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愉悦了,处理公务也得心应手。
父子俩在融洽和谐的的气氛中,重复在日复一日的处理奏折中。
真的是这样吗?赵曦不是,他是努力去这样做的。赵祯应该是,他懂不了赵曦的心底。
这一段时间以来,赵曦在批阅奏折时,有时候是挑着捡着咨询他老爹意见的,越是复杂的,或者说需要有鲜明态度的奏折,赵曦会直接下了结论。
对于赵曦批阅奏折,并下结论的情况,他老爹已经很久没有翻查过了,甚至有些不太容易做主的,他都要问一下赵曦。
昨晚赵祯说过那话后,赵曦似乎也觉察到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了,有点过了。
虽然事实证明,老爹当时说话应该是真诚的,事后也确实后悔了。并没有影响父子情义。
只是赵曦觉得,对自己是个提醒。若没有昨晚的事,很有可能,父子俩这种情况长久了,自己会不知不觉中做很多替老爹代劳的事,而老爹也会适应他潜移默化做主的情形。
到了那一步,真说不清谁才是帝国话事人了。
还好,赵曦在处理奏折时,始终是去揣摩老爹做事风格的。最起码目前为止,朝臣们还没觉察,一旦自己的这种不自觉延续下去,风格转变总是会被人发觉。
那后果……赵曦无法想象。
所以,赵曦又把自己的定位,恢复到了初听政时的状态。
“王介甫文采斐然……”
感觉老爹这话说的很勉强,似乎还有些无奈。
王介甫?不就是王安石吗?早年赵曦见过,也知道他如今回朝了。
这个名望延续千年的名臣良相,终于要登场了吗?
王安石,赵曦是知道的,那怕是王安石初入朝堂,还是在群牧司时,赵曦就知道他在憋大招。
赵曦记得他发大招应该还在十几年后吧,这会儿……
赵曦带着疑惑看他爹,这疑惑有自己内心的疑惑,也有对老爹这番话的疑惑。
“王介甫二十年一直在积攒名望,士林中口碑很好。曦儿,王介甫确实是名臣良相,不过爹爹恐怕受不了他,留给汝将来用吧。”
这话没其它意思,也没有顺着昨晚的话题,只是单纯的就事论事,就人论人。
赵祯招手,让内侍给赵曦传递过一份折子……就是这样,别看就两步地,父子俩都不会起身走,有人专门做这事。
被人侍候的人,任何事都被人侍候着。
“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今又蒙恩召还阙廷,有所任属,而当以使事归报陛下。不自知其无以称职……释此一言而毛举利害之一二,以污陛下之聪明,而终无补于世,则非臣所以事陛下之义也。伏惟陛下详思而择其中,天下幸甚。”
赵曦看完了,认真的看完了。毕竟是自己认知中最有名的人物。
除了他的变法,王安石还是后世推崇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所以,赵曦看的很认真。
怎么说呢,看完王安石这洋洋洒洒的万言书,赵曦有一个感觉,王安石是个犟头。用后世的话是,缺少该有的政治智慧。
好歹也是在朝堂混了几十年了,应该不犯这样的错误,偏偏他就这样了。
这万言书,通篇在针砭时弊,几乎将国朝所有的弊端都涉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