蒋松华一张脸陡然就涨得通红,蒋老太爷哈哈笑起来,把孙子撵了出去:“赶紧回你的书院去吧,无事就别往家里瞎跑了。家里有祖父看着,乱不了大局!”
蒋松华红着脸出去,才出百草斋,就看见远远的有几个人坐在紫藤花架之下,正是于氏带着丫鬟们在那里,看她们翻花线呢。蒋松华急忙过去请安,于氏瞧了瞧他,慢声问了几句书院里的衣食,便如不经意般地道:“跟你祖父说什么呢?”
若是从前,蒋松华大约只当祖母真是随口闲话,然而他在外头这些日子,还跟着山长出门游历过,倒是开了窍,听这话就知道于氏是想见蒋老太爷,却又不肯进去,遂恭敬地答道:“祖父问了孙儿读书的事,说家中无碍,让孙儿回书院去安心读书。”
于氏听到这里,微微吐了口气,点头道:“听你祖父的,别为家里的事分心,去吧。”
蒋松华躬身答应,规规矩矩地告退了出去,于氏便望着百草斋的方向出起神来。这几年,她时常到这个花架底下来走走,因为这里离百草斋最近,但不出百草斋的院门却又看不见她。
蒋老太爷既跟蒋松华说只管读书,便是家中确实不会有什么大事。于氏叹了口气,明明已经得了答案,可以回自己院子里去了,她却只是不想动。一晃蒋老太爷搬进百草斋好几年了,几十年夫妻,竟是形同陌路。
难道真是她做错了?于氏有些恍惚。当初她做那件事自然是为了靠上太后,然而如今两个孙女都在宫里,却也都是不死不活的,蒋钧如今得用,还是靠的蒋桃华的医术,与太后半点关系都没有。她虽也姓于,但细细算算,其实这些年从于氏一族那里,也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早知如此,又何必昧着良心做那件事呢?只是事到如今,一切都无可挽回了。就如同她在这花架底下无论坐多久,百草斋里都不会看见一样。
“罢了……”于氏缓缓地叹了口气,“走吧,回去着人给宫里送个信,没什么大事,叫梅姐儿放心,还如前过日子就行。”
种痘之事停滞,蒋氏姐妹在宫里的处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颇有几个位份较低的妃嫔背后趁愿,先是说点酸话,渐渐的就当面欺上来了。
皇后当然是乐见其成的。当初她自觉对蒋梅华颇为庇护,谁知蒋梅华竟私下里有了孕,这在她看来简直就是恩将仇报!虽然最后到底做了手脚让蒋梅华落胎,这份子仇却算是结下了。更不必说后来又冒出来一个蒋桃华,搅得皇帝心猿意马了。虽说不是亲姐妹,但反正都姓蒋,逃不了是一家子。
因着这个,虽然蒋氏姐妹如今在宫里不得宠了,但到底蒋梅华未有寸功却借着蒋桃华的功劳升了九嫔之末,也算是高位妃嫔了,皇后心里怎会痛快?有人愿意做她的急先锋去压一压蒋氏姐妹,她自然只会支持,横竖现在连太后也不说照顾蒋氏姐妹的话了,她还顾忌什么?
蒋杏华原本被蒋梅华鼓动,隐隐的生了一丝邀宠的心思,谁知先是跟桃华搭话碰了软钉子,回到群香殿,又被王充容若有所指地冷淡了几日,这一丝心思又被吓回去了。
她虽重生了一世,但其实与前生并无什么变化,仍旧是那个懦弱又没甚见识的蒋杏华。虽然借着前生知道的那一点点事,最终还是进了宫,算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然而这件事究竟是怎样做成的,她自己都有些莫名其妙。
不过这其实也怪不得她。前生她在刘府后宅里困了一辈子,除了做针线做家务之外,什么也不知道。重生之后根本没时间让她去学些什么,就只顾着想摆脱刘之敬了。因此她骨子里根本不曾变过,除了“坚决不嫁刘之敬”之外,就还是那么得过且过了。
既然如此,那么当邀宠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的时候,她便又打起了退堂鼓。身边并没人帮她,而要她自己想法子,那实在太难了。横竖她如今在群香殿过得不错,又有王充容庇护着,不如就先暂时这样算了。
蒋杏华缩了头,只把蒋梅华气了个半死。然而如今她既无色又无宠,还能怎么样呢?待要再开导一下这个庶妹,又有王充容有意无意在头里拦着。毕竟蒋杏华如今住在她宫里,说起来正经是受她管束的,蒋梅华虽是亲姐姐,却是别宫另院,并不好越过她去跟蒋杏华说什么。
实在有些坐不住,蒋梅华一边慢慢跟陆盈走动起来,一边叫人往宫外送信,问家里究竟如何了。她在后宫消息不灵通,听那些人的酸话仿佛桃华再过几日就要被叫去大理寺过堂打板子似的,虽说知道这不可能,心里也觉没底。
“梅姐儿也不易……”于氏似乎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又有些黯然。易不易的,当初也是蒋梅华自己选的路,那时蒋老太爷极力反对,但一家子都没人听他的,只觉得前方就是一条光明大道,似乎走上去就能飞黄腾达似的。结果到如今是这样,还能说什么呢?
“老太太也不用太担心,到底大姑娘如今是充媛娘娘呢,只要三姑娘能把眼前这事儿过去,以后依旧还有好时候的。”银柳见于氏烦闷,连忙拿话来开解。
谁知她不说还好,这一说,于氏更是胸闷得不行了。当初她干了那事,坑得二房家破人亡,到头来自己孙女的前程却要掌握在二房手里,这,这岂不就是报应么?
“扶我回去吧。”于氏只觉得胸口闷得有些难受,连说话都懒。
银柳急忙来扶人,谁知才扶到一半,于氏一手捂了胸口,眼睛一翻,就歪倒了下去……
☆、第206章 自尽
于氏这一倒,只吓得两个大丫鬟银柳和雪柳魂飞魄散,正慌着叫人去唤小于氏、请郎中、去衙门里叫蒋钧回来等等,就见蒋老太爷从百草斋出来,后头甘草提着药匣子,走过来叫人将于氏放倒,摸出银针就扎了下去。
这几年蒋老太爷都不再行医,最近一次还是蒋杏华落水,大家的注意力却又都被桃华当时又是吹气又是按胸的吸引过去,竟忘记了家里还有个曾经的太医呢,还叫唤什么请郎中。
几针下去,于氏低低哎了一声,睁开了眼睛。银柳和雪柳这才回过魂来,正要去扶她,蒋老太爷已经摆手制止道:“让她歇一会儿,找人来抬回去静养。”
“老太爷——”于氏怔怔地看着丈夫,颤动着嘴唇想说句什么,却被蒋老太爷淡淡止住了:“你这是心悸之症,乃是平日里多忧多思、饮食无节无致,这会儿少说少动罢。”回头吩咐甘草,“熬一剂黄连温胆汤来。”说罢,起身背着手就走了。
于氏看着蒋老太爷漠然远去的背影,把头扭向一边,闭上了眼睛。
蒋钧在种痘处听了家人送来的消息,急忙跑回来,便见母亲半倚在床头,小于氏正在给她喂药。于氏脸色还有些苍白,但已与常日无异了。蒋钧这才略放下了些心,免不了又向银柳问起当时情形。
于氏服了药,已经觉得好了许多,只是身上还有些发软罢了。听蒋钧还在问,便道:“我无妨了。老太爷说了,不过是平日里多忧多思了些,少说少动即可。倒是你,如今衙门里事情正忙着,还是回去罢。”
蒋钧迟疑片刻,低声道:“若不然,我就在家里给母亲侍疾罢?”
“你也想学刘翰林?”母子之间还是有些默契的,于氏闻言便知儿子的用意,道,“松哥儿今日回来,老太爷叫他只管回书院去安心读书。”
这话说出来,蒋钧也知道于氏的意思了:“母亲是说,此事……”蒋老太爷认为种痘之事还能顺利施行?
于氏叹了口气:“你父亲这些年虽是不说话,可心里总是有数的。再说,刘家那里报了侍疾,你若再侍疾,这话好说不好听……再者你是主管,也不能轻辞。如今梅姐儿那里日子已经不好过了,你若再辞了差事……”自己家里人都放弃了,宫里人还不借机狠踩呢。
说起刘之敬,蒋钧心里便有些忿忿:“当初是他自己找上来,说什么在西北知道了多少多少事,如今又报了侍疾的名头自己先躲了,当真是个小人!”
于氏轻咳了一声道:“听说他母亲是当真病了。”
蒋钧哼了一声没说话。其实他也去看过了,刘老太太的确病得很重,如果不是这样,他才不会让刘之敬辞了差事呢。然而这件事,他总不信就有这么巧,只是刘之敬对母亲的孝顺是名声在外的,他总不能随便质疑是刘之敬自己把老娘搞病了吧?
其实,蒋钧这个猜测虽然不全对,但还真符合了其中一部分真相——刘老太太不是刘之敬弄病的,但她的病确实是人为的——她自己泡了个冷水澡。
虽说如今已经是四月底,但京城夜里还是颇凉的,那深井里打上来的水更是凉意入骨。要说刘老太太为了儿子也是够拼的,竟然自己悄悄在夜里打了井水来,泡了半夜。
饶是她平日里身子骨再结实,如今也是五十岁的人了,这么个泡冷水法哪里承受得住,第二日就起了高热,刘之敬急请了郎中来,一碗碗药猛灌下去,才算退下了热度来,只是仍旧躺在床上,稍稍一动就咳个没完。
“娘——”陈燕端了药进来,“喝药吧。”刘老太太这一病,简直要把她累死,明放着陪嫁过来几个丫鬟,刘老太太只要她伺候,白日晚上都不得好生歇着,这才几天,她就觉得自己走路都有点打晃了。
“又是这药。”刘老太太咳嗽了几声,刚把药接过来,萱草就进来报:“蒋郎中府上派人过来探望老太太。”
刘老太太顿时就把药碗一搁,拉下了脸:“这是来催命的不成?”前几日郡王妃亲自上门还不够,蒋家长房那里又请了郎中过来看,都是疑心她假病呢。幸好她聪明,是真的病了,否则还不当场被戳穿?
“就说我病着呢,不见。媳妇你出去瞧瞧,把人打发了。你这伯父也真是……”刘老太太现在横竖瞧着陈燕不顺眼,娶了这个媳妇,没见什么好处,倒是一直都走霉运。蒋家这会儿来人,哪里是真来探望的,分明是瞧着她略好了些,想再把刘之敬拉回去办差,一同顶缸呢。
陈燕现在哪敢跟她顶嘴,低头出去打发人了。这里刘老太太端起药来刚要喝,忽然又放下了。蒋家盯得这么紧,若是她好了,只怕还要叫刘之敬回去,如此,前头的折腾不是白费了吗?
刘老太太想到这里,不由得皱了眉。陈燕真是没用,上回蒋家来人,她就与陈燕讲了,叫蒋家以后不要再来人探望,结果全无用处。想来也是,这陈燕如今姓陈,与蒋家长房再无半点干系,蒋郎中怎么可能听陈燕的?说来说去,还得她自己想法子。
想到这里,刘老太太左右瞧瞧,端起药碗打后窗泼了出去,这药不能吃了,怎么也得多拖几日,拖到蒋家死了心再说。哎,这个安郡王妃真是坑人不浅,如今京城闹成这个样子,她倒跑到西北去了,莫不成是想躲到西北不回来了,让京城的人替她顶罪?
被刘老太太疑心想躲去西北的桃华,这会儿正在听顾丛的报告。
那日顾丛怀疑镇子上的人使用的是假痘苗之后,定北侯府就派出了人手彻查此事。若说在西北这地方,还真没什么能禁得住定北侯府查的,果然没几日就发现,这痘苗的确不是顾丛那边制出来的,而是掺了些假的。
“那制假痘苗之人,已经被定北侯抄了家,连同制出的假痘苗都收在那里,等着呈往京城。”顾丛为了这些假痘苗已经忙了好些日子,只是此事终于告破,他虽然疲惫,却也是精神奕奕的,“此人当初与一个发配到西北来的老郎中相识,偶尔听他说起过制痘苗的事。那时候他不信,只当是老郎中说胡话呢,谁知后头王妃办成了这事,他才后悔不迭,就凭着当时听到的那点子微末东西,竟然就敢自己去制了痘苗,可毒性太大,死的那几个孩子,都是用了他的痘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