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五十二章:巨额借贷扯皮</h1>
为了贷款的谈判,夏钧开始清点自己的资产。
夏钧目前所拥有的资产很多,就华东集团来说,已经显得十分庞大了,涉及的领域从基础到零售都有。
其中华东银行以及钢铁、建筑材料、矿业这些领域最为庞大,造船、机械制造、化工等领域正在急速扩张。
为了能争取到最大额度的贷款,夏钧把刘锦山和李世霖二人找来,商谈用他们的产业去贷款。
他们的产业大股份都抵押在华东银行,意思也就是把他们抵押的那一部分再拿到洋人的银行去贷款。
两人并无异议,反正是政斧贷款,他们也不怕夏钧还不了钱,真的把他们的产业卖了,毕竟现在华东自治三省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
对于一个合格的经营者来说,贷款连利息都赚不回来,那基本上没必要再做经营,何况到时候就算是亏损了,但就是用华东自治三省的税收也能还得起贷款,对于他们来说并无什么风险。
贷款要趁早,到了一战爆发前夕,外国资本将陆续抽回本土以应对战争,到时候各银行对贷款的事情就没什么精力来应付了。
同时袁世凯也要贷款,所以夏钧也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夏钧自然不会把宝贵的资金全部贷款给袁世凯,只是在旁边插一脚,让外国银行降低条件,否则袁世凯与六国银行的谈判只能是节节败退,最终便宜了那些银行。
按照夏钧的指示,李盛国开始重点接触英国银行和比利时银行,这两个国家的银行在中国实力最强。
比利时银行可以说是非常活跃的一家银行,而且贷款的政治姓目的较低。
而之所以找英国贷款,那是因为夏钧的很多产业都在英国人的势力范围只内,其中最多的就是华东矿业公司的矿产多在英国人的地盘上。
因此夏钧需要贷款,一旦和英国佬撕破脸,夏钧不介意不还这笔钱,另外二战中英国是最大的买家,夏钧可以通过出售货物的方式来还清贷款。
……华东矿业公司此时已经在澳大利亚买下了众多地皮,并且拿到了这些地皮中的探矿权,为了开采这些矿产,华东矿业公司开始在国内招收矿工到海外去挖矿。
由于华东矿业公司的挖矿机械都是夏钧直接从兑换平台上兑换的,因此都是十分先进的机械,矿工的劳动强度并不是太高。
而且到澳大利亚、南非等地去挖矿,每个月薪金不低于4元,这比国内的薪金高出一倍,为此华东矿业公司很快招募到了众多矿工。
首先开挖的是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一处大型铜矿,这处铜矿经过勘探后,储量起码在400万吨以上。
澳大利亚的铜矿73%集中在南澳州,这片地区的铜矿已经发现了近半,但依旧有近半没有被人们发现。
其次是昆士兰州,占11%;再次是新南威尔士州和西澳州,分别占9%和6%。而整个澳大利亚的铜矿储量为7780万吨,占世界铜矿储量的12%左右。
华东矿业公司已经开始购买这些土地,其中购买的主要地区位于南澳州,这里是澳大利亚最发达的地区,而且这里的探矿最为频繁,不早点把这些地方的地皮买下来,并且获取探矿权的话,这些矿产将被别人买去。
因为华东矿业公司是先将土地买下,再获取探矿权,因此土地价格很低,若是先探矿再买地,那么土地价格将飙升数百倍。
为此华东矿业公司节省了巨大的成本开支。
在计划开挖东南部的铜矿时,华东矿业公司已经计划在西部的皮尔巴拉地区建设一处大矿场。
奥大利亚各州均有铁矿,最多铁矿的州是西澳。西澳拥有后世澳全部已发现铁矿资源的90%,主要集中在皮尔巴拉地区(PilbaraRegion)。该地区共有13个矿场。
在皮尔巴拉地区地区建设矿场,还得修一条铁路,就资金上来说,华东矿业公司已经有足够的资金了,现在只少工人。
工人到了澳大利亚,家人也可以一起去,华东矿业公司将成为华东自治政斧向澳大利亚移民的急先锋。
20世纪初的澳大利亚的人口依旧不多,此时澳大利亚的人口只有大概450万人左右,不过澳大利亚此时正在施行所谓‘白澳大利亚’政策,曾出台过种族移民限制法案,不过没有通过。
后来出台了语言限制法案,即不会说英语的全部不允许移民澳大利亚,最后一个测试者是1909年的一个记者,那名记者因为精通5种语言,显然最高兴的就是他,而这位记者之前在爱尔兰因为不具备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而被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