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集结了大军想要一雪前耻?
达延汗难免有些疑惑,而人一旦有了疑惑,行事就会谨慎许多,尤其是当面对明军不要命的过来想要痛殴鞑靼,达延汗就更加犹豫了。
趁着达延汗的这个犹豫,明军的攻势如潮水一般涌了过来,一副恨不得生擒达延汗的样子,一时间倒是吓住了鞑靼兵,随后双方混战成了一团。
倒不是王勋知道朱厚照的布置,而是他现在只有向前、没有后退的命令,同样是战死,英勇就义可比仓皇逃跑名声好多了,更何况还有抚恤金,就是多杀几个鞑子那也是赚到了。
达延汗打了一天也没用见到更多的兵力,这才意识到明军可能已经是强弩之末,想要借机拖慢自己的脚步。
达延汗在后方注视着战局,道:“这是明人的陷阱,这一天下来都没有增援,肯定是在骗我们,想要拖着我们。”
长子图鲁博罗特问道:“那我们还要继续在这里打下去吗?”
达延汗扬起下巴,露出一个傲慢的笑容,道:“打!就这点人,没办法拖住成吉思汗子孙的步伐!”
双方继续交战,一直到第二日,眼看着王勋就要坚持不下去了,这日忽然起雾,明军也可以暂时停战修整,王勋便率部前往应州城休息。
此时辽东军队也及时赶到,将鞑靼围了起来,与王勋一起里应外合,将鞑靼蒙着头打。
虽说达延汗被忽然变得狡猾起来的明军打得一头雾水,但自十四岁驰骋草原以来,他已经在马背上战斗了十五年,即使是只凭本能也能猜到明军的兵力是否充足。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鞑靼骑兵精良,作战凶悍异常,大明边军虽然骁勇,但长期作战经验的缺失和体格等方面的差距也让双方的兵力有所倾斜。加上达延汗所率领的鞑靼骑兵是鞑靼四大部的精锐,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屡次斟酌之下,达延汗还是咬牙道:“把我们的骑兵分成两股,对付明军不让包围合拢足够了。”
双方只得继续在应州混战,但随着鞑靼的进攻路线被迫打断,战斗力也越来越弱,毕竟这一趟就是为了抢东西的,带的补给也不够多,与背靠应州城作战的明军无法相比。
眼看着鞑靼要撑不下去了,达延汗却又不能就这样舍弃明明可以打胜的战局,丢掉自己“一统大元、无往不胜”的美名,权衡之下,他决定冒险一番。
如今明军人数虽然不断增多,但是并非毫无破绽,只要他们拼死一搏,还是能够突围出去的,只要找到这只军队真正的指挥官,将他彻底铲除,那么明军必然阵脚大乱,到时候便可以击溃他们,重新找回鞑靼在大明边境无往不胜的光荣。
王勋打着打着忽然发现鞑靼的人数明显变少,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果不其然,他很快就发现鞑靼有撤离的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