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先生微笑着点了点头,“嗯,龙女士,你的思想见解很独特,很有创见性。那个,再请教你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发展这个东西,应该以谁作为参照物。还有,如果我们要发展的话,应该致力于一个什么样的数量目标。说你个人看法。”
麦瑞笑了一下,“当今世界上,真正成熟的航空母舰建造体系,也就是苏俄体系和美国体系。苏俄体系的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七万吨左右的级别。美国体系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尼米兹级。前人之事,后人之师表。我们要发展,当然最好追踪这两个体系。自己重新搞一套体系---人才储备上没有准备,那就不要搞。”
“至于你所说的,我们应该致力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目标-这样说吧,我们并非是以美国作为参照,而是以我们国家的军事力量的综合配比来分析。按照我的计算方式,我们中国,拥有六艘库兹涅佐夫级别,七万吨位的大型航空母舰,六艘尼米兹或者是福特级别的,十万加吨位级别的超大型航空母舰,应该是一个最为理想的装备配比模式。但是,这样的装备数量级别,已经接近或者是达到了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装备水平,势必会引起美国的警惕甚至是针对性的战略因应,这对于综合军事能力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我们来说,显然并非明智之举。如果说仅仅是出于军备竞赛,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的---也就是说,出于军备竞赛,来拖垮对方国民经济,或者是影响对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的考量,那么,减一个数量级别,四艘七万吨位级别的,加上四艘十万吨位级别的,那就足堪使用。要是出于实战的考虑,立足于实战考量的话,只要四艘七万吨位级别的,加上两艘十万吨位级别的,那就足够了。”
一号先生跟其他几位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一脸疑问地追问道,“龙女士,这个--你这种推理论证方式,我们不是很理解。为什么造出来,仅仅是作为摆设的话,可以多造几艘;反而是作为实战考量的话,你认为反而需要减少配置数量呢?”
麦瑞喝了口水,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这才解释,“我说过,从实战的角度,我并不看好航空母舰。不是说航空母舰的综合作战能力不够好,不够强大,而是说,从它的造价,以及它所拥有的武器的数量和质量来说----这么先进的造价昂贵的超大型武器,它在现实战争中所起的最大作用,不过是一个移动的战斗机平台而已。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仅仅是需要一个战时的移动飞行平台,我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我还是那句话,航空母舰最大的作用,不是实战,而是和平时期的威慑作用,以及对于一个世界级别的工业大国的工业体系,加以验证的产物。就像是核武器一样-核武器最大的威慑力,在于把它放在发射架上。而一旦点火发射,那么,它的威慑力,就会大打折扣。”
一号先生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沉吟着说道,“如你所说,也有一定的道理。确实,如果不是出于战争模式的考量,四艘七万吨位加上两艘十万吨位级别的航母,也已足够完成和平时期的历史使命。但是,龙女士,还有一个问题,我还不是很明白。如果数量级别不够的话,会不会带来诸如成本上升,以及更新换代断茬的风险?你也知道,海军的发展,或者说是海军装备的发展,必须是持续不断地投入和更新换代,才足以保持一个科学的,健康的发展态势。航空母舰的使用寿命周期,长达三十年到五十年---这个使用寿命,至少需要六艘的数量级别,才能维护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