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过来看看有甚能帮上忙的,和着大房二房的女眷跟一众丫头婆子们人还不少,年轻妇人刚说完,先前趁机翻了翻书的年长的妇人就开口呵斥起来:“你懂什么,一书传三代,这可不是外头书铺里几俩银子一本的书,可是含有了批注的,说是读书人一生的心血都不为过,那些读书人何其清高,他们的好东西除了子孙后辈压根就不外传,说是价值千金都不为过,这样的好东西,自然是比这些死物更珍贵。”
年长妇人的话一出,这些被金银玉器给迷了眼的女眷们都倒抽了口气。
她们大都在这书上随意扫了扫,谁知道原来这被忽略的才是最值钱的!
读书人什么样子她们自是有所耳闻,那些所谓靠诗书传家的府邸最重要的也就是那代代人凝成心血的书籍了,只要书籍还在,后辈子孙就总有出息的一日,而这金银,花了也就花了。
说话的年轻妇人顿时一脸懊恼起来,早知道,她也多看上几眼了,随即又觉得这伯夫人卫氏也实在小性了些,给她们看看能如何,大家都是同宗,都姓姜的,还防着她们还是怎的?
反倒是有知道那一箱拢书籍价值的虽然惋惜,但也知道分寸,换了她们收到这种礼,只怕比卫莺更早就锁了起来,人江州徐家特意送这么一箱子书来,那也是存了私心给大公子姜瑜的,可不是给姜家的。
到了周岁那日,一大早姜家就忙活开了。
姜景在昨儿夜里就赶了回来,一早去明德院给老爷子请了安,带着二爷姜淮在大门迎客,柳氏也在大房帮着招呼女眷,至于三房,柳氏那头自然是推托说身子重不方便来。
“大哥,我听柳氏说大嫂那里得了江州徐家那头寄来的各类书籍,等有空你跟大嫂说说好话,也借我观摩观摩如何?”抽着空当,姜淮跟姜景说道。
姜景正要应,话到嘴又停下了。
换了以前他定然是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但现在他可不敢私自拿主意,只道:“等我问过你大嫂再说。”
这会儿时辰尚早,姜淮啧啧两声:“大哥,我觉着你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是呀,以前你大嫂也不是这样的呀!
☆、姨老夫人
人啊,都是会变的。
姜景也从来没想到过在他眼里贤慧得甚至有刻板的卫莺会变得如此得理不饶人,更没有想过他堂堂姜伯爷会有一日天不应地不灵的,他暗地里已经找过许多大夫了,但每个大夫都把不出来,声称他好得很,别说身子骨强健了,就跟那壮牛一样,给块儿地随便耕的那种,让姜景又气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