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462章 战斗力爆表的商贾(2)</h1>
对于汉室的商贾群体,特别是大商贾们来说。
他们在元德四年,马邑之战后,就一直在期盼着今天。
高阙之战后,他们就已经在鼓噪和推动汉室对幕南的征服和控制大业。
这不仅仅是因为利益,更因为这关系着众人的身家性命!
燕蓟之战时,安东的十几位商贾就在杂家的倡议下,联手来了一次千里大转运——这些大贾的船队,立刻在各自的码头卸货,然后运载着士兵、武器和粮食,顶着风暴与恶劣的海况,源源不断,疾驰泉州。
在两个月时间内,他们组织了超过五百艘次的大小船只,向泉州港输送了五千名士兵及其全部的武器装备,十五万石粮食,数十万套衣物以及数不清楚的药材。
而在战后,他们继续向泉州运送战后重建所需要的物资和药品。
为此,他们虽然付出了惨重代价——二十五艘各种船舶在暴风和恶劣的海况之中沉没,甚至有商贾的家主,随船而亡。
但是,没有人退缩,没有人害怕。
就连那个刚刚丧父的商贾之子,也是闻丧之后,身披孝服,却继续指挥家中商船乘风破浪,向着泉州进发。
直到战争胜利,他才回家为父建立灵堂和衣冠冢。
此事,让商贾群体在天下人的面前加分不少。
人们第一次想起来,商贾固然多败类。
但却也有义商,也有君子!
古有弦高,舍家为国,也有子贡,虽是商贾,但却受人尊崇,更有陶朱公,为世人所赞。
而随后,长安城重建,各地大贾,包括长安本地的豪商们‘纷纷慷慨解囊’,也让人们对他们的印象更上一层楼。
趁着这个前所未有的宽松舆论环境以及良好的形势。
商贾们,当然立刻就迫不及待的推动和运作起了夏义就国。
这也是夏义为何能这么快就就国的缘故!
不然,恐怕现在,朝堂上都还在争论‘归义单于要不要就国’这个问题。
没办法,实在是无盐氏死的太惨了!
要知道,对于如今天下的许多大贾来说,无盐氏,那就是他们的精神偶像和曾经心里的传奇。
吴楚之乱,敢给国家放贷,还能收回本金和利息。
这简直就是奇迹啊!
而各地商贾,第一次来到长安时,首先感受到的,也从来不是汉家的威严和天子的神圣。
而是财大气粗的无盐氏的荣光!
鼎盛时期,花街柳巷,几乎所有知名的销魂窟,全部是无盐氏的产业!
这个可怕的家族,一度垄断了整个长安的高端会所以及高端金融产业。
他们曾经资助了上千的官员,也曾经为九卿列侯们提供着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论起人脉和关系,天下商贾,都只能望其项背。
但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这样一个传奇般的家族。
在皇权面前,却连蝼蚁都不如。
轻轻一捏,粉身碎骨。
所有产业,尽数抄没,所有财富,都被没收!
据说,少府从无盐氏的主宅之中,运出了整整八十多车的黄金……
而在长安直市上,整整三十箱的债权,堆磊在一起,这些无盐氏曾经的骄傲和荣光,为一把大火,付之一炬。
旁观者无不拍手称快,列侯大臣,全都长出一口气。
而天下商贾,尤其是大商贾们,则冷汗直冒,寒毛倒立,两股战战。
在那一刻,他们知道,即使自己身家亿万,奴仆以千计,联姻的对象是顶级列侯、两千石大员。
但,不成皇亲国戚,终究是灰灰而已。
唯有成为类似临邛的程郑氏和卓氏那样的皇商,或者学习师氏家族,成为天子幸臣,方有机会,成为一只稍微强壮些的蚂蚁,不再是天威之下,连句辩驳都说不出口,连为自己找个借口都不能的灰灰。
而想成为程郑氏、卓氏、师氏。
道路就已经摆在了他们眼前。
当然,他们还有另外一条道路——换个国家!
资本无国界嘛。
但可惜的是,此时的大汉帝国,比后世的米帝还可怕!
寰宇之内,唯有帝国,方能给与他们今天的财富、市场以及资源。
也唯有汉室,才能让他们能够如此显贵!
这就比较尴尬了。
是以,资本只有一个选择。
就像后世的犹太人一样,他们只能匍匐在皇权面前,俯首甘做孺子牛!
还得随时注意姿势和方法,因为一旦出了问题,那就是末日!
当然,只要注意好方寸,那么,即使成不了卓氏和程郑氏,也可以向着师氏的地位努力嘛!
当今天子对于那些愿意跟着他走的人,还是很宽容的!
这也是今次为何会有如此多商贾抱团来这龙城的缘故。
哪怕不来做生意,来混个脸熟,向未央宫表示:陛下,您想干嘛,草民就算卖了自己,也会帮您完成心愿滴!
…………………………………………
归义单于夏义,抵达龙城后,立刻遣使,前往整个幕南各部,宣达自己的命令。
每到一个部落,使者都会吹响传统的鸣镝。
匈奴人的鸣镝声音是很好辨认的。
因为,所谓鸣镝,其实与后世某些原始部落里的吹箭差不多。
只不过,匈奴人是骨头制作这种鸣镝。
吹响之时,声音尖利,仿佛秃鹫在嘶鸣。
听到鸣镝声音,早就被匈奴人调、教出条件反射的大小部落,立刻在首领带领下出来迎接。
使者们,昂着头,傲慢的骑在马上,宣达着单于之命:“大汉天子所立,孪鞮氏唯一的宗种,归义单于有令:限xx部族于夏五月之前,抵达龙城,参与龙城之会,胆敢不从者,视为对单于威严的挑衅!单于将命令大军,焚烧该部的所有草场,将他们的牲畜杀死,将他们的头颅插到木桩之上,让烈日暴晒!”
面对这样的命令,幕南各部,反应各不相同。
有人嗤之以鼻,有人战战兢兢,有人野心勃勃,也有人不以为意。
但终究,使者所到之处,没有部族敢于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