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跟军营大帐不远,肃北县治安极好,几个衙役说她们主要的任务就是统计统计人口,管理一下坊市,再有就是帮着军士们抓一抓可能混进来的探子。
生活里并没有什么新鲜的事情,一直都是平平淡淡的,因为她们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就算是有时候敌袭固原,都轮不着她们去支援。
几个人颇有些牢骚的意思。
宋琰面无表情的看了看这几个一脸真诚的家伙,心里冷笑两声
抓探子这种事,可真是太平淡了。
第21章家长里短是什么就是男子为了追星强闯……
宋琰原本以为她的衙役们能够把抓探子当成日常,是因为她们都是战场上退下来的,站在堂下的这寥寥几个人,都是精英级别的人物。
她还觉得她们目光坚定,体态健壮。
然而程家夫郎,就是李墨李文书告诉她,并不是。
只是她一个文科生的错觉而已。
虽然这几个人之间确实也有在军中做过对敌侦察工作的,但是大多数人能够抓到敌国的探子,那都是因为群众的力量。
作为固原城防守力量的第一梯队,整个肃北县的所有人基本上都能跟军女扯上那么点关系,甚至可以说,家里近十年没有人进军队的,那都是属于少数人群。
“再加上大营就在北面,家里有女儿在军中的,大多都会没事去探望探望,大家互相之间也都极为熟悉,一旦有生人来做些什么鬼鬼祟祟的事情,或者是相熟的邻居亲友出现什么行动诡异的问题,她们的反应也是最敏锐的,这肃北县大多数的重案跟敌方探子都是这么抓到的。”
李墨将盛着这几年的所有案宗的箱子送到宋琰面前,继续道
“因为前几年县尊职位空悬无人,那些大一些的,牵扯比较广的案子都是拿到固原城处理的,卷宗也没有留下,这里的只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枷入狱的刑罚都没有。”
宋琰看了看那个箱子,不是很大,也就到李墨的小腿,这个男子长得稍微高一些,就算如此,里面可能也就三五百份算不上厚的文书。
这是近三年留在肃北县的所有卷宗了。
之前一直没有县令,自然也没有人跟宋琰交接,县尉跟文书两个人都是老资格,对宋琰却也是甚为恭敬,这肃北县一年半载可能都没有几件值得县令升堂的案子,大多数衙役就能做主调解处理。
宋琰想了想,觉得自己还是应该过几天去一趟固原,把那边的案子也拿回来,实际上金原与其他三个县都是如此,宋琰既然已经是四县之长,这些该知道的事情自然还是要了解的。
见过以后的同僚之后,宋琰便让她们继续工作去了。
虽然所谓的工作就是衙役上街巡逻,跟坊市上的老板或者是摊主们聊聊天,县尉回家做木工,文书写写案子,有时候也替人代写家信。
见宋琰没有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对她们的工作重新进行整改的想法,几个人便对宋琰颇为感激。
毕竟就算闲着也是领着差事,县尊能不计较她们摸鱼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只是临走的时候宋琰让她们把手里的杂事归拢归拢,以后有很多事情做。
几个人也没什么意见,正职工作嘛,只要不翻旧账,或者是以后做的太过分,她们都没什么意见。
见众人都离开了,宋琰便开始自己翻阅李墨给她留下来的卷宗。
粗略算算只有几百卷,差不多七八天应该能看个差不多,每卷只有一两张纸,等看完这些之后,正是其他三个县的县尉、乡老、文书来肃北县汇报工作的时候,正好到时候看看其他几个县的卷宗。
说来惭愧,宋琰带着应劭在金原县住了八天,连当时金原县处理事务的真正的县衙都没进去过,不是在谋划什么别的事情,就是在陪夫郎。
新县尊想到这里,看着刚刚搬到桌子上高高的一摞卷宗,叹了口气,才上差不过一个时辰,她就想自家郎君了,不知道应劭起床了没,现在在做什么,她们来这里好几天了,都还没有一起正经的逛逛街市,一点都不利于感情升温。
只是想归想,今天到底是上任第一天,宋琰想想自己家里那个还期待她能做出点什么事业的应太傅家的儿子,还是翻开了手里的卷宗。
李墨说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还真的都是些乱七八糟的小事,从布店的大娘跟豆腐店大爷之间关于门口打扫问题的争执,到李蛰手下两个游击将军在路上聊了聊就开始角力砸了水果摊的摊子,甚至还有崇拜谷司军的男子想闯将军府被护卫拦下来的事情。
不得不说,宋琰现在觉得自己是真的喜爱这份工作了。
太有意思了。
她真的想亲眼看看这些事情,虽然瓜不新鲜了也能吃,但是肯定没有新的八卦来的香。
宋琰看了一上午的卷宗,越看越觉得这肃北县的百姓实在是乐观豁达,能苦中作乐。
就算是统领二十万大军的李将军都有吃不上盐,要猎野物喝血的时候,想必那时军队跟附近的百姓们过的也不会很宽裕。
肃北县土地沙化很严重,这边种不了中原常吃的小麦,大多都是高粱、黍之类的耐干旱,口感产量都不是很好的作物,一旦当年的气候不佳,随时都有断粮的风险,边境荒凉,又没有什么别的能够进帐的方式,大多数人过的都是紧巴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