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明军继续北上,在黄河以北击败鞑靼西部的军队,鞑靼王子也先土干率部众来降明,成祖随即封也先土干为忠勇王,十一月,明军班师回京,这一次彻底击垮了鞑靼部落,在蒙古三部落中,鞑靼因为被朱棣打击得最多,实力反而是最小,而且在对待蒙古的问题上,明朝皇帝一直秉着三个那个弱小,扶持哪一个,哪一个强大打哪一个,前些年,瓦剌部趁机迅速发展壮大,永乐十一年,瓦剌军进驻胪朐河(今克鲁伦河),窥视中原。
朱棣决心再次亲征,调集兵力,筹集粮饷。于永乐十二年二月,明军从北京出发,六月初三,明军在三峡口(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击败了瓦剌部的一股游兵,杀敌数十骑;初七日,明军行至勿兰忽失温(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瓦剌军3万之众,依托山势,分三路阻抗,朱棣派骑兵冲击,引诱敌兵离开山势,遂命柳升发炮轰击,自己亦亲率铁骑杀入敌阵,瓦剌军败退,成祖乘势追击,兵分几路夹击瓦剌军的所扑,杀敌数千,瓦剌军纷纷败逃。此役,瓦剌受到重创,此后多年不敢犯边,渐渐不为明朝重视,所以朱瞻埈根本就没往这上面想,此时听杨峥话中之意,微微楞了一下道:“杨大人以为这五十个蒙古骑兵不是鞑靼所为?”
杨峥道:“鞑靼被永乐帝穷追猛打,早已畏我大明如虎,哪还有这个本事,而兀良哈自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以三卫骑兵从战有功,把大宁卫之地予兀良哈,大宁等卫内撤以后,三卫逐渐南下,况且我大明还在辽东开东原和广宁(今辽宁北镇)等地设立马市,与三卫市易马匹。尽管三卫时而寇掠明之边地,但总的说来,他们尚能服从明朝管辖,一个在自己管辖之内的奴才,岂敢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举。”
朱瞻埈皱眉道:“你是说这些人可能是瓦剌的人冒充鞑靼人,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何在?”
杨峥道:“王爷别忘了,成祖皇帝五次出兵蒙古,其中唯有永乐十二年,永乐帝举行第二次北伐,在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击败瓦剌将领马哈木,追至土剌河,马哈木逃遁。瓦剌战败,明成祖诏告天下,自此再没有对瓦剌进行征讨,自此后数年中,鞑靼、瓦剌与明朝之间的关系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
他们都与明廷保持了通使、通贡、称臣的关系。鞑靼、瓦剌之间的仇杀则如故。只要他们对朝廷不“逆命”,朱棣一概置之不问。这时明廷在三者之间实处于居高临下的超然地位。瓦剌欲袭鞑靼,先通报于朝廷。鞑靼战败瓦剌,也向朝廷献所俘人马,朝廷则陛赏征战有功者。
鞑靼被瓦剌战败,朝廷则加意抚绥“鞑靼来归者”。瓦剌为鞑靼所败,朝廷亦遣使慰问。鞑靼朝贡有横行于市者,朝廷则送阿鲁台自治。这期间朱棣对鞑靼、瓦剌的政策,真有“以不治治夷狄”之意,以逸待劳,坐收渔利,可朝廷为了拉拢瓦剌对鞑靼的打击,可没少可瓦剌好处,成祖继承皇位之初,即派使臣告谕瓦剌部。
永乐六年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贡马请封。七年,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分受明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三王中马哈木势力最强,虽有永乐十二年的忽兰忽失温的一战,瓦剌损失惨重,可朝廷仍封马哈木的儿子脱歓为顺宁王,此人的野心可比他父王的一点都不小?“
朱瞻埈也慢慢回过味儿来,点了点头道:“这脱歓的确是个不简单的人物,自继承马哈木的王位后,一味的放低姿态,借着我大明的实力,打压鞑靼,趁机抬头,就在三年前,此人趁着东部蒙古阿鲁台与朝廷关系恶化,被朝廷大军击败,此人竟饮马河(今克鲁伦河)破其众,俘其大量马驼牛羊和部众。饮马河之捷,使瓦剌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得到大大加强,统一瓦剌各部!“
说到此人,朱瞻埈压低声音道:”本王听说此人本想自立为汗,但因他不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遗裔,受到部下的强烈反对。于是拥立元裔脱脱不花为汗,并让其管辖阿鲁台旧有部众,居住于呼伦贝尔草原一带;又将己女嫁与脱脱不花为妻,自为太师,居住漠北,直接掌握蒙古的政治、经济实权,实际上是瓦剌第一号人物?不过这些年,此人对朝廷表现的极为温顺,朝廷对瓦剌有什么要求,他也会尽量满足,并没有什么不臣之心?“
杨峥道:“笑话,蒙古从来与我们大明就不是一条心,永乐八年二月,朱棣率五十万大军,深入漠北,破本雅失里于斡难河畔,本雅失里仅以七骑西逃。明军复东向击破阿鲁台于兴安岭。阿鲁台部众溃散,以其家属远遁,朝廷胜利了,所有才有胜利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