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爸爸丰子恺作者:丰一吟
第14章
从河池到都匀,是要中途宿一夜的。我们宿在六寨。这是一个小镇,甚至当时只是一个村的规模。我之所以还记得它,是因为发生了这样一幕:忽然有一个长官领着一队兵士来旅馆看爸爸。那已是黄昏时分。我们那旅馆的房间照例是没墙没门的,与天井相连。12月份,床上照例铺着竹席,而且没有别的家具。所以我们只能坐或躺在床上。看到这么多兵走进天井,我们吓了一跳。后来才知道那队兵也宿在六寨,长官知道丰子恺在此,久仰大名,便带了部队一起来,让他们也见识见识这位大艺术家。估计事先总和爸爸打过招呼吧。只是对我们说来突然而已。
那长官先是向兵士们介绍了爸爸如何如何有名,兵士们一阵鼓掌。然后长官请爸爸对兵士们讲几句话。爸爸便操着他那杭州官话讲了一番,无非是勉励抗日并感谢他们在前方出力之类。又是一阵鼓掌。
我估计他们还是听懂了基本内容。第二天,我们就往都匀进发了。
都匀一月
我们在都匀只是临时居住,约一个月后,又随浙大迁校至遵义。
这一个月却住了两个地方。第一处时间短,是在一个凌空的楼上。上楼的扶梯也是凌空的。上面只有一个大房间。爸爸曾在一张小纸上写下“内外尽无隔,屏帷不复张……”。十一人将就住在一起。
不知为什么,我们称房东为“教员先生”。在“教员先生”那儿住了不久,就搬到另一处。
我们孩子们常用怪怪的名称来回忆住过的地方。提起这另一处,往往称为“碰头”的地方,或“贾祖璋走”的地方。
我们住在二楼,一条长走廊的右边是一排宿舍式的房间,记得爸爸住在尽头的一间。走廊上方的一排梁木很低,如不注意,一路走去要碰好几个头。为了免去碰头之苦,爸爸写了好几张“当心碰头”的纸,分别贴在一个个梁木上。
走到尽头,望下去是隔壁单位的一个操场。常可听见做操的声音:
“向左转走!”
不知是谁听了以后好奇地说;
“他们为什么喊‘贾祖璋走’?”
我们都笑起来。贾祖璋先生是爸爸的好朋友,所以大家对他的名字很熟悉。音相似,难怪听错了。
在这里,我还记得一件事。有一队兵士也驻扎到这里来。连长叫呙继宗。一来就和爸爸打招呼,并作自我介绍。后来有一次,他手下的一个兵士借了我家的淘箩去用,却不是淘米,而是放脏东西。满娘见了,便去讨回,那兵士不肯给。那时期,一个淘箩对我们家也是可贵的。爸爸便去找呙继宗要。呙继宗把那兵士叫来,用皮带抽他的手心。这样一来,心肠慈悲的满娘倒反而为那兵士求饶了:
“好了好了,算了算了。说他几句就行,不要打了!”
呙继宗连长有一次和爸爸聊天,说起他那把手枪。他忽然说:“你们想不想试试放枪?我们找个空旷的地方去让你们放放。”
我们听了这话愣住了,枪这玩意儿我们从未玩过,连碰都不敢碰。两个哥哥很有兴趣,和我们一起的丙伯也跃跃欲试。于是爸爸领着一群人跟呙继宗连长到郊野找了一个地方。呙继宗连长把如何放枪的办法教了一下,然后把枪交出来任我们试放。我们都不敢放,只有丙伯想试试。但枪拿到手后终于又不敢了。
在“碰头”的住处,还有一事非记不可。有一天,我们互相诉说:“怎么这几天身上那么痒?”
有人把裤腰翻开来,竟发现了上面爬满小虫。“啊呀,那是白虱呀!”
大人们见过白虱,我们孩子们却是第一次见。于是,或用手掐,或用火烫,或用滚水煮,大家用种种办法消灭白虱。大人们猜想,很可能是兵士们身上传过来的。那时候我们生活都那么艰辛,当兵的就更苦了。
浙大迁校往遵义。我们一家当然要随校迁移。出发前,我们要在门口摆一个地摊,把家用器什全部卖掉,回收一点钱充作旅费。爸爸忙于对外的事。摆摊的事就由妈妈主管。妈妈选中了我充当她的助手。我那时已学会讲贵州话。有人来问价格可以应对。
“浪个卖?”(即:怎么卖?)
我看见有人问津,很高兴,连忙回头看妈妈,想必她会回答价格。岂知她怕难为情,已经逃得无影无踪。好在妈妈事先已对我讲过物品的价格,我就回答了顾客,居然像模像样地做起生意来。
遵义罗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