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朝堂、宗室都开始发言,连太上皇都被抬了出来了,只可惜太上皇的言词十分模棱两可,让不少人失望。
胤禩这个时候已经快要临盆了,肚子比一个月又大了一圈,每天微颤颤的让胤禛很是心慌,所以胤禛不敢将这些事情告诉胤禩,可是胤禩是谁啊,所以胤禩还是知道了。
于是,胤禩说:“我还是不看折子了。”
胤禛看了一眼胤禩:“什么人在你耳边乱嚼了?也不怕影响你。”
胤禩想看来我要为保柱一家子说几句好话了:“前面吵的怎么厉害,我如果再不知道,岂非是瞎子聋子了。”接着又说:“承恩公夫人倒是一片好意。这事情放在别人身上,就是我自己也不能认同。”
胤禛却认真道:“这件事情并不单单是这一层。”
胤禩挑眉。
胤禛解释:“那些人都是早前被我打击狠了的。自我上位以后,哎,我不说你也知道,我做的那些事情了,所以很多人其实私底下都怀着各种各样的想法,以前也闹过,这一次不过是闹的更凶一点,还牵扯到了你。”
胤禩静静的听着。
胤禛继续说:“这一点,最让我气愤。好好的竟然将你扯进去。我看他们是不到黄河不死心了。”
胤禩心想,其实我们也不是那么无辜。不过,这个时候,自然还是要和胤禛同仇敌忾。
胤禛又继续:“你放心,他们翻不出什么风浪来。早前我一直我还有隐忍之心,不想他们越发的得寸进尺了。想欺我年轻,哼,也不掂量掂量自己。让出几个位了,我正好补员。”
胤禩也只有为那些不长眼睛的人默哀了。
胤禛接着说:“你还继续批你的折子,免得他们以为我们让步了,更加猖獗起来。”
胤禩觉得悲剧异常。但是,不能不同意胤禛的观点。
所以这件事情绞着了,直到皇后早产的事情发生。
这一天早上,胤禛还站着忍着气听着下面御史的金玉良言,一小太监就冲进来,跪倒,大声:“皇上,皇后娘娘动了胎气了。”
胤禛一愣,接着挺高兴,终于又要做阿玛了,然后一想不对啊,这下面谁啊,胆子这么大,敢闯金銮殿了?定睛一看,在胤禩那里见过几面,按理胤禩哪里不能有这样不懂规矩的人啊。
斥责的话已经到嘴边了,胤禛突然明白了,所以他眼中的冷光就射向了刚才还说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御史。
御史一个激灵,上面的皇上已经黑着脸,用冰冷的语气道:“若是皇后和腹中的阿哥有个三长两短,哼!”
然后拂袖而去了。
这句话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啊。
于是很多人就开始用万分同情的眼光看着那御史了。
叫你参叫你参。
皇后的产期可在一个月后呢。现在可好了,弄的皇后早产了。皇上本来就只有大公主和大阿哥两个孩子,对皇后腹中的这一块骨肉期望有多高,大家都是知道的。
现在好了,早产了,很容易一尸两命的啊。
然后由于皇上没有叫散朝,大家也不敢走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人开始想方设法的打听了,一打听,都是坏消息。
什么皇后是听到了御史们将她比作褒姒、妲己之类,所以动了胎气。又或者是什么皇后听闻皇上被诘攻就急急的要来请罪,然后在路上动了胎气。接下去就是什么太医已经摇头啦,皇上要太医们陪葬啦,等等等等更坏的消息。
一群人在金銮殿上,郁闷的像冰雪下的蘑菇,急躁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个个期盼着皇后吉人天相。
事实如何呢?
事实是胤禩真的要生了,当然,这是因为真的要瓜熟蒂落了。
胤禛在路上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了,不过胤禛还是很着急的赶去了,生孩子不是一项轻松活啊。
到了以后,胤禛很有点汗流浃背的意思,胤禩真吃着一碗补气的桂圆鸡蛋汤。
胤禛先问:“怎么样?”
胤禩却说:“这一下,他们可不敢再乱叫了。”
胤禛笑了:“你啊你,这时候,还想着算计人。”
胤禩一挑眉:“我出谋划策为皇上解决难题,皇上不褒奖褒奖我?”
胤禛笑着说:“给你封个号?”
胤禩嗤了半声,皱眉了,忍了一会儿对胤禛说:“你出去吧。我真要生了。”
胤禛这才慎重道:“你别担心,万事有我呢。”
胤禩听了皱眉:“那你来生。”
胤禛摸摸鼻子:“我就在外面。有事叫我。”
胤禩:“出去吧。”
然后,胤禛提心吊胆的在外面等着,一会儿派人问“怎么一点声音都没有”,一会儿又派人问“皇后没事吧”,一会儿又派人问“生了吗?”,终于胤禩叫绿玉出来传话“皇上再这样问下去,我就不生了”,然后胤禛消停了。
终于在旁晚的时候,一声啼哭响起,接生嬷嬷出来跪禀:“皇上,娘娘生了个小阿哥,母子平安。”
胤禛一声大大的“赏”,拉开了另一段安静太平的日子。
223、后来
刚刚降生的二阿哥很快有了名字,绵恺,不管是洗三还是满月,更到后面的百日,皇帝都大摆筵席,钟爱之情那是全天下都知道的。
很多人在心里嘀咕幸好这大阿哥也是皇后亲生的,不然,恐怕皇上抱着二阿哥也要说一句“朕之第一字也”了。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大家背后八卦八卦也就算了。
真正让各位大人心惊胆颤的是,皇上突然看中了一个人,此人原本在翰林院默默无闻,结果竟被提拔至皇上身边做侍讲学士了,且皇上对其日益亲近。大家都想得到皇上的青睐,所以一帮人都红了眼,更有人开始研究此人突然串红的原因,只是研究来研究去,都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
然后有一日传出一些话来。
原来,皇上和这个人下棋的时候说:“立成啊,你可知你是我知音啊。”
曹立成连称不敢不敢。
皇上又接着说:“不必拘谨,不必拘谨,你看,我们都爱妻如命啊。”说罢哈哈大笑。
曹立成明白自己突然受宠的原因了,原来只是因为他家中只得一个老妻。曹立成明白了,其他人也渐渐的明白了。
纳妾的风气虽然没有立即停止,但是官员之间互送美人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各人都已将此事当做陷害的最直接手段了。
所以,这一日胤禛搂着胤禩哈哈大笑。
自然的,这不是胤禛的计策,这是胤禩的谋划。
出了月子,胤禩对胤禛说:“与其碰的头破血流,不如釜底抽薪。”
胤禛立做谦虚状。
胤禩继续说:“不过到时候皇上可别后悔才好。”
胤禛立即举手保证。
胤禩带着不怀好意的微笑,接着道:“若是皇上重用的都是敬爱妻子家里没有妾氏的官员,那些有着青云之志,盼着位列军机的人,自然就不敢随意纳妾了。”
胤禛刹那间明白了,榜样的作用啊,
胤禛笑了以后对胤禩说:“真正好计。没想成就这样轻轻松松的将上下官员之间互送美婢的惯例给了结了。你可知我曾经费了多少精神想了多少法子想杜绝此事,不想,而今被你轻轻松松化解了。”
一面给胤禩作揖:“自愧不如,自愧不如。”
其实这些日子,胤禩本来正不痛快,原因无他,只是因为他又有了,所以每次看到胤禛都恨的咬牙。
不过胤禛今天将这个消息告诉他,也总算让他开怀一笑。
二人又讨论水师组建,准备将台湾岛以及厦门都弄成海军基地,然后是天津和连云港也遥相呼应起来,这样一来,加上广州,长长的海岸线终于有保障了。
接着,胤禩说:“我们不妨组成商队到处看看,省的老是只知道一鳞半爪的,看不到全貌。”
胤禛立即说好,听说吕宋那边气候十分宜人,他刚刚培育出来的水稻,会不会一年三熟呢?琼州那里听说一年两熟了呢。
二人接着兴致勃勃的讨论,派谁去,怎么去,等等等等,直到杨和福(没错,此人又回来啦)进来说:“大阿哥来了。”
二人都停下来,看着门口,看着绵宁步履稳健,身姿挺拔的出现在他们的眼睛里。
胤禛虽然疼爱牙牙学语的小儿子,可是胤禩一直将绵宁当做自己心中的珍宝。
绵宁规规矩矩的给自己的阿玛和额娘请了安,胤禩立即拉着绵宁坐在他边上。胤禛自然要保持自己身为君父的威严,因此先是问了绵宁的功课,然后又训了几句,才对二人说,我还有事,然后走了。
胤禩在胤禛训绵宁的时候,都是和胤禛高度配合,绝不开口绝不插嘴,没办法,这是他们根深蒂固的认知,轻易不会改变。况且你老子们都是这样过来,为啥轮到你了,我们就要变得和颜悦色呢,是不是?
所以,迄今为止,胤禛在绵宁心目中仍然保持着十分威严的形象。
胤禩自然还是绵宁心目中那个美丽亲切,端庄大方,才智过人,见识广博,并且无所不能的额娘大人。
二人说了一会儿话,被人抱着的二阿哥来了。
绵宁自然而然的伸手过去抱了,胤禩虽然几乎日日看这情形,可是心里却仍然十分感叹,只愿这兄弟二人时时日日年年都想今日般融洽才好。
胤禩刹那间就决定,他一定要和胤禛讨论一下这个事情,也一定要将这个事情解决掉。
这年的新春过后,皇宫里就多了一个爱笑的小公主,胤禛起名叫绵爱。
这一年的七月,胤禩终于又再次的踏上了蒙古大草原。
这个姓博尔济吉特氏的蒙古族皇后一出现在草原上就获得了蒙古各部的好感,胤禩却也不敢疏忽大意,因为在胤禩和胤禛的部署中,蒙古将永远也必须是大清的盟友,因为她的北面就是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
此行获得巨大收获那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只是多个蒙古亲王妃都带着和绵宁年纪相仿的小姑娘的拜访,让胤禩明明白白感受到一件事情,绵宁已成了一块众人口中的肥肉,虽然这块肥肉如今才十四岁。
这一天晚上,胤禩对着胤禛一阵感叹,胤禛当即拍板,绵宁的婚事现在坚决不议,起码再过两年,然后安慰胤禩:“你看,绵宁还是我们的小儿子。”
胤禩白眼,这样自欺欺人有用吗?不过,绵宁真的还小,不是吗?
只是回京以后,胤禩还是开始部署这件事情,开玩笑,绵宁,他儿子,自然要娶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子来。
京城又随之暗潮涌动起来,因为景成年间的第一次选秀就要开始了。
十三到十七岁的有资格的女孩子都一股脑儿的涌到了京城。而且众人心中都十分矛盾,她们是奔着大阿哥去呢,还是奔着皇帝去呢?
胤禩自认精力过人,也不免看的眼花缭乱。而他看的,其实只是一小部分,是精英中的精英。
对此事,胤禛在刚开始时就表明了态度,撇清了自己。
胤禛立场坚定,可惜的是,胤禩还是会时不时的、用胤禛的话来说就是居心叵测的对着胤禛说起这件事情,今天说这个人眼睛美,要给胤禛,明天说这个人嘴甜,要给胤禛。
但胤禛苦中作乐,乐观的想这是好事情,说明胤禩妒忌了,这是在乎他的表现。
因此,这一拨人,在皇帝和皇后的两边努力下,以最快的速度被决定了未来。宗室、勋贵,三品以上的官员的子弟都没有被放过,都一一被皇帝指婚。
有人忧愁,有人喜欢,但是大家对皇上身边没有添一个人,倒是有一个共同态度。只是还没等他们写好折子呢,又传出了皇后有孕的消息,立即吓的大部分不敢动作,另有小部分人不敢独自做那出头鸟,此事又不了了之。
园子里的胤禩正逼迫着胤禛起誓:从此以后,绝不再让胤禩怀孕。
胤禛苦劝,连这样的话都说了,“我们两都那么聪明,又男的帅女的美,自然该多多的生几个”。
胤禩力争不过,威胁道:“你不同意也罢,我有的是办法。只是到时候,你别后悔。”
胤禛心里一凉,想想自己曾经过过的苦日子,又想想他们成婚四年以后,才生了绵宁出来,看来胤禩是必定能说到做到的,心里就瓦凉瓦凉的。
不过和胤禩斗争,重要的是坚持不懈,死缠烂打,胤禛又苦劝,最后一句“你看,那些御史们老叫着扩充后宫,但是你有身子他们就不叫了,所以我们还真是不能不生啊”。
一个皇帝才两个儿子,确实是少了一点。
胤禩退让:“那行,我们五年生一个。”
胤禛眼睛闪过问号。
胤禩好心解释:“你不是已经改了选秀五年一次么。”
胤禛把自己恨上了,这不是搬起势头砸自己的脚么。得,只好自认倒霉。
但是,胤禛是谁啊,真汉子啊,所以胤禩到底能不能成功执行他五年一生的计划,还要两说。
总之,日子就这么过了。
小打小闹不断,斗智斗勇不缺,精诚合作自然更加不少,因而满朝文武、王室宗亲被坑者、被诱者、被黑者不计其数,但是实实在在的大家都更有钱了,生活更太平了,见识更加广阔了。
国库充盈不说,百姓们还不缺钱,大家都感觉兴兴向荣,更重要的是现在不圈地了,为啥?大家都去国外圈地了呗。旗人们都以在外国有一块地为荣了,汉人也别烦心,外面大的很,只要你行你就去圈。
然后,黄河治理了,淮河也整治着,长江也整治着,水线运输空前繁荣,并且一路有水师保票,当然过路费还是要付的。
然后,将士们又兴奋了一回,打仗了。不过这次好,不在自己家门口打了,去人家家里了,对手也不是主人家,总之是强盗行径,然后美其名曰是帮助友邦,一仗下来,好处多多的。导致朝中每太平一段日子,就有人提起哪里哪里的友邦又需要我们帮助了,等等这样的话。结果大大小小打了不少仗,也多了不少友邦,同时也多不少盟友,国际形势一片良好。
可是国内就出现问题了,一打仗男人们都去了,商队一组成,男人们又去了,剩下一些妇女儿童,怎么办?没人也得搞建设啊,女人们不得已开始抛头露面了,刚开始当然还隐在幕后,慢慢的就出现在人前了。迂腐的读书人看不怪了,结果上书了,到最后皇后出面,很有点舌战群雄的架势,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不得不承认一直以来女人的功劳是很大的,同时女人也是有智慧的,女人也是有能力的,等等等等这些,让胤禩自己都没有想到过的结论。胤禩郁闷:我是男人我是男人,怎么就成了妇女代表呢。
整个大清飞速变化着,快的让胤禛和胤禩两个人有时候面对一些事情,都有点目瞪口呆的感觉,这事情怎么就这样了呢?再仔细看看,发展的不错,行,那就这么干吧。
然后,绵宁也终于娶妻了,胤禛胤禩也有孙子了,虽然说他们的女儿刚刚才出生没几个月,可是依然改变不了他们晋升一辈的事实啊。
所以,二人也只好在人前认老。
作者有话要说:结束了吧
224、番外一:天上的那些人(一)
作者有话要说:纪念滚石30年杭州演唱会。
我喜爱的那些人,齐豫,潘越云,beyond成员,刘若英,周华健,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伍佰,开场出场,然后压轴还是他,哦,天!久违了的《挪威的森林》、《浪人情歌》,整场都很high。
当然还有那些离我们而去的人,张国荣,梅艳芳,当张国荣的影像出现在大屏幕时,只能用热泪盈眶来形容自己,一首《往事不能再提》让我回想当年,可惜再不能听到哥哥和林忆莲的现场演绎。
自胤禩下去以后,努尔哈赤、皇太极、康师傅等人天天围观,将胤禛和胤禩的一举一动都观察到细节,并且还连带分析讨论。目标主题只有一个:看胤禩什么时候将胤禛拖垮。
于是发生了如下场景。
场景一,二人新婚滚床单
康师傅:太祖啊,这个不看了吧。
努尔哈赤不理会。
康师傅陪看,一边心里嚎叫,看两个儿子滚床单的阿玛伤不起啊,有么有!
场景二,胤禩拐弯抹角的提示胤禛如何办案
努尔哈赤、皇太极怒目康师傅,然后努尔哈赤做代表发言:你不是说胤禩是胤禛的敌人么?怎么现在帮起忙来。
康师傅擦汗:别着急别着急。胤禛和胤禩小时候也是很要好的。不过后来过着过着,他们发现性格不合,理念相背,所以二人就掰了。您看着吧,过一段时间,他们就该掰了。
三人又看,看到后来只觉得这事小事一桩,不影响大局,放过了。
场景三,胤禩避孕
康师傅擦汗:还好胤禩还有点头脑,虽然床单滚了,可是到底不想生逆种下来,幸好幸好。
努尔哈赤大男人主义发作:女人生孩子那是天经地义的,是做女人的第一本分。哼,难怪你看不上他,做个女人也做不好,还能干什么事情。
康师傅心里宽面条泪。
场景四,胤禛丢箭
努尔哈赤由于对胤禩的进度很不满,所以找人想办法去了。
因此,长久没有发言权的皇太极终于得到机会了,所以他极尽嘲讽之意:这就是你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