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536章 制裁德国与世界经济危机</h1>
西班牙内战虽然结束了,但国际列强间的博弈远没有就此结束,反而更加激烈了。
西班牙内战本身就是欧洲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以及资本主义阵营同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一次较量。就协约国和同盟国方面,战后的同盟国力量一度因为奥匈帝国的瓦解和土耳其帝国的衰落而让协约国占据上风。但是进入条约时代后,协约国阵营很快因为沙俄的灭亡而被削弱力量。同时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上台后,意大利实际上已经抛弃协约国阵营而转投同盟国阵营了。而德国希特勒上台后,经济进一步腾飞,加之跟奥地利合并后,使得德国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在条约时代里,同盟国的实力很快超越的协约国阵营,双方力量此消彼长,导致当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协约国坐视同盟军事入侵西班牙而无动于衷,结果让佛朗哥的法西斯政权在西班牙建立起来。
另一方面,西班牙内战也是资本主义世界阵营同社会主义世界阵营的一次较量。随着苏俄的快速崛起,共产国际红色力量的浪潮席卷全世界,引起两大阵营的直接对抗。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协约国为了避免跟同盟国直接碰撞,意图让同盟国跟苏联之间狗咬狗,从而转移同盟国的精力去对付苏俄。
可以说,协约国做到了,因为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和意大利直接跟苏联对抗。双方矛盾尖锐之极。
然而。令协约国悲催的是,随着西班牙内战的结束,预想中的同盟国和苏联的矛盾激化却没有出现,反而同盟国和苏联很快达成了各种秘密协议,使得同盟国的精力还放在对付协约国上面。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不满足一战期间被协约国的法国和俄国前后夹击的被动局面,于是希特勒导演了西班牙内战,扶植佛朗哥等**武装夺权,从而造成了西班牙**军夺取政权,在西班牙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制度。
佛朗哥上台后。一方面将战前许诺给中华帝国的直布罗陀海军基地转交给了中华帝国,强化跟中华帝国的战略合作。另一方面,西班牙跟德国和意大利达成了区域同盟的协议,西班牙分别跟德国和意大利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和强化双方政治、经济和军事交流的战略同盟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德国和意大利继续向西班牙提供大批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西班牙政斧军在德意的帮助下很快成立了新型的陆海空三军部队,武器装备不是德械就是中械,都是当前世界最先进的。希特勒甚至派遣德军高级将领和纳粹党高级官员到西班牙给佛朗哥传授经验,帮助佛朗哥建立类似纳粹党的**制度和训练军事人员。这样一来,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结成了同盟,使得法国处于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的战略包围当中,一旦德国对法国开战,法国将同时三面受敌。这远比一战期间德国两面受敌的情况要严重的多。法国由此进入了最危险的环境当中,这激起了法国上下的一致紧张。
法国一方面在德法边境加快的修建马奇诺防线的速度。另一方面则积极跟佛朗哥接触,试图稳住佛朗哥政斧。而对于佛朗哥政斧来说,西班牙自1898年战争之后,一直是一蹶不振的。西班牙在欧洲变成了三流强国,经过内战的巨大消耗之后,西班牙经济崩溃,为了镇压前共和国和共产国际的红色人员,致使西班牙一直处于白色恐怖状态,社会动荡不安,佛朗哥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刺激英法。因此也跟英法达成了互不侵犯条约,并且拿德意说事,要求英法向西班牙提供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资金和技术的援助。而英法明知道佛朗哥两边都索取好处,但是还是就范,向西班牙提供大量的资金援助和技术支持。这对西班牙快速恢复国家经济实力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对于西班牙政斧的“墙头草”的国家政策,英法、德意双方都心知肚明。但是也没有办法,不想失去更多,只好容忍佛朗哥的行为。
在西班牙问题上,由于中华帝国只索要了直布罗陀的驻军权利和对直布罗陀海峡的控制权,英国让出了直布罗陀有些不甘心,但是以英国海军如今的力量,其地中海舰队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毕竟苏伊士运河已经被中华帝国夺走。因此,在面对同盟国对西班牙的影响力渗透的情况下,英国两害权其轻,选择对中华帝国退让,主动放弃了对直布罗陀的声锁权。这样一来,中华帝国如愿以偿的得到了直布罗陀,彻底控制住了地中海的进出口,也就没有理由再打击英国了,因此当中华帝国宣布在西班牙问题上保持中立后,西班牙问题暂时稳定了下来。
协约国阵营和同盟国阵营暂时在西班牙问题上暂时没有分出胜负,但是在苏联问题上,协约国阵营很快便败下阵来。
英法原本在西班牙问题上采取绥靖政策,以为就此可以挑唆同盟国跟苏联的直接对抗,但是很快他们便发现他们失败了。
1931年的夏天,当西班牙的战火还没有完全熄灭的时候,苏联就意识到了他们将失去西班牙,于是很快苏联的新领导人斯大林决定马上撤出在西班牙的苏联力量,避免被德意进行更大的羞辱,同时也开始跟德意进行谈判,寻求避免同盟国跟苏联的关系直接恶化的情况出现。
当然,在此之前,当德国和奥地利合并之时,苏联就已经意识到了威胁,因此苏联立即跟协约国阵营的英国和法国进行的秘密会晤。苏联请求跟英法结盟。以便像以前那样东西两面夹击德国,阻止德国的扩张步伐。然而,英法两国没有做好跟德国再次开战的心理准备,对于意识形态不同的苏联,英法两国不放心,因此拒绝了苏联请求结盟的要求。直到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面对德意直接入侵西班牙苏联读力跟德意对抗的局面时,依然没有跟苏联达成同盟,这让苏联非常的失望。
于是,苏联决定跟德国合作。甚至准备跟德国结盟。
此时,希特勒所谓的纳粹党对外正式名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党,希特勒认为德国的主要敌人还是英法,因此为了避免跟苏联交恶。防止苏联跟英法结成同盟造成德国两线作战的局面出现,所以希特勒决定跟苏联握手言和。
希特勒的口才无比的强大,他竟然公开宣称德意志第三帝国实际上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德国国家社会主义政党和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政党是有共同语言的,以此向苏联讨好。而苏联总记斯大林也有了台阶可下,竟然认同了希特勒的观点,承认苏德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精诚合作互惠互利。
于是乎,两个厚脸皮的领袖先后在柏林和莫斯科展开了双边对话。此时,德国的核心利益是对奥匈帝国剩下的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合并计划。以及对波兰领土的馋涎欲滴。而苏联的核心利益是将中亚的阿什、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纳入苏联集体组织,恢复对外高加索里海、黑海地区的控制权,以及吞并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等国家,同时苏俄对波兰仇恨很大,希望夺回被波兰占领的西白俄罗斯的领土。
苏德两国于是有了共同的国家利益结合点,那就是都对波兰抱有仇恨和领土窥视。于是希特勒和斯特林相互决定,在波兰问题上,苏联想灭掉波兰,德国向吞并波兰领土,双方一拍即合。定下了共同瓜分波兰的谅解备忘录。
希特勒骨子里是坚决**的,但是凡事都有轻重缓急,摆在希特勒面前的最大敌人是英法协约国,因此为了稳住苏联,希特勒决定跟苏联假意苟合。同样。斯大林本身就是个超级政客,他太了解希特勒的本姓了。知道希特勒不会给苏联真心合作的。但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是,英法协约国不会跟苏联合作,东方的超级大国中华帝国更是自扫门前雪,在欧洲从来不选择阵营加入。同时,中华帝国一直对苏联实行严格的高新技术出口管制,而苏联人心底根本没有忘记被中华帝国夺走的西伯利亚的广袤的领土,以及中华帝国控制了里海巴库石油区,断了苏联的石油利益。在黑海控制土耳其和亚美尼亚对抗苏联,在中亚阻止阿什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阿富汗加入苏联,这一系列举动都表明中华帝国根本就像防贼一样提防着苏联,中苏不可能出现同盟关系,那么摆在苏联西部的中华帝国就是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因此,斯大林认为苏联也不可以两线作战,跟德国的矛盾远远低于跟中华帝国的矛盾,所以联合或者稳住德国才符合苏联的国家安全政策。
苏德两国都从自身利益考量,于是决定除了在波兰问题上进行合作之外,相互支持和承认对方的其他国家利益。苏联支持和承认德国跟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国家的合并,支持德国海军在北海、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核心利益。而德国则支持苏联恢复沙俄时代的领土,支持苏联加入国联。双方除了政治宣言外,还签署了大量的经济合作和军事互动文件,德国向苏联扩大出口规模,放宽对苏联的高技术出口限制,而苏联则扩大从德国的进口,向德国提供各种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并且开放一些波罗的海的港口,允许德国海军住泊避风。
经济上面,苏联有钱有资源,德国有技术有人才,两国是互惠互利的。而军事上面,苏联肯开放波罗的海的港口给德国海军,则无形中让德国海军有了战略大后方,对协约国海军造成巨大威胁,德国在这方面是占了便宜的。不过,从总体上而言,苏联弱,德国强。他们之间的合作。最终最大的获益者自然是苏联无疑。
然而,德国只顾着讨好苏联,却是忽略了中华帝国的感受。
当中华帝国方面得知德国和苏联签署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合作条约后,顿时大为不满。尤其希特勒政斧支持苏联恢复原有沙俄时代的国土问题上,中华帝国向德国提出了严正抗议。而德国向苏联秘密提供了大批的高新技术,相当一部分都是中华帝国技术管制委员会所禁止向苏联出口的,对此中华帝国向德国提出了强烈的不满,并要求德国终止跟苏联的这些技术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