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一章.“D-BOY”(1)</h1>
16.1.1
“蛙人”营地 “呼啸山庄”
06:00
海边上有一道环崖而砌的石墙,远远的能看到墙上那些经过精切细磨的花岗岩,表层上泛着青灰色的光,平滑得不沾一粒灰尘。每一块石方都是边直角正,尺寸划一,大小规整。堆砌起来上下笔直,前后咬合,左右对缝,有一点点像用麻将牌垒起的城墙。
这么一说,其实毫无贬义。因为此前,祖辈遗留于世的诸多遗产当中,有二样东西名扬海外,凡是有华人出现的影视作品中它们必定出现。其一是中国男人的大辫子,其二就是这一百三十六块方砖一样的神奇骨牌。说到这里,虽然有一点点的悲哀,但事实如此,却也无法改变。
但是,当中华文明之火传承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的时候,我们有机会改变这一切了,就请每一个中国人,集中我们的热情、分享我们的自省、肃清我们中的奸佞、共担我们的使命!那么,百年前强夷炮火轰塌的那道墙,半个世纪前日寇屠杀淫掠的那座城,就不只是控诉倭夷暴行的铁证,祭奠先辈同胞的念相。也应该是倭寇参拜的神社、蛮夷忏悔的教堂。
石块是普通的石块,石墙是普通的石墙,但是,当士兵站在上面手里实弹荷枪;当国旗插在上面头顶乾坤浩荡。这里就是国家的边防,面前就是国家的海疆。士兵半步也不能退,海疆寸土也不能让。这个时候,你再看这道墙,感觉已经完全不一样。
“呼啸山庄”前面的这道石墙,就是靠着这些条形石块犬牙交错的依次堆垒起来的,而它的整个建筑群也是依照此法构筑的,坚固而冷峻,威武又庄严,由此,才堪可用做“蛙人”的营寨。
山庄虽然不大,却依山扼险,犹如一夫当关,把守着这片平坦海滩的登陆点。山庄虽然不高,却临崖近渊,如同一杵铁门闩,卡住了那条内陆唯一的出海线。
山庄上修筑的堡垒如同烽火台一般,好不巍峨壮观。长城虽然宏伟,却已在大陆的中央,以中国目前之强盛,长城暂且用作追忆先人的悲壮,偶尔也籍作百年苦难的思量。但是,这座屹立在海疆前哨上石块一样的小寨,却在强劲西风中展现着傲然不屈的硬朗,成为乌云压城时实实在在的阻挡。
站在哨位上,不禁会想:有谁敢来试试,再凭你船坚炮利,于中华面前逞强?虽不至当场打折儿的腿,却也让你颜面扫地脸上无光,全都是因为念着祖宗的中庸礼尚,才一忍再忍一让再让。也许有一日,北美午休、西欧歇晌,借着午后阳光,看中国登场,不计前仇、不算旧账,就把这世界摆他个公公平平、顺顺当当。不管是黑是白、是棕是黄,都是地球母亲哺育的姊妹兄长,大家和谐相处、人人平等相当。和平大法、中国执掌,定还这世界,朗朗乾坤、正气浩荡。中国强,太平长。
天色微明,晨光从大海的东面射来,光从崖壁上折射起,像给墙体的表面播撒了一层闪亮的沙粒,使本已粗糙硬朗的岩石由此被刻划得更加坚硬更具质感。经过光线放大的,不仅有石面上凹凸不平的凿痕,也有岁月之斧砍伐留下的印记,不仅显现着自然造物的粗犷,更有人文繁衍发展的绵长。经过色彩渲染的,不光是石层里深浅不一的斑纹,也是时光锻造之剑雕琢制成的图案,不只是体现出年华逝去的久远,也是记录着沧海桑田变迁的年鉴。虽然细微之处表露苍凉,却在整体宏观上尽显大气威严。
整座营寨临海凭崖而建,头枕苍山,背靠大陆,身披长风,面朝大海。擎天般的厚重,史诗般的壮美,国门般的庄严,甲阵般的雄浑。显示出海纳百川的胸怀,表露出气吞万里的气概。
其实,这片城堡式的石砌群落原本是一座体验式的仿古建筑,是专门用于接待观光客人观赏海景的度假酒店。它的单面设计非常有特点,房间的窗子全部面朝大海。清晨,睁开眼睛,躺在床上就能观赏到日出,颇具诗情画意;黄昏,凭栏远眺,仅隔一扇玻璃就可以看见海天一线,点点白帆往返游弋,寄托情意绵绵。确实是难得一见的海景客房。开张纳客之初,前来观景体验的游人并不多,但过不多久便名声大噪,口碑相传招来了大批的游客。或许建筑所处的地势太过险要,考虑到安全等因素,后来不得不改作为他用。而后,不知从何时起,它却归属了pla的海军陆战队,成了一支“蛙人”小队的秘密基地,由此,它也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从里侧看,营地就像是一个被石墙圈起的院落,院落的地面不平,是一个缓坡,所以,站在营地里,看一切都是倾斜的。空场地虽然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齐,除了少量的健身器械之外,看不到任何武器枪械之类的装备,建筑内外的设施高档,依然保留着酒店时的装潢,没有一点驻军屯兵的迹象。
面朝内陆的营地大门总是紧闭着的,由于所处的地势较高,所以从山坡下面是看不到营地里面的,只有当你远远的走开,相距一二公里时再回头看这座营寨,才能隐隐感受到它的天人合一、卓尔不凡。
远远望去,但只见,楼宇飞架在依山傍海之间,飞檐吊斗于悬崖绝壁之上,气势恢宏、巍峨壮观。近得前来,却又见,坚石墙高垒环崖临壁而建,小院落横跨南高北低错落。真的是,格局有致、平静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