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纪母喜得直说了好几声好。
纪父也一脸喜色,扭过头去偷偷擦眼泪。
赵相宜走上前:“欢迎回家!”
纪得安上前紧紧抱住她:“嗯,我回家了!”
纪父纪母牵着孙子望着拥抱着的夫妻俩,笑得欣慰。
纪得安翌日进宫,得了两份旨意。
一份是封他为庆亲王,另一份是封纪弦思为庆王府世子的。
“得安啊,你的功劳,朕这些年一直记得,如今你既已回京,那这功劳你便不要推辞了。”谢益川看着又黑又瘦的纪得安,大为震动。
就问:大庆的官员有几人能做到如纪得安这般?
若不是纪得安自己推辞,又只有一个儿子,他便是再封出去两个王都不足以对应对方的功劳。
想到即将毕业的第一届三支学院学子,谢益川的心都在发烫,不求这些学子能有纪得安这般出色,只要这些学子有纪得安一半的爱民之心,那便是大庆之福。
“庆亲王,朕想仿照三支学院建立军校,不知庆亲王觉得是否可行?”谢益川自亲自去三支学院巡视过几次,这个想法便挥之不去。
“臣觉得可行!修建军校,教学生作战技巧、格斗技巧等,均能大大提升我朝军力”纪得安充分肯定了谢益川的想法。
谢益川笑了,他就知道,纪得安定不像朝中那些老臣一样鼠目寸光。
“启禀皇上,臣听闻陛下命太子殿下与臣夫人的纺织厂达成了合作事宜,臣这里有一份关于毛纺织业发展对草原的影响分析,希望能对合作有所帮助”纪得安奉上了厚厚一匝写满文字的纸张。
谢益川看了足有半个时辰,脸上的表情一变不变,直到看完,他才放松下来,称赞道:“庆亲王巧思!不战而屈人之兵,此计妙!看来草原上的羊群饲养大头还是该交到那些牧民手里”
谢益川盯着纪得安的眼睛都在发亮。
“庆亲王接下来有什么安排?魏王前些日子还像朕请辞,说要回家含饴弄孙,不如庆亲王继续回去执掌三支学院?”谢益川觉得像纪得安这样的人才不该闲着。
“陛下,魏王世子如今既已成家,也该立业了,三支学院如今已经步入正轨,即便交给臣,也不会再有什么创新,不如交给魏王世子魏明来管,魏王也方便从旁协助,臣想再开办一个学院”纪得安拒绝了,如今《大庆医典》修订完毕,不出二十年,大庆再不缺医生;再加上有农学院的学生改良农具、推广高产作物、培育良种;师范学院的学生教导学生,他的三支一扶任务已经基本上不再需要他事必躬亲。
而他这几年学到的机械制造知识对谢益川正要建的军校来说,更为重要,再加上因为煤炭资源出现而不断改良的锻造技术,纪得安又燃起了新的目标。
“再开办一个学院?”
“是,机械制造学院!”
“朕,允了!”
……
三十年后。
“纪得安同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