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秦戮的这个邀请,顾砚书当然没有拒绝的道理,直接一口便应答了下来。
烟花落幕,时间已经接近深夜。
回王府的路上,顾砚书还能时不时地听到身旁的人对于这场烟花的议论。
其中也有说到不知绍城现在的情况如何的人。
但很快便得到了旁人的回答,说是今年的烟花较之前两年更加盛大,从烟花便能看出,现在绍城的情况,一定差不了。
这个说法,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
如同秦戮所说的那般,元宵的烟花,似乎已经成为了百姓们心中的寄托,成为了百姓们判断朝中重事是否顺利的一个标准。
这场烟花的结束,似乎也带走了京中浓郁的年味。
道路两旁商铺中的红绸以及窗花逐渐被撤下,与过年有关的物品逐渐消失在两旁小摊贩的摊位中。
众人的日子,似乎又开始回到了年前的时光。
得到了一个假期的大臣们,又重新穿上了朝服,开始按部就班地参加起了早朝。
当然,随着这些天绍城的好消息接连传来,朝中的氛围相较元宵之前,松快了不少。
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京中地上的积雪也开始逐渐融化,百姓们逐渐换下了身上的厚棉袄,有体格健硕的,也换上了春装。
甚至就连道路两旁的树木,也逐渐开始抽出了新鲜的嫩芽。
这样的一番变化下来,众人便知道了,这是春天到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传来了去绍城赈灾的大皇子回京的消息。
第114章
大皇子这次回京,甚至可以说是凯旋,其声势浩大到即使平日里不太关注朝堂之事的百姓也都有所耳闻。
甚至在大皇子还未回京之时,便已经有不少消息传入了京都。
什么大皇子这次为了绍城之事劳心劳力,为了赈灾之事能够顺利进行,一概事宜都亲力亲为。
还说什么大皇子心系百姓,体察民情,平易近人没有丝毫架子不说,甚至在赈灾之时为了更好地体会民生,还与百姓同吃同睡。
还有什么大皇子殚精竭虑,即便自己感染风寒身体不适,为了灾情依旧不肯休息,还亲自去一线实地考察。
……
一番言论直把大皇子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就差没有说大皇子当为天下皇子表率这种话了。
要是单单只是这样也就罢了,这些人在夸大皇子的时候,还不忘拉踩厉王府一把。
又是说厉王府对这次赈灾之事毫不关心,又是说厉王府不过是捐了区区五十五万两,便想要闹得天下人皆知。
这些话,可把五皇子气了个够呛,缓了好几天也没能缓过来。
这不,听说明日去绍城赈灾的队伍便要抵达京城的消息后,直接在厉王府中,将大皇子骂了个狗血淋头:
“他能他能就他能!一边说厉王府对灾情漠不关心,一边又说什么厉王府捐了区区五十五万两就恨不得闹得天下皆知,他就不觉得这话自己说着都自相矛盾?”
“还和灾民同吃同住,三皇兄在外征战之时难道不是一直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吗?还殚精竭虑……我呸!这话他自己说着不亏心?”
“赈灾有功而已,谁身上还没有几个大功了?三皇兄退敌百里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在哪儿吃奶呢!”
……
眼见着五皇子越说越过分,秦戮终于忍不住出声制止:
“好了,越说越不像样子了!”
“臣弟这不是心里气不过吗?”
当然五皇子也知道自己有些话说得的确不合时宜,到底没有再继续。
等到五皇子脸上的神情逐渐冷静下来,秦戮才重新开口:
“大皇子想趁着这个机会让父皇给他封王,造势厉害了一些,也是正常。”
“他居然还在打这个主意?我看他是在做梦!”
五皇子想也没想便低斥了一声,语气中满是不忿。
现在几位成年皇子之中,只有秦戮一人被封了亲王,这也是秦戮在面对大皇子之时,最大的优势之一。
当初秦戮封王有多困难,五皇子可是一步一步亲眼看过来的。
依照前朝的惯例,秦戮在征战的第二年,身上的功劳便已经达到了封王的标准。
但大臣的提议却被父皇按下,说是秦戮年龄尚浅,彼时封王不算最好的时机。
当时秦戮与大臣们觉得皇上这话说的的确有理,便没有坚持。
谁知道这一退让,便是整整四年。
接下来的每一年,皇上都有新的接口,压下给秦戮封王之事。
在秦戮回京那一年,大臣们建议给秦戮封王的谏言再一次被驳回后,三皇子一脉便知道,接下来的几年里,除非秦戮再次出征,否则封王机会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