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城相比于县城来说,受战争的影响更大,留在城里的男人们,多擅长骑射,而不是织布、绣花之类的细致工作。
宋琰两人也没打算在城里招工人,而是希望能够在固原找几个比较精明能干,压得住场面的男子。
毕竟宋琰两个人身边带过来的亲信大多都是女子,让她们跟纺织厂的男子们日夜相处不是很合适,让家里的男人过来也需要他们交接完之前手上的事情,时间太久。
何况对于边境人来说,这些外来人不一定相处融洽,当地人在当地做事总会更便宜一些。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到时候厂房上下都是同乡,出现各种各样牵扯不清的情况,管理层最好不是工厂附近的人。
两相考虑,综合一下,宋琰跟应劭两人一致觉得,固原城人实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纺织厂以后会逐渐从襄城等地采买更多的原料,带来固原城加工,随着销路打开,工厂势必会发展的更大,也因此,第一次招来的元老必须是足够可信的。
实话说,单是可信这一点,能做到的人都不多,能不能在固原城找到合适的人选,两个人心里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也不敢随意放宽标准给之后留下隐患,宋琰叹了口气,两个人都有些为难。但又确实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决定让初一几个分开行动,碰碰运气。
晚饭的时候初一带回了晚饭,毕竟固原城城主带头不爱享受,所以就算是从酒楼定菜,也更多是偏向量大管饱,说不上多精致。
但无论如何,比将军府的厨子要好得多。
而收到下属送来的饭菜,司军心情颇为复杂。
这……着实是不合礼数。
前世家子的文雅闺秀心里纠结的很,他的憨憨将军倒是吃的挺欢,在这位爱兵如子的将军心里,宋琰早晚要离开固原,又不是自己的兵,自己也没理由管她饭吃,能送菜过来更好,不吃白不吃。
明白妻主已经彻底不把宋琰当成自己的下属了,司军虽然有些无奈,但也只能妥协的叹口气,安慰自己将军府最近开支紧张,能改善改善伙食也不错。
何况宋琰此人,初见时只是一个有些计谋却胸无大志的书生而已,不足一月的时间,她便除去了一县恶霸,计划好了以后固原的出路,甚至拿出了能改变整个国朝的粮食,一计筹谋直指获赫铁骑。
金鳞岂是池中物,想必她也做不了多久的下官,此等人杰,吃她两顿饭也不算失礼。
谷温越终于说服了自己,心安理得的开始享用下属送来的饭菜。
第二天,宋琰两人就准备辞行了。
将军对于这个每次来固原城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家伙是又爱又恨,见她准备走了也没什么想挽留的意思。
司军倒是有些舍不得应劭离开,只是将军夫人不能经常在人前活动,只能让应劭有时间来固原城,而应劭对这位以男子之身在二十万大军中举重若轻的司军也很是敬佩,便约好过几天宋琰述职的时候,应劭跟着一起过来。
将军跟一点没有做好述职准备的宋琰两个人对这个约定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当然,如果他们知道后来会发生什么的话,可能会选择在这个最好的时候拒绝两人来往。
可惜,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
不过临走的时候倒是有意外的收获。
应劭提及以后纺织厂安排的时候提到了需要足够可信的男子监管工厂,希望司军能够帮忙留意一下,谁知道让将军听到了,堂堂城主,激动的把这件事情揽了过去。
她倒不是想往一个还没建成的纺织厂里安插人手,而是觉得这个地方能够安排好之前战死军士们的遗孀。
就算是将军再怎么爱惜士兵,有战争就一定会有死亡,而固原并不良好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将军只能勉强保证这些未亡人的温饱,这时候听说有一个地方可以安置将官们的夫郎,给姐妹们的未亡人一个靠谱的去处,由不得她不激动。
宋琰想了想,也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她的纺织厂以后主打肯定不是利润极低的粗布,而是精致的丝绸,甚至会加进现在价格比绸缎更加昂贵的棉花进行混纺,到时不管是织布的手法还是混纺的比例,打主意的人肯定很多,守住秘密的难度就会更大。
尤其是那群西域之人,那个万里之外,对丝绸、对茶叶,对精致的瓷器虎视眈眈的波旁帝国。
而这些为国而死的战士们的家人,就是无论如何不会背叛的,最好的守密人。
将军信誓旦旦的承诺她会处理好找人的事情,宋琰便放心的带着郎君回了肃北县。
到宅邸之后,前途无量的县尊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给母亲宋成写了一封家信,希望她能够早日将藤甲运送过来。
然后她给父亲也写了封家信。
跟母亲公事公办的语气不一样的是,宋琰在心里在信里,描写了一个可怜的、心怀天下、希望能够早日恢复太平盛世,但是手里紧巴巴,母亲为了几万不值钱的藤甲掏空她所有家当的可怜小孩,在百般无奈之下只能寻求父亲的帮助,希望能够获得一点散碎的银两,用来养家糊口,希望亲爹能够给点支持,好让女儿一家度过这个寒冷的春天。
应劭在看完这封信之后,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价自己托付终身的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