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文帝听了,倒也认可。麟儿已经大了,他也需要扶植一些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于是点点头道:“可,那便点他为状元。说着便提笔沾了朱砂,在试卷上写下了状元二字。”此时还剩下刘卓与陆秋成两人,倒是没有朝臣再出来说些什么了。晋文帝看了下方一眼,想了想后道:“刘卓与陆秋成两人,刘卓的卷子答得更温和一些,年岁也更大,不如就点为榜眼,陆秋成不过二十出头,就点为探花吧?”他这样的安排,朝臣们也自是无人反对,一个个都恭贺晋文帝喜得人才。之后,晋文帝才在剩下的那些中规中矩的考卷之中,又挑了一些出来,分别评为了二甲与三甲。自此,殿试的笔试阶段便正式结束了。只待通知入选的考生们准备好明日面圣,再由晋文帝当场赐下官职。傍晚的时候,考生们正在院子里焦急的等待着。晋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何公公便捧着一张皇榜从院外走了进来。“恭喜各位,这张榜单上的就是今年通过殿试的才子们。”何公公说道:“此榜宣完以后,不在榜单上者,便可以自己收拾行礼出宫了。”众考生们闻言顿时十分紧张,听何公公打开皇榜,念出上面的名字。这皇榜是倒着念的,先从三甲开始,一一报出姓名。听到姓名的考生们心中又是惊喜又是遗憾。惊喜的是自己过了三甲,已是进士功名。遗憾的则是被评到三甲里面,官位上就不可能留京了,会被发配到地方去做官。三甲共有二十二名考生的名字,何公公一一念完之后,便让那些考生们起身离开了。接着再来宣布中了二甲的名字。进了二甲的考生,是有很大希望留在京中的。何公公念了十五个人的名字,其中包括了李枫。李枫顿时又惊又喜,起身时又回头看了陆秋成一眼。陆秋成的名字到现在都还没出现,若不是一甲,那就是落榜了。然而陆秋成说他上午的考卷答的不好……李枫在府城中,只与陆秋成一人交好。自是希望他也能留下,两人在京中也能有个照应。原本他觉得以陆秋成的才学,留京做官简直是板上钉钉,可如今却也紧张起来,不知道一甲的三个人里面到底有没有他的名字!此时场上还剩下六十多人,却只有三人能够留下。何公公看了下方一眼,接着才开口说道:“一甲头名,点为状元郎——孙书文,一甲次名,点为榜眼——刘卓……”到了这里,便已经只剩下了一个名额,却也没有听到陆秋成的名字,中榜的希望似乎很渺茫了……陆秋成紧紧握住拳头,也是做好了落榜的准备。今日上午的答卷,他不后悔。只是若是这次落榜了,两年又是一无所获,回去也不知如何向林晓寒交代,实在是让他心中惭愧。最后一个探花的名额, 场上剩余的六十多人双目都一错不错的看向何公公。何公公轻咳一声,扫射了一圈下面跪着的考生们才道:“一甲三名,点为探花——陆秋成!”陆秋成心上一松, 长舒了一口气, 心道总算是没有辜负自己的苦读与林晓寒这两年的帮扶。李枫闻言也是欣喜万分,有陆秋成与他一起留京,走起仕途来也互相有个照应!余下没有通过的考生们, 则满脸失落,心知此次便是落选了。要想再试, 又得两年以后了!“大家都起来吧。以上名单便是所有通过殿试的人了, 恭喜贺喜。明日一早, 圣上会面见此次入围的全部考生, 当场授官。”何公公此时也将皇榜收了起来,和颜悦色的说道。他是晋文帝身边的人, 自是看得出晋文帝对这次考生里有几个人是十分器重的。这等前途大好的青年, 日后还不知上限在哪里, 他自是会讨好一些。特别是一甲头三名那几位,原本都是被淘汰掉了的考卷, 又被晋文帝点名捞了回来。何公公特地将他们叫到身边, 耐心的交代了一些明日面圣的事务, 又让身边的小太监把三人的服装送到了他们的手中。状元、榜眼、探花三人的衣服都是大红袍, 不过状元是双翅冲天冠、榜眼是宋氏长翅冠、探花是似锦平冠,以示区别。孙书文、刘卓和陆秋成三人分别接过了自己的衣服, 谢过了何公公, 面上均是一片喜色。“孙兄、陆兄, 恭喜二位!这次我们同为一甲,也是缘分!以后大家同朝为官, 记得互相照应啊!”刘卓是川渝人士,二十七八岁的年纪,一张圆脸,能说会道。待何公公一走,便与自己身边的状元与探花交流起来。刘卓态度热情,陆秋成虽是个慢热的,但一问一答之下,也很快与他熟识起来。孙书文是京中的官宦出身,性子高傲。但他对陆秋成的印象不错,再加上刘卓很会说话,因此交流的也颇为投缘。这一次殿试,京中皇家书院中选十人,府城麓山书院中选十二人。剩下的几个名额才散落在大晋各地。但皇家书院中选的十人,名次比麓山书院的十二人稍高一些,也算是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中了的考生一个个都十分兴奋,围拢在一起说话,彻夜畅谈。直到翌日一早,一个个才十分困倦的起身,换上了早就备好的新衣服准备面圣。一甲头三名自然是穿着御赐的大红袍,头戴帽冠,在一群考生之中鹤立鸡群。特别是陆秋成,原本就长得好。如今穿上探花郎的衣服,瞧着简直风姿卓绝。考生里连京城里见惯了世面的王孙公子们都忍不住频频朝他看去。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也已经到齐,等待着会见这次过了殿试的考生们。晋文帝十分端正的坐在龙椅上,看着神态自若。
', ' ')('但心中对传说中的细雨斜风先生到底是什么模样也是十分好奇。晋晏王爷站在殿上,目光早就忍不住频频看向殿门。今日也是他的进翰林院,一路顺利升迁,没想到晋文帝却亲自给他设了个巨大的屏障!待下朝以后,晋晏王爷留了下来,对晋文帝说道:“皇兄你怎么让陆秋成去做了侍御史?他本就草根出身,又已成婚,身后没有得力的倚靠。刚入仕途,便即将他至于御史台这样的地方,岂不是比同期的状元与榜眼低了一截?”晋文帝看他一眼,笑笑道:“他没有倚靠?他背后的倚靠那么大,是你看不见。”晋晏王爷一愣,过了一会儿才看着晋文帝道:“皇兄……你是故意的?”“察院是最锻炼人的地方。”晋文帝不紧不慢的说道:“况且你之前不是对我说过,他在府城口碑很好,一言一行都十分规正。”“再加上他草根出身,又已成婚,说明之后也很难被任何势力拉拢,更是得天独厚。御史台是最适合他的地方,我也需要这样一个纯臣,能直言进谏,帮我监督这些朝臣。这侍御史的官职,除了他以外,还有谁更合适呢?”晋晏王爷无言以对,晋文帝是正确的。从朝堂的角度来看,把陆秋成放在御史台这个地方,是最合适不过的。只是侍御史这个职位十分辛苦,靠弹劾别人升迁,怕是要把这朝中的众臣给得罪个遍了!……李枫也被分配到了从七品的官职,且运气很好的是司谏的职位。司谏虽然官位不大,但负责给宫中选拔人才,中间的油水很大,是个肥差。李枫与几位家世不显的人才都被分配到了这里,自然也是晋文帝特意的。反而是那些大家世族的子弟们被分到了一些国子监主簿等清闲的官职上。从大殿中出来后,新进的进士们便找到自己将要去的部门的主官,与他们交谈。陆秋成的领导是御史中丞胡启明,出了名的为人严苛又不苟言笑。陆秋成同其他同期一样,与这位胡大人打了个招呼。胡大人却一脸严肃的摸了摸胡子说道:“身为侍御史,应当谨言慎行。你不过才刚入仕,便学着旁人巧言令色,想要讨好我这个上级了么?我是不会因此放松对你的监督的!”陆秋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