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娘见赵曦进殿门,强打精神起来迎接,苏氏段氏也如此。
“求到内苑了?”
“嗯,一大早就有人拜见,从公主、郡主到县主,在汴梁的几乎一个不剩。”
“从卯时一直哭诉到现在。恳求官家莫听朝堂佞臣之言,莫伤了大宋江山之本……”
“不止是这边,恐怕太后娘娘那边也被叨扰了。在这边的都是同辈,可能长一辈的都去慈明宫了。三哥,朝廷之事滔娘不参与,可太后娘娘那边,你还是去一下吧。”
双管齐下呀,这都走夫人路线了。
太后娘娘……唉,该面对的总是要面对。支持不支持,都不存在朝令夕改的可能。
涉及到宗亲,去慈明宫疏解一下确实必要。
……
“曦儿,可是为宗亲之事而来?”
“是,娘娘,孩儿终还是给娘娘惹麻烦了,打扰娘娘清净了。”
公务繁忙,赵曦并不是要故意冷落,只是原本每日的昏定晨省,为变成偶尔了。
“曦儿,为娘还不至于老迈昏庸。你爹爹在世时,就曾感叹宗室之耗费无度,终未能狠心解决。”
“如今,既然朝廷议定了,就没有再更改的必要。她们确实是跟为娘哭诉了……既然是大宋的宗亲,就该为大宋久存分忧。”
要说国朝最了解赵曦的,还就说内苑的皇后和太后。从很小的时候,官家就是个特别有主见。
宗亲变革,不管是官家倡议的,或者真的是那个王安石建议的,只要官家同意推行,她们就知道,木已成舟,绝无更改的可能。
虽然被宗亲嚷嚷的烦,打心眼里也觉得朝廷这样做狠了点。可在赵曦面前,是不会让他为难的。
关键是,不能越内宫干政的那条线。
顶多在背后咒骂几声王安石而已。毕竟宗亲都这样了,皇戚也不会有什么好。
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内苑的女人们也一样。
尽管她们支持的很坚定,当赵曦能看出来,对于宗亲变革这事,她们也很不理解。
“娘娘,在国朝,宗亲,皇亲国戚,那怕是被封赏的官阶很高,职衔惊人,当真正面对士子文臣时,可有一点优越感?”
很有必要解释。赵曦真不想内苑对朝政也有不理解,甚至拐着弯的去干涉。
“相对于寒门,甚至耕读传家的士子。宗室和皇亲国戚即便在科考和任职上都有优待,升迁也有优势。”
“即便是二甲进士,要想让政事堂有印象,非十年之功可得。就是嘉佑二年苏子瞻那一届,十多年了,孩儿能记得他们也是这两年的事。”
“而宗室和皇亲国戚呢?只要稍微有些作为,就会被朝廷说起,也不存在功劳被埋没,毕竟他们都有直达天听的渠道。”
“有这般优势,还可以挺直腰杆面对文臣士子。何乐而不为呢?”
“既然宗亲和皇亲国戚也知道他们是我大宋最坚实的基础,为什么不考虑把这基础夯的更扎实?”
“孩儿也不愿孤身一人对朝堂臣工,可放眼朝堂,可与文臣抗衡的,并与孩儿立场相同的,真的很局限。”
“我真希望能有一天,在政事堂集议时,也有皇亲国戚或者宗亲在场,能有铁心跟我一个心思的相公,而不像现在,孩儿需要耗尽脑汁的跟文臣谋。”
“而想达到这样的局面,唯有放开宗亲和皇亲国戚为官,也只有他们凭真正的能耐登堂入室,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空顶着挺高的官职,就是朝议时都不敢开口!”
要说开始解决宗亲问题时,赵曦有这样的想法,纯粹就是诓人。不过现在以这个为借口,跟娘娘解释,倒也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