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871章 金融与内政</h1>
刘彻却懒得管汲黯跟颜异愿意还是不愿意。
对他这个皇帝来说,任务布置下去,你没干好?
对不起!
请你挪位置!
皇帝可以念旧情,照顾自己的老臣子。
但是,绝对不可以在国家大事上念旧情。
因为那是犯罪!
皇帝当的越久,就越会变成孤家寡人!
当然,你可以重感情,念情义,就像元成一般,做个好好先生。
但那样的结果,无疑只会将整个国家和民族,推入深渊。
诚如王安石所说:一家哭,好过一路哭,一路哭,好过天下哭。
当然,考虑到汲黯跟颜异都是君子,所以刘彻给他们安排好了两个副手——公孙弘与主父偃。
将此事确定下来后,刘彻就对刘舍道:“少府,大军将要凯旋,有关赏赐金币,铸造情况怎么样了?”
当初武州塞捷报传来,刘彻就下令,少府牵头,铸造一百万枚金五铢,作为赏赐有功将士的奖赏之一。
对这些金五铢,刘彻要求要做到精益求精,宛如艺术品一般。
这件事情,刘彻很关注。
因为它关系未来金本位之后,黄金货币的信誉和信用。
中国自古就缺铜,而钱币的使用量却是极大!
到现在为止,少府总共铸造了将近二十万万枚五铢钱。
但,相对于全天下总流通量高达数百万万的铸钱,这点儿五铢钱,只能在关中称王称霸。
去了关东,那里,依旧是四铢钱甚至三铢钱的天下。
五铢钱固然已经赢得了信誉,但是,在关东流通的五铢钱,最多不超过五万万钱。
就这,还是盐铁衙门努力回收旧币,铸造新币的结果。
现在,汉家的金融问题是——五铢钱的流通盘子太小了!
就算是少府拼命去铸钱,十年之内,恐怕都很难让五铢钱真正取代四铢钱跟三铢钱的流通地位。
况且,少府就算是拼命去铸钱,那也要有原料啊!
铜的严重缺乏和提炼困难,制约着国家金融的发展。
作为穿越者,刘彻知道,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铜的缺乏,一直困扰着中国王朝。
为了应对铜钱缺乏的问题,武帝玩过白鹿皮币,拿张鹿皮就要抵充三千金。
明朝时期也搞过宝钞。
直到明朝中后期,大量来自美洲的白银流入,才使得中国不再缺钱。
白银成为货币和等价物。
在现在,指望美洲的白银来拯救世界,无异于痴人说梦。
霓虹跟怀化的黄金,倒是可以作为依靠。
另外,西域和西亚以及印度,都是盛产黄金的地方。
只要能征服和统治这些地方,汉室就不会缺黄金。
将黄金变成一般等价物,使之成为流通的大额货币,这不仅仅可以解决钱荒,更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最好的金融政策。
但效果到底如何,还是要试了才会知道。
毕竟,中国从未有过发行金币、银币的经验。
老百姓是否认可和接受,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刘舍闻言,立刻就对身后的两个随从吩咐一声,不久后,就有人捧着一个盘子,呈递到刘彻面前。
“陛下!”刘舍献宝一般的说道:“此乃样钱,请陛下过目!”
刘彻让王道接过那个盘子,掀开上面盖着的绢布,然后,数十枚排列整齐的黄金货币,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这些金币的模样和大小,与目前汉室流通的五铢钱一般无二。
刘彻拿起一枚金币,放在眼前端详了一阵。
少府此番,铸造这些金币,确实是花了不少心思。
几乎是将之当成了艺术品来雕琢。
这枚金币直径大约是两厘米,跟五铢钱一样,中间有方孔,钱币外形则是圆形,以象征天圆地方。
钱币两侧,用着小篡,写有五铢两字。
上下两部分,用了金纹镶边,看上去美轮美奂。
只是……
刘彻低头看了看刘舍,问道:“少府,此金币造价如何?火耗如何啊?”
汉制,一斤十六两,一两二十四铢,换算之后,一铢大约重零点六五克,五铢重约三点三零克。
但在实际上,钱币和斤两不可能控制的非常精细。
现行的汉五铢,普通都有着重量差别。
重的可能接近四克,轻的大约三克左右。
刘彻现在手里的这枚金币,凭感觉来看,也大约是三点五克上下。
从数学角度来说,一斤黄金,应该至少可以铸造八十五枚金铢,要是昧着良心,掺点杂质,一百枚轻轻松松。
目前的五铢钱,平均一斤铜能铸钱一百一十枚。
从经济角度来说,一斤黄金,至少要铸造九十枚金五铢才不算亏本。
但要是从金融角度考虑,至少要铸造一百枚,才能保证持续流通。
但,少府采用的这种铸造方法,让刘彻很担心。
火耗要是太多了,这金币铸造数量不够,他就要亏本啊!
亏本的事情,刘彻是不愿意干的。
“回禀陛下,此种金币,目前金一斤,得钱九十二枚……”刘舍笑着说道:“还算可以……”
刘彻无奈的耸耸肩膀,将那盘金币推到刘舍手里,命令道:“少府再去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在保证外观的基础上,金一斤,铸钱一百枚左右……”刘彻想了想,咬着牙齿道:“至少也要有九十五枚!”
虽然国家发行货币,本就不靠货币本身赚钱。
但,亏本发行货币的渣渣,肯定会被广大劳动群众深深教育。
聪明人那么多,一旦有人发现,将金五铢融化后,重铸可以获利。
刘彻相信,大江南北,大河上下的百姓,都会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
所以,金币的成本必须控制住。
必须杜绝金融漏洞,避免被奸商们利用。
而刘彻早就计算过了,九十五枚以上的金币,将使得任何形式的重铸,无利可图。
因为黄金这玩意,不像铜,往铁里掺铜,还可以忽悠人。
金币成色如何,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