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了,”李适一声大吼,将卢杞的威胁打断。对李慕进下令:
“李爱卿,派人将卢杞抓回京城,朕要亲自审他。”
卢杞瞬间犹如泰山压顶,感觉呼吸也不顺畅。卢向芝去朔方的所作所为,全是他一手安排的。当时他们很想搬倒何浩然,一股劲将脏水朝何浩然身上泼。要是深挖出来,他的官职也难保住。
和他同样心忧的大有人在,只有牛名俊像打了个大胜仗,高高兴兴坐回原位。李适没耽搁时间,直接下令:
“现在大家选出两个刺史,先选卫州,看谁适合担任。”
许多人已没心思选卫州刺州,这一切都是卢杞一党的计。裴延龄的确是从马上滚下来,不过是他自愿的。
现在京兆府尹由郑王李邈暂代,王爷需要避嫌,带京城长官毕竟不合适。他们的算盘打得不错,将裴延龄调到长安来当一把手,卢向芝调到相当于五京的卫州当一把手。京城才收复,这些人已开始大搞权利之争。
许多人没心思选,但有更多的人在考虑选谁。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走出来,说出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之事。
“皇上,臣认为现幽州都知兵马使马四海可以胜任卫州刺史。”
“啊!”惊呼声再次传出。不是马四海没资格当,选他的人竟是一个七品官员、马四海的手下张秋正。
李适也懵了,不过他没懵多久,脸色一喜:
“张爱卿,要是马爱卿当卫州刺史,朕自然放心。可马爱卿如今在幽州要抵御土蕃,怕是抽不开身。”
李适当然高兴,马四海虽是何浩然的岳父,马帮在幽州太有势力了。就算马四海不反,养出一个大军阀轻而易举。待他们这辈人去了,马四海的后代难保还会忠于朝廷。
现在朝廷的方针很明确,绝不再养军阀出来,将所有地方军队收回归朝廷所有,去掉节度使之制。名义上幽州的军队归朝廷,里面有不少是马帮之人,还有大半是幽州本地人,说是马四海的私人军队也不为过。
毕竟人家出钱出力又出人,又是何浩然的岳父,朝廷没人提议夺取马四海兵权。现在由张秋正提出,马四海的两个儿子在旁边又没反对,大家觉得机会来了。
张秋正看了眼马盛兴,对方会意,说得很老实:
“家父是土生土长的幽州人,我马帮在幽州的势力不小。要是再掌军权,怕不合适。家父多次对我们说,拥护朝廷削弱地方兵权,一切军队皆是国家的。他愿意从文,调到其它地方去,并不一定是卫州。”
这件事完全是他们自作主张,小莲两天前的晚上说出来,又劝了他们两天。他们对新马行的前景终于有所了解,相比一个幽州,真不如面向全国捞钱。反正他们马帮又没什么野心想造反,来的时候马四海说过,有些事他们可以作主,只是这个主作得太大。
一群君臣听得万分感动,要是马四海不想挪位,就算看在人家投入那么多的份上,谁也不好夺取他的军权,何况他后面还有尊大神在。
兵部尚书夏言将李适一点忧虑打消:“既然义马侯为避嫌,皇上应该成全他的忠心。如今幽州太平无事,但位置很重要。瀛州那边没必要用两位大将守,张将军完全可以力拒金太真。不如将毛将军调到幽州来,要是新罗胆敢发兵攻我范阳或瀛州,毛将军左右皆可支援。”
李适再无异议,当即下令:
“好,朕就准张夏二位爱卿所奏,调义马侯为卫州刺史,毛爱卿为幽州都知兵马使。”
张秋正松了大口气,要论重要性,卫州并不比幽州差多少。卫州更繁华,是河北中心,要是不遇到这么好的机会,他也不会贸然自荐马四海。得到卫州一把手,就算那些反对放弃军权的人也没多少怨言。他没等再选出潞州刺史,趁热打铁,呈上为马四海写的奏折。
“这是义马侯写的奏折,还请皇上过目。”
原本李适想一鼓作气选出潞州刺史,见张秋正送上马四海奏折,不好过后翻阅,当场拆开。
一大本奏折,大家见李适看了起码小半个时辰,看得许多人将潞州的人选也想好,李适还在看。心知又是什么大事,纷纷朝马帮几人看去。
李适终于将奏折收起,长长出了口气。脸色有些发红,显得很不平静:
“马爱卿远在幽州,仍不忘为天下百姓谋福,此忠心难有人比。这几天我们抽出时间,讨论一下马爱卿的提议,朕在这里简直给大家说一下:我大唐内乱已平,百姓生活恢复正常,关乎百姓衣食住行之事尤为重要。现衣食多数地方已无忧,房子好坏基本上也有间,唯一这个行字。
大家都知道,马这东西在我大唐不多,十家平摊不到一家有马。马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让家家都有马暂时不现实。马爱卿的意思是朝廷成立一个交通司,在我大唐数十个地方,建立一个全新的马行。这个马行将行走于全国各地,每一支会固定行走路线、固定时间出发,打造一个全国连锁的运输机构。百姓可以花少量的钱,快速行走于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