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之养殖小能手作者:肥婆比
第88页
预定没有交定金这么一说,必须全款。
价格高昂欧蓉到是不怕,但是买了过不了几年就成罪名了,要清算的。
欧蓉可不想为了自己一点享受承担这么大风险,反正木头的总没错,自己做一些布垫子就好了,就像现代的布艺沙发一样。
沙发垫子欧蓉还是属意海绵,海绵也不是没有,还是贵,要从沿海地区运过来,交通特别不发达,火车还是烧煤的,两点加在一起就无形的升高了海绵的成本。
这时代也没有养殖海绵一说,所有的海绵野生野长,除了几个固定的沿海村庄有以外,别的沿海村庄都没有,量也很难保证。
所以价格和白银划等号,前些年清政府对外割地赔款,陪的全是白花花的银子,国库银的库存量是史上最低,白银后世看来便宜的要命,这时候也没比黄金差多少,可见海绵价格的高昂。
棉花到是有价格,但是买不到,这时候农民们那点地种粮食都种不过来,除了定点嗯实验县,要种植规定的种子以外,其他农民地里都是种粮食的。
连花生,黄豆这一类的食用型经济作物都不种,更不用说棉花这种不能吃不能喝的了。
而且棉花特别难伺候,超级爱生虫子,还不能喷农药,必须手动抓虫,就这样,还动不动就给你减个产啥的,本来产量就不高,还减?
谁爱种谁种去吧。
就这样,几个必须专门种棉花的县要供应全国的棉制品,光是做棉布都这么捉襟见肘,北方的棉袄棉被那是动不动就要几斤几斤的用,真是供不起啊。
市场上的棉花有价,那是买不着的,黑市都找不着。
供销社到是偶尔会有货,不过光拿棉花票还不成,只卖给北方人,就是北方人买,还得出具证明,证明你一件棉衣都没有,不买的话就要冻死了。
证明找村长开,还需要超过十个成年村民的签字。
欧蓉早就听说了,什么一家子人冬天就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不出门的就躲在被窝里过冬什么的。
好在欧家村条件还不错,估计是因为有个靠谱村长吧,虽然棉衣,棉被都很破旧了,但起码是有的。
一个冬天过后棉花都硬在一起就不怎么保暖了,这时候就需要找个会弹棉花的,把棉花弹松软就好了。
欧蓉还听过一首关于弹棉花的歌,歌词是这样的:
弹棉花啊,弹棉花~
半斤棉弹成八两八哟~
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呦
~
……
这时候会弹棉花也是一个吃饭赚钱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