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菡请他进入厅中,烹茶献果,并不怠慢。
乔墨闻着茶香,出于礼貌不得不问:“初次登门,是否得去拜见令堂?”
宋菡摆手:“那倒不用,我阿么他不在家,前几天就去庙里了。”敬了一回茶,直奔正题:“不瞒乔掌柜,我实在是在家闷的不行,这才想请你过来说说话,另外也想问问你的想法。”
“请说。”
“上回说做生意的事,也不是我心血来潮,这些日子我仔仔细细考虑过,想开家书铺。你觉得如何?”
“书铺?倒也好。你们家本就是读书人,再者说又有家者众多,不愁没生意。”乔墨能猜到宋菡这么想的原因,只是……迟疑问道:“难不成你们家没开书店?”
“那哪儿能没有,这县城里包括我们宋家在内,数得上的大书铺就有三家。别家我是不知道,但是我问过我大哥,我们家的铺子虽不至于赔钱,可也不至于赚多少钱。我们家历来有规矩,书店只许薄利售不容易,就这还有好些人买不起书呢。我大哥接手铺子以后,便允许那些学生免费在铺子里抄书。”
“那你还要开书铺?”乔墨知道他开店是为赚钱,公益事业有宋家大公子做就足够了。
宋菡却是眼睛晶亮,问道:”乔掌柜,你觉得我开家书店卖各种游记野史怎么样?再收些不错的字画寄卖。另外我们家到底历来办着书院,与朝廷的书局来往颇多,可以弄到不少国子监和经厂印制的好书,还有我们家也有私刻,也会翻刻一些好书,我能弄到。”
乔墨听明白了,宋菡这是不想卖读书人们科举所用的正经书,而专攻小道和受欢迎的收藏套书。这个倒的确能挣钱,毕竟书贵,有条件搞收藏的都有钱。
乔墨随口说道:“嗯,我觉得挺好的。你们家私刻就很方便了,你看人们喜欢读什么书就多刻些什么书,肯定销售不错的。像你说的游记野史什么都是故事,那也可以多刻些小说……”
“小说?”宋菡摇头:“那可不容易,正经读书人谁愿意写那种书啊,平时我想看一本都得搜罗好久。”
“这种书真那么缺?”乔墨眼睛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大好商机。
宋菡点头,见他似乎不懂,便解释说:“如今外面的书都是些经史子集、医,道藏佛典,又或者是时人诗文和历来科举考题,反倒是通俗小说尽管很多人都喜欢,这类书却极少。时下士林学子视此类书为小道,都不屑为之,愿意写的又没那份能耐,所以想找到一本实在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