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安说道:“那么月谜呢?该不会是‘大如圆盘’吧?”顾越道:“怎么会,方才他们所见,全都说妙。”苏安道:“那也得逸远兄亲口评判,我才勉强相信。”
月谜:
海燕时双入,
排箫清平误。
本是水中生,
何堪偃堂妒!
林逸远念完三遍,释然道:“首句出自《归燕诗》不必多说,‘水中生’初见端倪,加之‘偃堂’,这‘月’字是显而易见。”顾越道:“高见。”
林逸远顿了顿:“不过是处世之姿态不同,林某虽乡野之人,却也听说过清明麟德麦苗之戏,再加上这字谜中不经意的‘排箫’,足见,顾刺史大隐隐朝市。”
苏安笑道:“难道说的是李升平大人的那面排箫?”顾越道:“可林待诏又怎么知道,‘排箫’与‘清平’相连?”林逸远一揖,道:“承蒙顾刺史喊在下一声‘待诏’。”
“什么……”
苏安从未追问顾越排箫的来历,怎料最终,还是从林逸远口中得知了真相。
昔日,神龙至景龙年间,天下独有太平一公主,父为帝,母为后,夫为亲王,子为郡王,贵盛无比。然月满则亏,及至开元元年,公主为其侄子李隆基赐死时,满府血光,只留下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宠爱了一生,只司宫调的原控鹤府乐人。
即,太乐令,李升平。
“苏小友,那回中秋夜宴之后,李大人亲口告诉的林某,至尊,不杀乐人。”
自开元以来,从没有一位诗人死于狂背之语,从没有一位乐人死于高亢之声。
林逸远与顾越叙话时,苏安的脑海全是初入太乐署时,那个凡事不闻不问,闲云野鹤的李升平李大人。李升平宁信大明宫有人间情,便就是守着这份侄儿对姑妈的亲情,抛开权欲与俗调,守着宫音,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歌咏盛世的乐工。
一杯酒,一杯人间情。
林逸远见苏安把酒壶抢在自己面前,笑着问道:“苏小友,人间温暖,岁月平安,时候不早,林某还想再去摘几条灯谜。”苏安也笑着回:“咱们江州会。”
“一言为定。”
林逸远起身欲行,及至帘边,忽又问道:“顾刺史呢?”顾越静了一静,从灯芯取下谜笺,话音平和,就像说着今宵的粉果:“顾某,乐不思蜀,乐不思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