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玄幻小说 > 望族风流 > 第187章 不简单的《论语》题

第187章 不简单的《论语》题(2 / 2)

在纪宁记忆中,孔子之所以如此推崇颜回,完全在于孔子很推崇颜回的“仁”,而颜回很符合孔子所推崇的“礼乐”的标准。连在《论语?先进篇》的开篇,上来就点名了开篇的题旨:“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意思是:“先学习礼乐后做官的人,是平民;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问我要先用哪种人才,我会先用“先进于礼乐”的“野人”。

是什么原因,让孔子会觉得用人要先用“野人”,就是因为“野人”是先学了礼乐才做了官,这跟封建科举的模式很相似,都是平民百姓,先学习了儒家的思想,再学习了礼乐,再通过科举做官,这在孔子看来是人才。而那些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也就是世袭的王公贵胄,他们是先有官职而后学习礼乐的,在孔子看来,这些人就算是“翩翩君子”,也不能委以大任。

而颜回,就是一个从来没做过官,只是跟随孔子孜孜不倦求学,而立于“仁礼”的一个“野人”。

那么回到这问题上来,孔子之所以对颜回的死如此悲恸,是因为他觉得失去了一个立身于“仁礼”的人才,他在发表“天要亡我”,其实也是在发表说,这是天要亡我鲁国。我培养了这样一个优秀的弟子,还没来得及当官,人就已经死了,我就算是圣人也要感慨一番。

那第一篇的题目主旨,变成了“论述仁和礼在孔子治学以及治国之道中的意义”。

这题目,就是普通考生关于主旨理解为“对颜回之死看法”的升华版,只有能理解了孔子所崇尚的治学和治国的心态,才能感受到孔子为什么会对颜回之死感觉到如此悲恸。

想到这一点,纪宁要下笔便容易许多,他开始在草稿纸上拟出自己的文章开篇:“仁之礼乐在于应天,道之仁孝致于安邦。治国之道,在于礼乐仁孝……”

纪宁心中有丘壑,当他明白了题目主旨之后,下笔也分外有神,一篇文章也是写的有理有据,全文侃侃而谈,不知觉就已经到了三百字左右,需要收尾,其实也是对文章的一次总结。纪宁写道:“圣之嗟于失以仁人,国之叹于礼乐不兴。”

意思是,圣人的悲嗟在于失去了仁义之人,而国家如果亡了就要叹于国家内礼乐不能兴旺。既点名了题目原文的“天丧予”,又表达了纪宁对于治国需要用礼乐仁孝的观点。

写完之后,他长叹一口气,这篇文章也是写的他很拘谨,毕竟是乡试的第一篇文章,写完之后要先查错别字和避讳,不能犯禁,稍作修改之后,他的《论语》题也就算完成。这也是在纪宁看来,三篇题目中最难的一篇,写完之后也能稍微放松,此时也不过才刚开考半个时辰左右,他就已经完成一题。

此时他把心放在了第二道《孟子》题上,这在纪宁看来,应该算是没有什么出彩的一篇题目。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语出《孟子?尽心下》,这句话或许不太有名,但这句话的前一句则是令人耳熟能详:“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此来带出题目中的一句话,意思是:“所以说得到百姓拥戴的人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的人能做诸侯国的国君,得到诸侯国国君信任的人能做大夫。”

主论调,也就在“民贵君轻”。

最新小说: 蔷薇神喻 小米重工,第一次创业! 肝成武圣! 非正常穿越 高枝难攀 绝美软O被弃,军校众神争她成瘾 我今来见白玉京 穿越到现代的魔法使毫无用武之地 巫师追逐着真理 好一朵菟丝花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