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那些领了朝廷发下来的粮种回家的农户们,原本一个个心中都有些忐忑,虽然这些官府发下来的种子看上去一个个都颗粒饱满,打眼一看就知道很不错,但谁让那些劝农官们,将这稻种的产量说得天花乱坠的,让他们的都不禁怀疑起来。
他们翻来覆去也没看出来,这东西和自己平常种下的那些到底有什么区别,不过就是看着品相好了些罢了。
不过还有一部分人对于那些官吏的话倒是言听计从,总觉得这些官老爷都是大人物,他们说的话肯定是没有什么错的,都是金口玉言。
不过不管怎样,在那些官吏一次次的强调下,以及他们素来对粮食的看重,他们还是对这一季的收成极为上心的,心中也不由得暗暗升起了一丝期盼。
虽然那些大们说的话天花乱坠,有些夸张了,但是万一真能实现个几分,对他们来说就已经极为心满意足了。
他们甚至也不求多的,只希望能平平稳稳有个好收成,要是能有丰收年份那样的高产的话,对他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再多的,他们也不敢想了。
然而随着日子慢慢过去,这些农户们也极为惊喜地发现,田地里的稻禾看上去确实要比往年还要厚实沉重,看起来就是丰收的样子。
随着田里的苗开始抽穗生长,变成一片青绿的模样,这些农户们每日上田里看看,都喜得见牙不见眼的。
他们都有些不敢估计,今年的收成会怎么样,难道真的会像那些大官说的那样,能翻个好几番吗?那也太不可思议了些。
话虽如此,但是这些人对于劝农官的看法却又暗自变了不少,看来这些人能当上大官,还真的是有原因的,看他们拿出来的这些种子,明明长得和自己以往的差不多,可是在他们手里的就是能获得好收成的神仙种子,那可真是太不一样了。
怪不得这些人能当上大官呢,说不定就是祖上也有什么奇遇呢?不然怎么会跟他们这样的升斗小民如此不同呢。
这样想着,他们的态度也就更加恭敬了几分,对待田地里的庄稼也就更小心了,毕竟这一回说不定就能有一次难得的好收成,他们可不能功亏一篑了。
而且他们也许就只能碰上这么一回,等来年说不定官府就不会直接发放这些粮种,反倒要他们花高价买去了,他们可要好好珍惜这一年的收成。
很多南边水源丰富的府道,在农官的劝告下,许多人家也尝试性地在水田里养了鸭子,这些人家都是家中本就养了鸡鸭的,这一回不过是听了官员们的话,试试看罢了。
一些渔产丰富的地方,还尝试了在稻田里一并养鱼的法子,这种方法其实并不算初创,此处一些山脚下的人家以往也曾试过这样的法子,养出来的稻田鱼滋味也不错。
因而当农官说起这一回事的时候,便有很多人想起了这事,主动领了稻种在田里养起鱼来了。
不过那些养鸭子的人最开始时还有些担心,这些鸭子会不会在啄食的时候,不小心把秧苗也给啄坏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他们也有了经验,也体会出了在水田里养鸭子的好处了。
一方面又便利了许多,不必关照着两边,只需要好好照顾这一片田地就是了,另一方面鸭子也会主动啄食水田里的食物,泥沙翻滚,反倒更能使秧苗长得更好。
因此便能见到,南地的许多人家家中都养了些鸭子在田地里,看起来都热闹得很。
各地的官员们也很重视这一回的收成,毕竟这可都是他们的政绩啊,而且看这一回陛下的态度,各地今年的收成想必都是要一五一十仔仔细细上报的。
要是他们更在其中做得比旁人还要出色,说不定就能让圣上龙颜大悦,到时自己或许还能直接被调回京里,当个京官呢。
就算不能,那么能让陛下对自己留个好印象,到时候等年尾评定政绩外察的时候,自己说不定就能得个上等的公勤廉恪、职事修举。到时无论是提官还是迁任其他职位,都是极为不错的了。
因此很多想在这一任干出点名堂的官员,都对今年的田地极为看重,三不五时地就会离开官衙,走到城外的乡间农田里,查看如今的情况。
底下的小吏见到这样的情形,自然也很会揣摩上官的意思,上行下效之下,很多人也会不自觉的关注起今年各处田地的情况来。
只是收成问题,三分看人力,七分却是要看天公,甚至很多情况下,明明本该收获颇丰的一季,却因为突如其来的天时作乱,一场暴雨或是连日的干旱,就能轻易捣毁一整年的努力。
而今年的情况却比以往好得多。自从上一次的连月干旱以后,四季天时就正常了许多,雨水也不多不少。这让靠天吃饭的农户们一个个都欣慰不已,感慨于今年终于能过上一个丰收的好日子了。
当然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对于农户来说十分头疼的问题,那便是每年快到收获的时候,有时便会闹出来的蝗灾。
这东西实在没有什么道理,往往都是突如其来,几日之间便能席卷几州几县的。
这时的很多人们其实并不明白,这些蝗虫都是打哪儿来的,只觉得好像是从远处的天空就这么直直的飞过来的,因此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天公作怒,才降下来的惩罚。
以往发生大型蝗灾的时候,皇帝便会出来反思自己,觉得是朕这个皇帝做的不好,才让上天降下了这样的警示。
那些官员们也会顺势劝解皇帝,觉得当今实在是仁德,愿意为了子民将罪行背负其身,实在是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了。
两番吹捧下来,这事情也就算过了,到时只要等朝廷带着粮食,去救助这些受灾的百姓也就是了。
而今年,这些地方官员和农户们,自然也是戒备着那不知会不会来,也不知何时会来的蝗虫,毕竟这东西对于他们来说。简直算得上是灭顶之灾了。
要是一个不好,他们这一年的努力也就白费了,到时别说大丰收,就算是想买到仅仅可以饱腹的粮食也是一件难事。而且说不准又会闹上一次饥荒,那可就是大大的不妙了。
很多农户想到这一点,不由得有些害怕起来,甚至有些村子里还自发地前去往年常常祭拜的一间小庙,里面祭拜的便是蝗神娘娘。
?第91章
这些小地方的百姓们,遇上他们很难理解的事情,往往都会将其归咎于神灵鬼怪,反正都是他们不能理解的领域。
因此即便碰上了蝗灾,他们也会觉得这肯定是因为,有什么可以掌控蝗虫的神灵降下了惩罚,他们才会遭此劫难。
所以这些人便会塑造出一个对应的形象用来供奉,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诚心,同样,也是为了安自己的心。
毕竟他们做了这么一通下来,将时间和精力都花了出去,自己原本有些不安忐忑的心,也会稍微平息几分。
他们期盼着自己做出的这些诚心,能让他们所认为的神灵看在眼里,大发慈悲放他们一回,能让他们今年有个好收成。
姜虞却是不信这些的,毕竟蝗虫对于她来说也不过就是害虫罢了,怎么还会有些什么奇奇怪怪的蝗神娘娘呢?要是照这么说的话,那岂不是什么东西都能有一个对应的神仙了。
因此当她见过一回百姓自发祭拜的场景之后,便开始思索起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毕竟她的老家虽然在农村,但是她还真没有亲眼见过蝗虫的样子,这东西她只在课本和一些纪录片里见过,要不是这一回碰见了,她还真没有想到这里来。
其他人倒是有些担心,这是否会冲撞了国师。
毕竟这次的高产良种可是国师大发慈悲送来的,发放给这些农户们也就罢了,他们这些人只顾着祭拜一些不知所谓的蝗神娘娘,反倒忘了这位正主,实在是太不该了。
在他们看来,即便蝗神娘娘真有其神,那想必也是比不上国师的。
姜虞却不知道这些人的心思,只是自顾自地开着资料库查起了关于蝗虫的资料来。
虽说很多人在这件事上都喜欢开调侃,觉得蝗虫也不过是一种可以用来吃的虫子罢了,很多地方不都有这种特色小吃吗?
到时候他们套个袋子一抓,直接炸了吃了不就可以完美解决了,甚至还能多一种口粮,改善一下饮食,岂不是两全其美。
不过这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蝗虫聚集之后,原本无毒的它们,便会在体内逐渐生成一种毒素,这足以让鸟儿轻度中毒。
对于人类来说,虽然毒素不算很大,但是如果大量食用的话,还是很有可能会造成中毒症状。
也正因如此,闹蝗灾的时候,蝗虫大量聚集,却没有多少鸟儿主动去吃它们,就是因为它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毒素气味,让鸟儿明白吃下他们或许会对自己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除此之外,如何捕捉它们也是一大难题。成群的蝗虫飞行高度甚至能达到千米以上,真正可以说得上是铺天盖地了。
因此,蝗虫成群聚集以后,想将他们全部捕捉下来,几乎可以算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了。
看完资料之后,姜虞有些庆幸,还好现在不是正闹蝗灾的时候,只不过是民众未雨绸缪,先担心起这件事来。
而与事情初发之时相比较来看,倒算是简单了许多,因此她便将自己看来的一些经验方法都交给了周宴。
她能做的也不过就是这些,其他的自然是要交给旁人来做的,总不会让她自己亲自来。
原本底下的人还在担心,让国师大人遇见了那些愚夫愚妇们祭祀蝗神庙的场景,是否会让她心生不满,毕竟很多事本该是她的功劳,怎么这些人一个个都去祭拜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来了。
结果如今一看,才知道原来是他们狭隘了。国师根本没有因为此事发怒,反倒是不计前嫌地拿出了一些可以解决蝗灾的法子,这让底下的人都感到有些羞惭,是他们小人之心了。
这些人的动作很快,没多久便将这张薄薄的纸呈到了陛下面前,宣文帝和太子自然也很清楚这东西的份量和重要程度,因此也极为迅速地令人将这东西抄送下到各州府去,命当地的官员们好好看看,认真执行。
没过几天,各州府的管事官员便都收到了这一道旨意,他们还以为是什么改天换地的大消息,才会如此紧要发放下来。
没想到展开一看,居然是一些防治蝗害的法子。一些人有些无言,毕竟这东西看上去有些难登大雅之堂,不过另一部分人见到这东西却是极为惊喜。
在他们所掌管的州府里,往年也常常闹出蝗灾来,每发上一次,他们当年的政绩遭殃了不说,还很有可能颗粒不收,不得已上书请求朝廷开仓放粮,才能勉强度过这一季。
这些地方深受蝗害影响,自然也晓得它的危害如何深重,影响如何广泛,毕竟他们有些年纪长的,在此处任职时间久的,可都是亲眼见过那些铺天盖地的蝗群的,那景象可真是叫人心生绝望。
即便是一些并不认为这些蝗虫乃是天公降怒的人,见到这副场景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怀疑起来,是不是真有其事。
毕竟这样夸张的景象,实在是有些令人难以置信,觉得这只有天力才能造成这副境况来。
因此这些人拿到手里的办法之后,便当机立断决定将上面的办法全部推行下去,每一处的田官,村里的里长乡长,也都要派人去轮流去田地里查看,翻看土壤,若是见到了一些还是白色的虫卵,便直接将其聚集在一起放火烧了便是。
这些农户们便也知道了,原来那些飞来的蝗虫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从地里长成,聚集在一起,团聚飞来的。
他们看着这些虫卵,一个个都恨得咬牙切齿的,这些东西原来就是以往害得他们颗粒无收的罪魁祸首,可真是该死啊。
这些人原本听得上面的人下令,还觉得有些繁琐,毕竟仔细检查每一处的土壤,翻开来查看一番,可是一项大工程,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一件莫名其妙,又吃力不讨好的事了。
不过现在,他们知道了这些古怪的行为都是为了消灭蝗虫,避免蝗灾之后,一个个都精神抖擞了起来,恨不得睁大了眼睛,把田里的虫卵全都烧干净了,一个都不留下才好。
不过这事毕竟难度很大,很难真正做到一处都不疏忽,总还是会有一些漏网之鱼的。因此,便是那些鸭子上场的机会了。
自从知道鸭子能有极好的灭蝗效果之后,很多人家的鸭子便都成了香饽饽一样,都恨不得借到自己家去,好好当个护卫,不让蝗虫有半分靠近的机会。
一些原本就在稻田里养了鱼和鸭子的农户,如今更是喜悦。看来自己当初的决定真是下对了,现在不仅能养鸭种田一把抓,这些养大的鸭子还能帮他们解决蝗虫的问题,实在是该记上它们一大功才是。
这些鸭子们也确实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一个个眼神都尖利得很,一口一啄便将一只刚刚长成不久的蝗虫幼虫吞了下去,看起来还有点意犹未尽。
尚未群聚在一起的蝗虫,正常来说是没有毒性的,更何况是这些若虫,那些后世小摊上用来炸着吃的蝗虫,便是一些尚未成年的幼虫,滋味确实比成年体会好上几分,也不必担心其它问题。
除此之外,农户们也都极为小心,即便是碰上了一小群蝗虫,一个个也都镇定地将专门制作出来的网张开,把这些该死的蝗虫全都网在一起,或是三面张开袋子将他们全都围困到一处去,最终抄袋而起。
这些东西的制作方法都比较简单,很容易便能上手,因此很多村人,便带着自己制作的东西,几人一群开始捕杀这些小群蝗虫了。
或是在夜间的时候点燃篝火小,应用这些蝗虫趋光的特性,将其全都引诱到一处去,最终将这些蝗虫全部填埋起来,或是一把火直接烧了便是。
这些方法最大的特点便是易操作,好上手,但是却是需要足够的人手,因此各处官府才会让底下的村子都重视此事,无论是哪里开始有了蝗虫的迹象,都要派足够的人前去帮忙,合力将其全都一网打尽,尽量不要留下什么问题。
在这样一通解决下来,很快,原本各地开始冒头的蝗虫迹象全都逐渐平息了下去,即便是有一些小型的蝗虫群,也很快便在当地人的合力帮助下,将其顺利解决了。
见情况逐渐变得明朗起来之后,众人脸上也开始洋溢着显而易见的明媚笑容了,他们也能意识到,今年或许便不会再有蝗虫的危害了,他们也能安安心心收获今年的粮食,不必再担惊受怕了。
轻松的氛围很快感染了周围众人,连孩子们也感觉出来大人这段时日以来凝重的样子变了,变得更加轻松了。
因此,他们也放下心来,一些人还十分有闲心地将自己偷偷摸摸抓来的蝗虫架火烤了,虽然味道并不如何,也没尝出个什么味来,但是对他们来说,也可以说这算是什么荤腥了,假装自己也吃了道肉菜一样。
这事被大人发现之后,很快这群小子就在村子里被撵得鸡飞狗跳的。
村子里的人长久以来总觉得,这些蝗虫是上天降下的惩罚,也担心这些长得怪模怪样的蝗虫是否真对人体有什么危害,都是不敢轻易尝试这些蝗虫的。
当然,如果是什么大旱之年,颗粒无收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毕竟饭都吃不上了,谁还管能不能吃好不好吃的问题啊。
不过他们也没能想到这些孩子如此顽皮,一个错眼没看住,就被他们逮住机会烤了蝗虫来吃了,可真是不让人省心。
将他们这些小子揍了一顿之后,长辈们还观察了几天,见他们确实没什么别的反应,依然跟寻常时候一样顽皮好动,他们这才彻底放松下来。
浩浩荡荡的捕蝗行动之后,见到田地里的庄稼长得那样茂盛又健康,根本不像以往蝗虫过境时被啃的坑坑洼洼,什么都不剩的样子时,很多农人都不由得心生欣慰和感动之情,有些人甚至都快落下泪来了。
他们如今才能真正相信,今年是真的有一个丰收大年,他们终于可以过个好年,不必担心又遇上什么蝗灾,一下子就把自己所有的收获全都吞噬殆尽,什么都不留了。
地方州府的官员们也对这件事十分满意,看来他们也不必担心,自己任上的这一年里会碰上什么蝗灾,影响自己的政绩了。
在这之后,很快便到了丰收的季节,今年种下去的那些高产粮种们,也终于长成了沉甸甸的样子,等待着人们前来收获。
?第92章
很多极有经验的村人们,其实在收获之前,就已经能大致估计出来这一季的大致收成能有多少了。
在这些精心侍料庄稼的日子里,他们其实也已经惊讶震惊过几回了,也已经慢慢接受了眼前这虽然夸张,却又真实的景象。
但是在丰收的时候,他们还是不由得提起了心,开始认认真真地数着从自己天地里收获的那些稻谷,一袋又一袋,直到比以往收获的还要多之后,他们开始暗自期待起来,还能再多上多少呢,是不是这些粮食称了重,交了税之后,还能剩下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