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其他类型 > 下一个转奇 > 下一个转奇第49部分阅读

下一个转奇第49部分阅读(2 / 2)

然后这件事情带给夷人的信息将会是朝廷在打压自己的人民而让夷人获得保障,这会严重助长夷人的气势。胤禩对夷人的态度和对葛尔丹的态度没什么不同,他认为对夷人是不能姑息、不能放松的。就他所知已经有了一个东印度公司联合了很多夷人的势力在印度做生意,在印度横行了。所以,胤禩有时候难免想到如果这个公司开到大清来,这些夷人是不是也会横行起来?

胤禩不能忘记满人一直以来是如何在这块土地上横行的。所以,作为曾经领兵作战攻打过葛尔丹的皇子本能有一种危机感,如果爱新觉罗家的地位被动摇,如果满人对汉人的统治被取代,他们将会回到哪里?而这些是胤禩万万不能面对的。

或者说可拒人与门外?

可是,作为一个从满清入关火热的铁血酣战的历史中成长起来的皇子,胤禩完全的不能忘记八旗是如何打下这一片江山的,城墙又如何,人口众多又如何,当年的明朝还不是倒在了八旗的铁蹄之下。

胤禩认为这一切不过是实力在作用。而现在显见的,从他接触到的这些来看,夷人似乎有着比他们更好的东西,比如火枪,比如船只,比如马车,还有胤禛之前关于火枪的那些热血沸腾当时听起来又危言耸听的话,胤禩恐惧的感到这样的情形实在是太不堪设想太难以面对了。

所以无论如何,夷人的气势不能被助长。

所以无论如何,皇帝必须改变他的态度。

所以无论如何,胤禛必须在这件事情上出力。

因此,胤禩说:“现在这李质颖的折子一上,按照皇帝对夷人商贸的一贯态度,只怕皇帝除了震怒除了严惩行商以外不会有其他的法子了。这样一来,朝廷简直就是在为夷人撑腰,这样一来,完全的助长了夷人的气势。夷人会不会得势不饶人的更进一步?王爷所谋之事是不是就会变成黄粱一梦?”

胤禩停顿一下又说:“王爷何不利用这次机会改一改这损民害国的政策?”

胤禛沉默。我还没有想好呢。

胤禩又说:“王爷可是想着会引起皇帝的震怒?”

胤禛的眼睛转了过来,心里暗道废话吗?我的现在的处境你不是一清二楚的吗?我的最终目标你也是门清的。

胤禩在胤禛的目光下笑了:“王爷对火枪一事的推测犹言在耳,为何现在在却也固守不前了呢?难道大清的国门之外只有俄国人吗?”

胤禛现在已经明白胤禩是打定主意让他出手了。可是胤禛确实没有想到胤禩的第一个理由竟然是这样的。所以胤禛震惊了。

胤禛现在知道这是胤禩了,所以他就等着胤禩继续往下说。

胤禩见胤禛完全的露出一个吃惊的表情来,内心颇为得意,因而更和气的说:“王爷只观火枪,却不知夷人还有船只,还有马车,还有夷人设立的一个叫做东印度的公司。尤其是这个公司,让人无法忽视。他们是只做买卖的吗?”

胤禛已经恢复到面无表情状态,可是他的内心是沸腾如江的。自然的,他想起了他自己的那些暗哨,同理的,夷人当然也可以这样做。

胤禩又接着说:“王爷请看,夷人频繁的来往夷国和大清之间,这是不是说海上的航行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们会不会造更大的船载更多的人来大清?最后,他们会不会集齐了他们的军队来大清?”

胤禛再次面露惊讶。对此他还真是一无所想,一无所虑。

胤禩继续说:“王爷或想有大片海域作为屏障。可是王爷想想,当年的八旗铁骑又是如何入关,如何南下的?这些屏障真能挡得住吗?王爷又如何能对这样的事情无动于衷呢?”

够了!

胤禛在心中大喊。

胤禩你如此危言耸听可是要动摇国之根本!胤禩你如此处心积虑可是要谋夺至尊之位!

可是到底,在内心中喊了两声以后,胤禛自己就先哑下来了。

因为他刚刚对胤禩的控诉实在是荒谬之极。

胤禩现在并不是那个站在养心殿中间慷慨陈词的廉亲王加总理大臣,胤禩现在也并不是那个身穿蟒袍的皇位候选人。

胤禩现在不过是在尖利的但诚实的描述未来可能会有的景象,胤禩现在不过是在对他描述这件事情发生后会引起的恶劣后果。

胤禛迅速的控制了自己的思绪,让自己保持在一个公正冷静的态度再次的思索胤禩刚刚的一言一句。

够了!

胤禩对自己说。

看着胤禛双目中射出的强烈的愤恨的眼光,看着胤禛面孔上呈现的扭曲的颤抖的表情,胤禩知道胤禛绝不可能再对这件事情权衡再三或者裹足不前。胤禛现在绝对会义无返顾的对这件事情负责到底,接着,胤禛将绝对大步流星的谋夺帝位。

胤禩淡淡的看着胤禛,看着胤禛的眼睛慢慢的回到冷静,看着胤禛的面孔渐渐的回到冷淡。

胤禩知道胤禛将要开口说话。

所以胤禩现在能做的就是等待。

这一等,等的胤禩感觉有点天荒地老的感觉,胤禛才开口说话:“皇帝对此事已是固有成见。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婉转尽量平和的将事情办好。”

然后胤禛抬头盯着胤禩的眼睛,问道:“你可有什么法子?”

胤禩有了一种错觉,这不是他认识的胤禛,这反而像是他以前心中认为的那个永璂。

作者有话要说:待续啊

166醒悟(下)

胤禩看着胤禛渴求溢满的眼睛,想着这双眼睛曾经是他想象当中永璂的眼睛。他的计划中,本来在永璂面前他就应该是一个良师益友一样的存在,本来永璂就应该对他推崇有加视他为人生的指路明灯。

可是事实是,这个作为胤禛的永璂从来没有对他露出过这样的眼神,也没有对他言听计从。胤禩忍不住再次的想那时候他就应该警觉了,可惜眼睛好像被糊住了面对真相视而不见。

胤禩在内心中以前不争气的自己叹气。

面对前面胤禛眼中依然不减的晶光,胤禩想这样的眼神已不再是他希望看到的了。

只是为了自己越来越近的目标,胤禛的这个问题却仍然是必须回答的。

可是胤禛问他这个问题的初衷竟然是想比较平和的解决这个难题,这可是不符合他的计划啊。他的计划是要说服胤禛将这件事情作为试金石炼一炼朝中百官,看一看皇帝对胤禛的容忍程度。然而现在胤禛却想平和的解决这个问题。这怎么能够?

然而,现在的胤禩因为一直以来都不能确定胤禛是否发现了他的真实身份,所以胤禩有时候会假设说不定胤禛是在怀疑他的过程中,所以近来胤禩做事十分之小心。而现在,同样的,胤禩不愿意给胤禛一个大大的怀疑他的机会。

所以,胤禩犹豫了。

到底他要说的是自己原先的计划,还是应该和胤禛站在同一点上平和解决这个问题呢?

终于,胤禩平平的说:“我有一个小见识,不知王爷是否感兴趣?”

胤禛挑眉,你倒谦虚了啊!

啊,不,你一直就是这样虚怀若谷的。其实,你骨子里最骄傲!都不肯向皇帝低头,而且还不止一个。

其实刚刚胤禩在考虑的时候,胤禛也在想问题。

他倒没有想其他的,他一直就在想要用个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这件事情。然后想着想着,他突然又想到等一下胤禩会告诉自己什么呢?是真的帮助他?还是继续煽风点火?这样一想,他反而把自己的思路暂时的抛开了,一心一意期待起胤禩将要说的话来。

现在胤禩这样说,胤禛自然准备拭目以待。

所以,胤禛非常关切非常热切的说:“洗耳恭听。”

胤禩没有说要怎么做,反而先问:“王爷除了想办成这件事情以外,可想过这件事情能引起的反响。”

胤禛继续用眼神用表情表示自己愿意继续倾听。

胤禩继续说:“我指的不是行商们不是夷人们不是百姓们,这些人等的反应都已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了。”

停顿看了胤禛一眼,看胤禛露出若有所思的样子来,才接着说:“想必王爷亦已经明了我所指何人了。”

胤禛忍不住就说:“是皇帝和百官们。”

胤禩点头:“不错。这些日子以来,王爷一直在韬光养晦,暂避风头。可是王爷,难道真的不想知道皇帝现今对你的真实尺度吗?难道王爷真的不想知道朝中朝外的百官们对王爷的真实态度吗?”

胤禛听了胤禩这话,不是不心动。虽然皇帝对他意见几何,他心里是明白的,几个关键人物对他态度如何,他心里也是明白的。但是考虑到他将来要做的事情很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意思,所以他不能不考虑朝中或者各地官员对他的态度啊。

不然等以后事情一发,万一有那么些人天天的生事膈应他,他还一时半会儿还真是腾不出手去镇压啊,因为那个时候他将会是非常忙碌的,而且如果正压还很花时间还很耽误事情。他可不想自己做了皇帝以后,江山没时间治理,反而到处镇压乱党去了。

所以,确实是有必要先考察一下目前这些官员的态度,这样一来他心中就有数了,就知道到时候应该将哪些人换一换,挪一挪了。况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这替换的候选人都顺理成章的出来了。

胤禛很明白,在那种情况下,才干将不再是他任人的第一要素,对他的态度对他的支持力却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朝局才能稳,只有这样他想推行的政策才能推行下去,只有这样他才能平稳的接手大清,只有这样大清的江山才能稳固。

胤禛一想明白,就坚定了自己的态度,反正这事情总是要做,一箭双雕或者多雕当然是更好的方式。

所以胤禛问:“如何测探?”

胤禩很欣慰,胤禛已经完全进入他的模式啊。

其实胤禛想的是,反正胤禩从来都是能人一个,他想的主意必定是能不离十的好主意,所以就全权授权了。

胤禩开始说自己的法子。

胤禩说这件事情要发生的前提条件是让大家也就是朝中的百官们先知道了有这么一件事情。

胤禛想,嗯,你也考虑到了皇帝压下此事的可能性了。不过你刚刚说的是大方向啊,有没有具体手段啊。

胤禩接着说这件事情要捅出来也简单。李质颖不是只关注银钱么,我们就上升到刑事案件,比如夷人逼死良民,这就不仅仅是粤海关要关注了,广州的其他衙门也要关注了,如果闹大了,说不定广州将军都惊动了。

胤禛想,嗯,可行。时间够不够啊?

胤禩继续表示莫日根在广州经营多年,很有一点说话的声音了。

胤禛立即表示,那就麻烦二内兄了。

胤禩又说现在前提条件有了,王爷要做的事情就是发起公投了。

胤禛一听立即惊愕了。

胤禩你没搞错吧。上辈子你吃公投的亏还不够啊,现在还要搞公投?

其实胤禩自己心里也是很不自在的。公投啊,这就是让他从云端跌倒泥里的事件啊。可是现在不是没有办法么。只有这样才能大规模的看出人心啊。而且说实话,他现在不是有一次经验了么,当然胤禛也有一次经验了,所以这件事情应该会被操作的好一点的。

所以胤禩硬着头皮继续阐述。首先是朝中众位意见极度不统一。胤禩看着胤禛,用眼神暗示胤禛,这一点你应该做的到吧。

胤禛在胤禩的眼神暗示下点头,这是必须的。如果他们意见统一了,还有必要向外扩展吗?

接着的第二步胤禩认为是关键了,公投不求结果,只求过程。

胤禛一听立即也领会了。可是对这一点还是准备反对到底。这怎么行?我是结果导向的完美执行人啊。现在你就要只要过程不要结果,这不是白费我的劲了吗?不行的。

胤禩开始宽慰胤禛:“王爷不要忘记,这毕竟是一个试探的手段。若是王爷当真要硬碰硬,吃亏总不会是皇帝。况且,公投结果出来以后,王爷再对皇帝幡然醒悟一番,皇帝只会依然器重王爷的。”

这话胤禩绝对存在着阴暗心理。

胤禛不是一直自诩为铁血铮铮的汉子吗?现在就让你对你自己而儿子软倒再软倒。

胤禩内心狂笑,看你还能忍到几时!此事一过,只怕恨不得立即拉弘历下马,自己做了皇帝吧。

胤禩接着宽慰:“况且即便这一次没有做成,难道我们就没有下一次机会吗?只要我们心里记着这件事情,总有一天把它办好了。”

胤禛皱眉,凝神。

可是胤禩已经把方方面面都设想遍了,后路也指明了,胤禛实在是也无从反对,当然更主要的是胤禛也知道自己不能和皇帝硬抗。

所以,胤禛最后拍板:“此法甚好。”

然后二人连夜开始策划具体方案,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应该发生,什么人应该说什么话,等等等等。

直到天光露白,胤禛才小眯了一会儿,又起身去上朝。

胤禩自然是不亦乐乎的睡回笼觉。

然后等胤禛回来,二人又开始快马加鞭的将打头的事情一件件的安排下去,必要做到万无一失。

安排了第一波事情以后,二人自然的相视一笑。

这一笑,胤禩固然是很快的撇开头去,可是,胤禛却如遭电击。

那种心灵相通的,默契有加的感觉突然就这样撞进了胤禛的心里。

胤禛想这是怎么回事?

这可是胤禩!

自己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自己怎么能有这样的感觉!

这是完全不对的!

这是完全不应该存在的!

胤禛一言未发,随即匆匆离去。

胤禩其实也有点心烦意乱,不说这一次他又和胤禛合作良好了,而是说他在这个过程中竟然也感到前所未有的畅快。这一次事情中,几乎事事已他的意见为准了。谁想他和胤禛之间还能有这样的时候呢。

又一想如果胤禛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只怕是要处处针对的。看来他应该是真的不知道了。

想到这里,胤禩想这件事情于自己还是另外多了一个好处的。也就笑笑的放过了自己的适才升起的那些心烦意乱之感了。

可是回到了松园的胤禛就没有胤禩这样的感怀,反而的一件更加意想不到的事情正等着他。

作者有话要说:竟然还没有衔接上,哎,我已完败。

明天准备来个醒悟(终),怎么也要衔接上了

167醒悟(终)

胤禛一回到松园,高云从就密密来报,主子,东西已经送来了。

胤禛一愣,什么东西?

高云从接着汇报:“大阿哥也制好了一起送来。只是有点偏大,等到大阿哥能够上马背的时候,奴才估摸着就差不多了。”

胤禛随着高云从走入偏室。

然后看到,一大一小,两件金光闪闪的盔甲直直的矗立在他的面前。

高从云那边还絮絮叨叨的说:“和上次进给福晋的一般无二。想来福晋见了只会喜欢。”

胤禛哪里还有心思听他的这些废话,挥挥手让他走了。

高从云疑窦横生。

高从云作为胤禛在王府里安排的暗子,作为暗地里监察王府的人,本来是应该知道胤禛对胤禩做的一些事情的,可是因为胤禛发现了胤禩的身份,所以连带着怀疑胤禩对高从云的掌控,因此,后来的那些监视胤禩的事情就没有通过高从云去办。而高从云也一直通过这些情报来判断王府各人在胤禛心目中的位置。所以当苏德业向高从云叨叨的时候,高从云一点而不在意,福晋在这王府里可仍然是独一无二的位子,所以高从云一点都没有怀疑过福晋在王爷心中的分量。

可是这一次,高从云也觉得王爷对福晋像是变了,不然怎么主子遇了这样的事情都不见高兴几分。就说上一次主子送福晋盔甲那一次,主子多高兴多兴奋啊。

不过,这点差别只够让高从云暗生警惕,更加用心办差。除此以外,别无任何想法。

高从云安静的退出了,留下胤禛气血翻腾。

胤禛自然也忆起了半年多前,他送同样的铠甲给胤禩的事情。

胤禛还记得胤禩穿上铠甲以后带给他的震撼,胤禛摇头苦笑,难怪他当时会认为铠甲比红妆更适合他。只是因为这是胤禩。他本来就是男儿。

胤禛自持冷静抚摸着面前的铠甲,可是,到底原本就不平静的内心还是被这铠甲生生的冲破了一道口子。

自己当时替胤禩穿铠甲的感觉统统的涌了上来,刚开始时

最新小说: 第一次做人 上上籤 你存在阳光深处 捻花作泥 枕边小神偷:王爷,请你慢一点 掀饭桌!炮灰真千金摆烂后不惯着了 穿成一个男贵妃 度关山 伴君如伴猫 香雪(帝妃、高h)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