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只是晒红了。
他想起奶奶的话:“人哪里能就守着这一方小天地呢?别挂念我,你爷爷要是知道你挂念我,就跟个小鸡崽子似的,我下了地也没脸见他。”
可能心里早就已经同意,也可能是觉得没有必要挣扎,陈延啃着酱香软烂的猪蹄,同意了。
柯一凡依言叫来了朱建国他们,几人商量了分成的问题,每一件卖出去的收音机,陈延都收利润的三成。朱建国他们进货的,分五成,剩下的两成是销售的利润。
柯一凡觉得挺合情合理的,毕竟人家又是扎本买货,又是冒着风险运货的,多不容易啊。
然而朱建国那边的顺子却有意见,“他就组装个收音机,分那么多的钱?”
柯一凡顿时就生气了,什么叫就组装个收音机?你会吗?你知道什么叫再加工吗?世界工厂的工人都要付工资,何况他一个人就是一个工厂!
柯一凡没忍住,直接开喷,最后总结道:“我好不容易拉来的技术人员,到你嘴里就是“就”组装个收音机?你行你上啊?”
陈延淡定的喝了一口茶,看着顺子被喷的找不到北,委委屈屈的闭嘴,心里有一点惬意在流淌,这大概是被人护着的感觉?在这群人里,他和柯一凡是一国的。
事情就这么定了,他们几个流窜着做小生意的,坐火车跑到了海边口岸,一包一包的往回背东西。
柯一凡呢,在柯家的催促之下,马不停蹄的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和户口本,签了对调户口的同意书。现在户口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政策,叫做对调的,甚至不需要什么狗血的身世,只需要双方同意,就可以对调户口,这是为了异地的夫妻能够团聚才有的政策,当然,这种对调直到二十一世纪依然存在。
换了户口,柯一凡彻底属于小陈庄的人了,她的知青经历还在,然而以后回城却没有地方可以接收她了。
☆、第50章
户口换了回去之后,柯一凡的心事也算了了一桩,她安心的开始卖收音机,收音机可真的太好卖啦,只要跑到城里,穿的体面一些,比如说将从商场买来的布拉吉穿在身上,然后嘴上稍微涂上一点口红,穿上笑皮鞋,还有长筒袜子。然后往商场里一站,看到个体面人往收音机那儿徘徊驻足的,就问要收音机不要?我家有亲戚在商店里上班,有关系不要票就能买到,你要不要?
十个人里面有两三个真的要,那就能挣六十块。
柯一凡拿着票子,心里想,那陈延到底得挣多少啊,她一个人卖出去三台,另外三个人也再卖,加一起,陈延一个人不得挣到一百多?
柯一凡走路回去,一路上都在想她卖出去陈延到底能收入多少的问题,这么算来,几个人里面,就数她收入最少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