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转奇作者:肉色屋
味足足能够把你腻味死,也足足让你妒火心中烧啊!
要说弘历人家还真是本着培养十二阿哥的心意来的。没办法,现在弘历心中只有十二阿哥一个儿子能担大任了,而且已经经过了很多次考验,次次都证明十二阿哥是可造之才,是未来皇帝的好人选啊。正是在因为这样的情况下,弘历觉得十二阿哥的婚事低了,所以乘着选秀赶紧弥补这个遗憾。人家才不管你这个博尔济吉特氏是怎么想的呢!
不过此次代表朝廷去迎接和安抚土尔扈特部是因尹继善死了而升了协办大学士的刘纶提出让十二阿哥去的,当然还有于敏中等几个附议的,这些人是看好十二阿哥的才干的。而皇帝本来就想着提高十二阿哥的声望,因此就同意了。而且皇帝也打算看看十二阿哥在这样的荣耀和恩宠下,会不会得意忘形,或者急功近利的做一些事情出来呢?
皇帝的心思向来是难测的,可是弘历的这一番心思在胤禛面前却是透明的,所以胤禛会有小动作那才是见鬼了。不过胤禛一来心系民生,二来心怀大业,所以还是高高兴兴的接了这个差事,让胤禩打理行装准备出发了。
不过,胤禛自然也知道自己这一走,就把一摊子事情扔给了胤禩,因此走之前的这一天晚上,除了和胤禩交代府中各种事务,还好话连篇、展尽所能的安抚胤禩。
其实,胤禩愤恨的主要原因是十二阿哥这一走把胤禩要抬两个格格进来生孩子的计划给无限的耽误了。本来么,他已经选好了日子让那白氏和完颜氏进来了,现在这事一出,这两人什么时候进来啊!所以虽然胤禛千方百计的安抚胤禩,但是胤禩在暗地里还是咒了胤禛好多次,而且连带的诅咒了弘历。
不过不管怎么的,胤禛还是走了,可是而且留下的事情还不是一般的多,因此胤禩还是从沮丧中抬起头来,面对田庄、账簿、奴才等等这一些事情。
有一天胤禩突然烦了,就想着,不管了,你去甘肃就去,人还是照样的抬了进来,你回来圆房也就行了。所以,白氏和完颜氏同一天进了郡王府,当然只给女主子行了礼。
这一举动深刻的奠定了胤禩在二人心中的地位,也深深的震撼了刚刚从内务府划分出来的众多奴才的心。
当然了还有部分还等着看好戏呢。所以胤禩在第二天就递了牌子进宫见皇太后去了。
皇太后看到他很是喜欢,不过没说几句,还是说到了正题上。皇太后说:“怎么听着你昨天办喜事了?”
这件事情能够瞒到现在已经是功力非凡了,而且现在人既然进了府,也就什么都不怕了。
所以胤禩笑笑说:“哪里算的了什么喜事呢。本来就想着找了两个人好服侍十二阿哥,前两天见了几个,觉得不错,所以就留下了两个。正好趁着十二阿哥不在,好好学了规矩,等十二阿哥回来就能去服侍。”
皇太后本来还想说一句,怎么趁着这个时候办了,现在也没得说了。
胤禩又接着说:“她们两倒也想给太后娘娘磕头呢,可是规矩还没学好呢,哪里敢让人见。等着规矩学好了,还请太后娘娘恩赐她们一个脸面,让她们给您磕个头。”
其实胤禩的这番心思,大家都懂的,不就是分宠吗?可是胤禩做的有理有据,别人还真是无话可说。何况皇太后呢,皇太后最怕的就是胤禩是个妒妇,自己牢牢的霸占了十二阿哥,不允许别人碰一下。可是胤禩现在显然是另外一个情况,所以皇太后虽然有点怪胤禩自作主张,但是大道上还是赞同胤禩的。而且胤禩这两年来,在皇太后这里下的苦心难道是白费的?
所以皇太后只好说了一句:“你是个好孩子。”余下的话也就不说了。
胤禩笑着只说皇太后夸奖,另说了奉承皇太后的话。胤禩正要告辞出来,不想豫妃来了,胤禩将自己的告辞时间推后了。
豫妃向皇太后行了礼以后,就笑着说:“给太后娘娘送东西来了。土谢图亲王刚送来的奶酪子,我吃着还好,想着太后娘娘或者也喜欢,就大着胆子呈上来了。”
一面说一面让人送了东西上去,又回头对胤禩说:“不知道你也在,没带你的份,可真是对不住了。”
胤禩笑着说:“可见娘娘心中只有太后娘娘,没有别人了。”
皇太后笑骂胤禩油嘴滑舌。
豫妃接着说:“你这样我可不认。太后娘娘明镜似的,往日里我对你的好不好,可要太后娘娘给我评评理。”
胤禩忙做告罪状。
豫妃说:“我到了这里才知道你也在呢,所以已经使人另去拿了。”
胤禩又去谢豫妃。
二人合力又一起合着皇太后说话,然后才一起告辞出来。
豫妃携了胤禩的手,一面走一面说:“拉旺多尔济的蒙古姬妾刚刚生了一个儿子。”
和静公主刚刚嫁了过去一年,额驸就多了一个儿子,还不是公主生的,可想公主的生活是怎样的了。
不过这一切不过是在胤禩的意料之中而已,所以胤禩只笑着说:“这可要恭喜我们和静公主了,多了一个儿子了。”
豫妃却皱着眉头说:“你也别高兴,我听着九公主也要嫁人了。”
胤禩一笑:“这可是好事。宫里又要办喜事了。”
豫妃横了他一眼,见胤禩还是笑眯眯的,就把话忍下了。
这才过去了一年,十二阿哥的形势就已经比上一年好了不知多少倍,也难怪她信心满满了。只是这人对即将入府的、出身显赫的侧福晋也不太关注,却是让豫妃心里难安。豫妃曾经找了机会和胤禩说这件事情,可是胤禩虽然对此有些怨言,却还是一派相信十二阿哥的样子,真真叫豫妃担心。豫妃认为胤禩断不会如此天真,见他平时行事说话的手段就知道这人的厉害了。可是这事情上却足以让豫妃迷惑。难道这个人的弱点就是在这情字上了?这可是身为嫡妻福晋的最大的弱点和变数了。但是看以前撷芳殿的样子,这人又不像是情根深重的样子。豫妃觉得越和这人接触越是不明白这人,所以就将有些话忍下了。等到豫妃知道了胤禩为十二阿哥抬了两个人进府的时候,豫妃在给土谢图亲王的信息中加了一句,景郡王重要,福晋也重要。
胤禩得了九公主要嫁人的消息以后,还真是没有放在心上,七公主都这样了,难道现在他们还制肘不了九公主?所以胤禩毫无负担。
等胤禩回到了郡王府,个别有心思的奴才看到胤禩还带回了宫里的赏赐回来,心里也就明白了上面对这件事情的看法。那些个小心思也就收了起来。
此后,胤禩办事更是顺风顺水起来,郡王府一切尽在掌握中。
郡王府太平了,但是不代表外面也太平了,这一日莫日根上门求见来了。
虽然是兄妹,但是见面还是要隔帘子的,大礼也还是要行的。
自然的,叙话从日常开始,讲了一段以后,莫日根总算进入正题了:“广州的十三行贸易做的好,只是如今已经有了垄断之势,而且各个关口都已经布满了人。除非我们大大的换一批人上去,才能所有作为了。”
胤禩一听,明白了,恐怕最近在投资上又遇到了瓶颈了,或是有人和他们争利了。只是这官场上大大的换一批人上去在现在几乎是不可能的,党派之争不激烈,所以你刨我一捧土,我挖你一块砖的事情就少了,因而暴露出来的大批大批的官员的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也就少了,因此官员的变换也就少了。
胤禩只好说:“大批的换人怕是不容易。”
胤禩没说的是在关键位子安上一个人还是可能的。
不过莫日根的思路明显不在胤禩的这一层。因此就将另一个办法提了出来:“如果能够再开放一个通商口岸就好了。我听说那些外商也因为那些个重盘剥利而怨气冲天。如果能多一个口岸,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胤禩也搞不懂弘历的想法,这好好的四个口岸,为什么到了他手里变成了一个?使得他现在想做些生意都没有地方去!只是莫日根的主意虽然好,但是开海禁却比换人更难。这不仅关系到朝廷内部事务,还关系到了国土海疆的安全性问题了。不过这件事情了解了前因后果以后,也不是不可作为,只是远水解不了近火,还是解决不了他们目前的问题啊。
胤禩就说:“这件事先按下了。现在这样的情况,那边我们还是必须做下去。不过你先放一放,我已经想好了人选,他如果能去,这事就办成了。”
粤海关一向有皇帝的亲信把持,历任监督从来都是从内务府出去的,现在的监督李质颖更是皇帝亲信中的亲信。所以胤禩很不敢去粤海关活动,而是将矛头指向了十三行,没想到潘振承如此难啃。当然这其中也有委派的人选的问题,所以这一次胤禩已经想好了万全之策,这一次必要分得十三行的这一杯羹!
莫日根见胤禩这样说,也就同意了。毕竟他自己要离开京城而不引人注目那基本是不可能的,而现在他们家的得力的家下人已经在一定意义上的被人拒绝了,那么胤禩让另外的人来做这件事情也是顺理成章的。
胤禩又问另一件事情:“漕运那里可得手了?”
莫日根眉头皱了皱,轻声说:“却也不好,只是有几个小盐商罢了。”
接着又说:“本来云贵两地可有大量进账,不想许祖京一去,整个贵州差点底朝天,所以很不敢动作。”
胤禩气得差点没忍住拍桌子了!
莫日根没看到胤禩咬牙切齿的模样,依旧说:“云南那里也受了影响,另有诺穆亲做了巡抚,不想也是个事理不通的。”
胤禩真的没忍住,茶碗盖盖上去的时候,就发出了清脆的刮擦声,听的莫日根一震,不说话了。
其实莫日根也很郁闷,上面提到的两人听说都是十二阿哥的人,怎么就不给他们行个方便呢?
胤禩自然知道原因,因为十二阿哥根本就没有想法做这个事情,人家一心一意的为皇帝为百姓办事呢。所以他选的人也是这样一群人,干起事情来一件是一件,别的却一点也无。
胤禩忍了气问道:“那田仲启呢,也没有消息传来?”
莫日根轻声的说:“这些都是他告诉我的。说我们的事情在贵州铺不开。他也发愁,对许祖京明示暗示都用了,那许祖京只是不理,还反而拿了那些圣人之言来劝谏他。”
十二阿哥真是选的好人!
胤禩忍怒道:“跟田仲启说,让他自己干,不过要小心的干,别让人抓了把柄,这是其一。第二,盐商那里先停下来,这是一块谁都知道的肥肉,我们既然拿不下,那么也要让吞下去的人兜着走。这整顿的风从贵州吹起,晃晃悠悠的吹过了云南,现在也该回头吹到江南了。”
十二阿哥不是喜欢博清名吗?就让他干个痛快!
这一番话说下来,胤禩自己的心却越说越定了。
莫日根也点头答应了,接着说起另一件事情来:“家里阿玛和额娘担心福晋,大哥哥和我更觉得愧对福晋,没能帮上忙不说,还一直拖累福晋。”
胤禩明白这是说她如今的处境了,是啊,三个月以后这里就要有一个出身比他还高的侧福晋了。众人都想他的日子只怕艰难了!
胤禩在心里领了保柱一家的情,嘴上也宽慰道:“一家人不要说两家话。如今大哥哥已是西山健锐营的参将了,这已经很好了。十二阿哥待我尚好,家里不必担心。”
莫日根轻轻叹了一口气:“福晋说这些话是为了宽我们的心,只是福晋宽心了我们才能真正宽心。若有什么事情,福晋尽管吩咐,我们没有不去办的。”
胤禩笑笑说:“只把我上面说的事情好好去办就行了。其他的,还是照旧。路都是走出来,而且这条路长着呢。我们一步一步稳稳的走着吧。”
莫日根听着胤禩的声音还是那么稳定那么和煦,心里想着这个妹妹好像一直就事事胸有成竹,又隔着帘子依稀看到她嘴角弯弯的模样,心里不禁大定。
莫日根告辞了以后,胤禩就决定事无二日,索性将另一件事情也办了。
转身对绿珠说:“去,把大格格抱来。”
78花开两枝
赵嬷嬷抱着大格格,后面跟着贺嬷嬷,恭恭敬敬的给胤禩请安。
胤禩逗了大格格一会儿,让绿珠带着去了后面,留下赵嬷嬷说话。
看着赵嬷嬷脸上露着讨好的笑,胤禩开始说话了:“皇太后的八十圣寿眼看着要到了,偏不巧十二阿哥又去了甘肃,寿礼这担子事情就落到我身上了。前面魏全泰递了礼单子给我,我看了总觉得不够好。想着你是内务府的老人,平素也见多了好东西,叫你也来过过眼,有什么不足的,也好给我提个醒。”
赵嬷嬷的心随着胤禩的话那是一颤一颤的,听到最后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哎呦喂,这可怎么办,自家里就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当,不过主子既然开了口,想法设法也要搞一两件东西来孝敬,不然这差事还怎么当啊?
随着胤禩的话音落地,绿玉的手就直直将礼单子送到了赵嬷嬷面前。
赵嬷嬷回神尬尴的说着:“福晋,奴才哪有那个福分认的字呢。福晋既然不嫌弃奴才,让奴才看着礼单子,还有劳绿玉姑娘给我念念。”
胤禩对绿玉微点点头,绿玉就清清脆脆的念了起来。
赵嬷嬷一遍听下来,已经汗透后背,这一次只怕要大大的出血了。舍不了孩子套不了狼,钱去了以后还会来。
赵嬷嬷正要开口,胤禩就先开口说了:“我看着单子上瓷器、玉器、书画也尽够了。只是这些东西好不出众,献给了皇太后,只怕有人说我们怠慢了。我想着我们使人去广州那边走走,看看有没有好的西洋物品,淘弄几件回来,皇太后看着或者高兴。”
赵嬷嬷心中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脸上也放松下来,看得胤禩心里暗暗发笑。其实胤禩坐在上面,早就将赵嬷嬷的心思看清了,这奴才真真好笑,难道做主子的还能强抢奴才的钱财不成?
胤禩这一停顿,赵嬷嬷也整理好了自己的说辞,因此她讨好的说:“福晋说的再对也没有了。我虽然说只在内务府当一个末流的差事,但是我当家的确却是管了一小片库房,所以还知道那么一点子东西,如今广州那里进上来的东西,好几年前就得了皇上和皇太后的欢心了。珐琅啊,银器啊,虽然说名字一样,但是样子实在是和我们自己造的两样,很有些新奇的意思。福晋若是在礼单中添上一些,皇太后必定喜欢。”
胤禩笑了:“才说你有见识呢,果然是真的。广州进上来的东西只怕是通过粤海关来的,我们如何有本事从哪里拿东西呢?”
赵嬷嬷卖好的说:“粤海关的东西如今都是从十三行来的,这是都知道的事情了。”
胤禩听了才说:“原来是这样。那么我们就让人去十三行做个买卖就可以了。”
赵嬷嬷一听,心里说哪有怎么简单的事情?十三行都是把粤海关以及广州那一片的人喂饱了,别人很难和他们做买卖的。
胤禩又说:“我听着你家的大小子,如今还没有个正式的差事,不如让他去趟广州?”
赵嬷嬷一听,冷汗和热血一起来了,一方面为了自己儿子的运气来了,一方面却也认识到这个事情的难处。
赵嬷嬷惴惴的开口:“奴才谢主子恩典。”
胤禩知道赵嬷嬷还有话要说,就等着,赵嬷嬷果然说:“按说这是福晋给奴才的大恩典了,因此奴才也不敢昧着心。奴才的意思是我家的大小子实在不能办这个差事,一来他年纪小,压不住场面,二来,他没有经过什么事情,认识的人也少,只怕吃不开。”
赵嬷嬷就胤禩不开口,就接着说:“福晋若是信得过奴才,奴才倒想荐个人。”
胤禩轻轻的一声“哦”。
赵嬷嬷接着说了:“奴才想荐的这个人真是奴才的妹夫。奴才的妹夫叫何福成,原是广储司的书吏,前一年因为得罪的人,没了差事,现在还闲赋在家。他办差也好多年了,见得东西多,见得人也多,会说话,会办事,一定能把福晋的差事办好了。”
胤禩轻轻一笑:“怎么一个能干的人,怎么就把差事丢了?”
赵嬷嬷立即痛哭流涕的陈述:“福晋,这不能怨奴才的妹夫。奴才的妹夫虽然只是一个书吏,可是秉公的很,只是有人看中了他的位置,硬是嫁祸到他头上,才让他丢了差事。我们家也想了办法,奈何胳膊拧不过大腿,也想着拼个鱼死网破,最后还是我那妹夫说忍一时退一步,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把这个差事让人了。”
赵嬷嬷在胤禩你继续说的眼光下,接着说:“福晋,奴才说的都是实情。而且奴才的这个妹夫,他的一个表姐是给现在的粤海关监督李质颖做如夫人的。他本来也想着去广州谋个差事,可是以前不是出了李永标的事情么,都说他是李七十三,而且奴才妹夫的表姐夫也正好姓李,所以一家子亲戚都避着这一点,才没有去广州。如今福晋正要这样的人,奴才的妹夫是最合适没有了。所以奴才才腆着脸求福晋一个恩典。”
胤禩只说:“你既这样说,就找个时间让我见见这个人。”
赵嬷嬷欣喜的磕头下去,不想胤禩又说:“把你家的大小子也叫上吧。”
喜的赵嬷嬷又重重的磕了一个头。
胤禩当然不是因为赵嬷嬷这一番话就决定用何福成这个人了,而是胤禩本来就打算让赵嬷嬷引这个人出来,不然赵家还有弟弟呢,胤禩如何会让赵嬷嬷还不成气候的儿子去办事呢。不过是知道了何福成这个人,还知道了顶了这个人差事的是魏家一表三千里的一个表亲,也知道赵嬷嬷和小叔子向来不睦,所以才使了这一招,结果当然是非常如意。不过人和人之间向来讲究一个制肘,所以这赵嬷嬷的儿子也必是要去的,一趟听话,两趟听话,一年听话,两年听话,但是十年呢?有这样一个竞争者在,何福成才会努力办差,而赵家的小子也因为有这样一个前人在,才会发奋努力。这样的奴才才是主子要的。
过了两天何福成和赵良栋被带着给胤禩磕头了,当然是在门外。
胤禩还是那几句话,为了皇太后八十圣寿找寿礼呢,为了图个新鲜,找些别致的西洋东西来。自然的这件事情要保密,不然被人知道了,或是抢先了,或是抄袭了,难免就变成了坏事。
何福成已经知道自己被选中的原因了,表了一番感恩,又表了一番忠心,并信誓旦旦的说一定将这件事情办好了。
胤禩只是淡淡点头。
何福成并赵嬷嬷几个才又给胤禩磕头才走了。
过了几天何福成就带着赵良栋奔着广州去了。在这之前,杨和福偷偷的找了赵嬷嬷,暗示赵嬷嬷趁着这个机会可以和十三行打好关系,从那里捞点油水。杨和福是谁啊?胤禩身边的首领太监,而且还是得意的,赵嬷嬷马上就心领神会了。而且本来人家就有这个意思,现在更加可行了。
其实胤禩让何福成去,主要还是想告诉十三行的潘振承自己和粤海关的关系以及自己和内务府的关系,使得以后莫日根再去做生意就容易了。至于让郡王府的奴才去做这档子生意,胤禩还真是没有把握。毕竟十二阿哥的手段也摆在那里呢,而且这些奴才还没有收服呢。
这事情办完了以后,胤禩又开始心心念念十二阿哥的归期了。
有时候胤禩会胡思乱想,想着如果九月十二的吉日到了,十二阿哥还没有从甘肃回来,那可真是一个天大的下马威了。不过这个念头也就是出现那么一回子,按照胤禩对十二阿哥的理解,十二阿哥必定会在吉日之前赶回来的。哪怕是提前一天的呢。说实话,如今他们都没有必要将到手的助力往外推。就是那位阿颜觉罗氏进了门以后,十二阿哥要独宠着她,胤禩也是要赞成的啊。只不过,表面可以这样,事实也可以这样,但是十二阿哥心里要这样,胤禩是绝对不会允许的。十二阿哥的心必须在他这里,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所以胤禩不仅要花更多的力气笼络十二阿哥,还要花更多的力气笼络外面的那些人。可是没有一个儿子,真的是他的硬伤啊。人家投资,也总要给人家一个希望,给人家一个未来啊。想到这里,胤禩又在心里抱怨了弘历一番。好好的生儿子计划,就这样被打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