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188 奇怪的战斗</h1>
从罗科索夫斯基的兵力配置可以看出,他的战术似乎平平无奇,依托城市和工事削弱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势头,成功的将敌人拖住之后,再利用小股精锐装甲部队进行反击。反正这一套战术没啥稀奇,仿佛地球人都会用。
不过人人都会用的战术,不代表人人都能用得好,同样的招式,有的人使出来是惊天动地,而有些人却等于放了个屁。为啥?内涵不同。
比如罗科索夫斯基用于阻击和迟滞德军的防守战术,就跟平常意义上的死守完全不同。他应地制宜或者说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想出了办法。
是的,别看罗科索夫斯基动员了相当数量的卡林科维奇居民参与抢修工事,但是时间实在有限,古德里安来得太快了。这些仓促抢修的工事虽然拥有四十公里的纵深,但是请注意,这四十公里的纵深不等于是这四十公里的范围内全都是工事,因为这是不可能滴!
五万民兵,看上去很多,但分布在四十公里的范围上进行施工作业,那真心就不算什么了。而且大部分民兵都缺乏重型机械,只能用手头的铲子和镐头作业,效率真心不能算高。
这么说吧,说是四十公里的防御阵地,但实际上第6集团军连一条完整的防线都没有。所有的阵地都是断断续续的,东一块西一块,看上去就跟赖子头一样。
想用这样的防御工事硬抗精锐的德国坦克第二集群,这就是一个笑话。但残酷的现实是,这并不是什么笑话,罗科索夫斯基就得靠这些不靠谱的工事抵挡古德里安二十天!
看上去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像罗科索夫斯基这样的战术大师,就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罗科索夫斯基明白,硬抗是绝对不行的,所以他采取的是流动性防御战术,每一处阵地是放置少数部队,遭到德军进攻之后,一律不要硬抗,扛得住那就扛一会儿,扛不住的时候,那就赶紧撤,
可能有同志要说,这是什么鬼的指导思想,按照这种打法,不就是鼓励部队不抵抗吗?
不是不抵抗,而是灵活的选择抵抗的策略,明明你都扛不住了,继续硬抗除了造成无谓的伤亡,还能有什么意义?罗科索夫斯基手头每一个士兵都是宝贵的,不能随便浪费。
所以他采取的策略是将敌人放进来慢慢熬,怎么慢慢熬呢?请注意那四十公里的防御纵深,虽然在这四十公里的纵深上没有一条完整的整体防线,但是各种排连级别的小型防御阵地是星罗棋布。在这四十公里的纵深中,只要是像样的建筑、高地或者树林和河流都被罗科索夫斯基利用了起来。德军每前进一两公里左右就会撞上一处红军的阵地。
按照德军攻克卡林科维奇的作战意图,肯定不能不打,绕过这些阵地等于是在后勤线路上留了一堆定时炸弹。所以德军必须要排雷,每一处阻击阵地只要能迟滞德军一个小时,四十公里的纵深不说多了,迟滞四十个小时不是大问题吧?
四十个小时似乎太短了?那得看你怎么算,欧洲战场上很少有夜战或者夜袭,从早上五点到晚上六点,这也就是十来个小时,还要扣除德国佬吃饭和稍作休整的时间,一天能排除十个“地雷”估计就是极限了,四十个地雷就需要至少四天的时间。
而且这还是用最乐观的计算方式进行估计,实际上在一些比较险要的阵地,肯定不止固守一个小时,根据罗科索夫斯基的判断,这四十公里的纵深应该能至少为他争取五天的时间。并且,罗科索夫斯基从来都不是光挨打不还手的傻瓜,他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德国佬一路顺顺利利的碾压他的防线。比如说战斗开始的第一天下午,德军攻克的阵地就在他预留的机动部队的犀利反击下被夺了回来了不少。这等于是说德军白搭了一个上午的功夫。
请注意,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古德里安将被罗科索夫斯基犀利的反击手段折腾得欲仙欲死。比如在第一天白天的战斗结束之后,古德里安才发现,他的部队仅仅向前推进了1.5公里。
这让坦克怪杰震惊了,以第二坦克集群的攻击强度和战斗力,一天向前推进十公里都不叫事儿,而这一天的战斗下来,仅仅推进了1.5公里,这说明前线的战斗很激烈啊!
但是让古德里安无法理解的是,如果战斗进行得这么激烈,前线的几个师长和军长应该大声抱怨和诉苦,但是他一整天下来并没有听到类似的话,甚至在战斗中进攻部队都很少呼叫增援。一般来说,只有战斗进行得比较顺利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问题就来了,从战果来看,战斗进行得一点儿都不顺利,所有的部队都没有完成预定任务。可是部队为什么没有叫苦叫屈呢?
这个问题困扰着古德里安,他立刻前往摩步10师查看情况,在这一天的战斗中,摩步10师仅仅向前挺进了一公里,属于表现最糟糕的部队。
不过经过一番走访之后,古德里安依然没有搞明白是哪里出了问题,因为按照摩步10师官兵的叙述,今天一天的战斗进行得比较顺利,敌人的抵抗并不激烈,如果不是傍晚时分苏军发动了一波强大的反击将他们击退,结果将完全不一样。
“不一样是好多少?”古德里安却不接受这个结论,他质问道:“你们消灭了多少敌人?”
对于这个问题,该师师长很无奈地摊了摊手:“敌人的抵抗比较脆弱,往往是我们的主力刚刚压上去,他们就跑了……”
“然后呢?”古德里安继续问道。
“然后?”该师师长回忆了一下,老老实实地回答道,“然后按照既定战斗程序,我们向敌人纵深阵地继续进攻,经过火力侦察之后,我们第一轮攻势被击退,之后我们立刻开始调整,再加上了火力和配属了更多的部队之后,顺利地击退了敌人……”
古德里安听得很仔细,每一个关键的点他都提出了问题,但是获得的答案却无法解决他心里头的疑问,除了中午和傍晚的两次反击之外,苏军表现似乎确实不怎么样。可为什么这两次反击就让他的部队一天的努力就白费了呢?
是大意了?
想了很久古德里安也没有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无奈之下,他只能继续观察,看看新一天的战斗是不是还会出现类似的意外。不过让古德里安没有想到的是,在新一天凌晨,苏军却突然发动了反击,一阵短促但十分迅猛的炮火急袭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紧接着红军的装甲部队狂飙突进,分分钟就碾碎了他的防线,将他的部队赶羊一样赶跑了。
“难道敌人的增援部队抵达了战场?”
古德里安对红军之前两次大规模反击的印象十分深刻,虽然这两次反击红军都失败了,并付出了不菲的代价。但实话实说,德军也被打得够呛,如果不是及时的调整了兵力配置,不是空军足够给力,真的可能挡不住苏军的攻势。
所以在进入白俄罗斯之后,古德里安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观察苏军的动向,他很怀疑对方会发动第三次类似的反击。那时候缺乏空军掩护的他们,恐怕是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