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朝瑜当然是愿意的,却还是假模假样地问了一句:“那怎么好?怎能将圣上独自留在此处呢?”
皇上摆手:“得了吧,少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你还得经营西北,这兔崽子也得跟着他先生念书,趁早回去,省得留在这儿碍眼!”
周景渊心里“嘁”了一声,说得像谁愿意留在这里一样?他分明最喜欢跟着舅舅!
在皇上的一再“坚持”下,傅朝瑜顺理成章地接走了他的宝贝外甥。
两人离开的时候都有些迫不及待的味道,虽然以周景渊跟傅朝瑜的身份,即便留在军营也不会委屈了他们,但是整日留在皇上身边,处处受制,说话行事也不方便。而且傅朝瑜怕皇上吃醋,每日训练火器营训练得可勤快了,不轻易打扰他们父子相处。
即便如此,这对父子二人的情分仍然淡薄得可怕。
这种事也不能强求,皇上并非看重父子亲情之人,而他小外甥这儿,只怕心里也记恨从前姐姐无端被害。纵然皇上不是直接凶手,可他偏听偏信,也间接害死了姐姐。他们父子二人走到如今这一步,都是必然的。
一路轻车简行,等赶到常乐之后已然是数日之后了。
杜宁听闻他们回来,直接舍下手头的活儿迎了出来,喜极而泣地抱住了傅朝瑜:“你还知道回来!”
傅朝瑜被他箍得死死的,挣都挣不开,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不就一个月吗?”
“不就一个月?”杜宁悲愤地抬起头,“你这话简直诛心!崔狄把我娘子跟林姑娘借走了,你又把方爻给调出去了,整个衙门能干事儿都不在,你知不知道这些天我是怎么过来的?”
他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安,偶尔还得下去处理邻里间那点鸡毛蒜皮的琐事,这些百姓个个能说会道,吵得他头都大了!偏偏他为了傅朝瑜的名声,碰到这些事儿还得忍着不能破口大骂!
越想越气,杜宁最后甚至委屈地抹起了眼泪。这段时间他实在憋不住时,都是靠着骂傅朝瑜撑下来的。本以为来了西北投靠傅朝瑜便能万事无忧了,谁能料到,来了西北才是厄运的开始!
傅朝瑜说走就走,西北这摊子事儿却得有人来料理,他就是那个冤大头。杜宁这回是真正体会了一次什么叫做独当一面,从前他仗着有傅朝瑜,仗着有他娘子,仗着有方爻他们,不管做什么都底气十足。这回所有人都不在身边,他必须得自己拿主意,还不能露怯,否则便震慑不住手底下的人。
太累了……杜宁快要累垮了,他深切地认识到自己跟傅朝瑜、陈淮书他们是不同的,他压根没办法担当大任。手底下的人犯了错批评两句,不等别人羞愧,他自己都能内疚半天。
整日内耗,愈发难受。如今傅朝瑜回来,杜宁终于能将所有的活都丢给傅朝瑜了。倘若傅朝瑜觉得累,这不是还有五殿下?。好歹也是储君了,即便年纪小,总比他靠谱吧。
傅朝瑜还没想到杜宁这家伙已经恬不知耻到将主意打到他外甥头上了。可是打量着对方脸也黑了,身形也瘦了,连手上的茧子都厚了几分,心里也知道这回真的为难他了,傅朝瑜心虚地解释道:“这回真是例外,下次不会了。”
杜宁哼了一声,之前傅朝瑜从京城回来的时候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他若再信就是傻子!
傅朝瑜是真的准备让杜宁多歇一歇,自觉接过杜宁的活。可很快他便发现,都护府的事儿都被杜宁给做完了。春耕顺利结束,如今粮食都种在了地里,各地学堂已经建成,连先生都已经招好了,不日便能开堂授课。
互市监即将接近尾声,该谈的生意也已经谈拢了,剩下的便是付款跟押送货物。这些事也不必由傅朝瑜来操心。
环顾四方之后,傅朝瑜发现自己确实没啥事情可做。看来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不逼一逼,谁能想到杜宁也能将都护府照看得这么面面俱到?这可不是有人协助,而是杜宁单挑大梁。
看来自己跟杜尚书都小看了杜宁。
察觉到傅朝瑜打量他的眼神不对,似乎有股子算计的味道,杜宁遂凶狠地瞪了过去。
傅朝瑜幽幽地收回视线,哂笑一声。
两日后,听闻大魏军队又攻克了一城,直接朝着王廷逼近。傅朝瑜一面算计着还要多久才能结束战事,一面让人加紧赶制火药,可不能在这等关键时候掉了链子。
大魏败了一次已经足够了,这次绝不能再有差错。
等将小外甥送去给安老之后,傅朝瑜忽然收到了高昌县送来的几车货物。
原来是他先前让韩知县收集的赤盐到了,对方还在信中附了一条令傅朝瑜百思不得其解的消息——近日有不少人自觉迁入了高昌县,人数众多,还都是原属于吐谷浑的伊州百姓!
这些人报备了伊州官府与都护府之后,直接拖家带口赶去了高昌县。
傅朝瑜连忙叫来杜宁问及此事。
杜宁压根没多想,满脸单纯:“你之前不是头疼没人愿意去高昌吗,我瞧这些人自己愿意去,便赶紧批了,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问题。”
傅朝瑜恍惚地想着,这一切也太顺了吧,顺到不可思议了。
第193章 赤盐
能有人愿意迁去高昌, 傅朝瑜求之不得。
高昌那等地方于中原而言太偏远了,即便如今划为魏的领土也不易管理。伊州人能前去定居,对外也是一种信号。若是他们能在高昌县住得舒坦, 来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移居于此。有田产的平民不好说, 但是家境寒微的,还有与西域有生意往来的,势必会过来试试水。
傅朝瑜就怕人不来, 只要人来了, 便会尽全力让他们留下。
他连夜写了一封信送去东.突厥。
前些傅朝瑜日子在军营中本有机会跟皇上商议高昌之事,不过后来急着训练火器营,这些琐碎事便都耽误了下来。如今被韩知县一提醒, 方才记起。
傅朝瑜的信送回去后,皇上只瞥了一眼便匆匆写了一封回信,让傅朝瑜自己斟酌着办。
如今是战时, 皇上一心只想赶紧解决了东.突厥, 其他一概不太放在心上。再说傅朝瑜想经营西北一x带, 归根究底受益的是整个大魏,皇上没必要反对。
这么久了,皇上对傅朝瑜的能力还不了解吗?只要放手让他去做, 早晚都能给自己预留一份惊喜。这样的信任, 对一国之君而言是难能可贵的, 即便韩相跟了他这么多年, 皇上也不会十足十地信任他。至于杨直等心腹,信任归信任,却也知道他们的能力有限, 不如傅朝瑜,随时随地都能独当一面。即便这会儿将傅朝瑜扔到个不毛之地, 他都能给自己弄出花样来。
随傅朝瑜去做吧,傅朝瑜即便会坑他,也不会坑自己的亲外甥。
得了允许之后,傅朝瑜果然大手大脚地盘算起来。
高昌地处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恰好位于盆地之中,气候适宜,位置优越,土壤肥沃,宜养蚕种麦,其实是个发展农业的好地界。傅朝瑜让韩知县重新测算一下高昌境内土地,按照户口分田。
这事儿韩知县其实一早就在准备了,别看高昌县地方小,但是耕地却不少,只不过这些地从前大多握在高昌王室手里,如今王室中人都被移送到焉耆去了,其田产、家宅充公,新任的高昌县官府一下便多了许多财产。
本就是高昌的地,如今再分给高昌人也理所应当,反对的人都已经没了,至于从前的官员就更不敢说什么了,大魏肯留下他们的性命便已经是网开一面,日后能否安稳度日还得看大魏的脸色,他们哪儿敢反驳?
然而对于无地的百姓而言,这可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了,一大早便有人聚在县城官府外的粉壁前围观告示。告示上除了用高昌文字之外,还用汉字写了一遍。
这都是暂时的,等日后学校建起来,官府的告示文书会渐渐地过渡为汉字,原本的高昌语也会渐渐向中原官话靠拢。当初傅朝瑜跟韩知县商议时,便已经筹谋好了,书同文,车同轨,才能民众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