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寰对民国期间的服装钟爱有加,这部《织锦》正是发生在民国年间的故事。
而民国戏的一大看点,就是融合古今的精美服装。
这时期的服装既有经过了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古香古色,也有接受了外来文化冲击过后的改革与创新,你既可以在上面看到传统的刺绣,也会发现属于舶来品的花边……
尤其这里因为经过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缘故,好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史书资料都相当遗憾的淹没在历史洪流中,所以民国和古代背景的小说写起来非常不容易,想要拍出那种没有违和感的影视剧,更是难上加难,如非大手,普通人是轻易不敢涉足这个题材的。
而同样的,物以稀为贵,一旦有这类题材的书籍和影视作品问世,首先在关注度上就占尽了先机。
这也就是路寰选做爱国背景打出自己第一炮的理由了,因为她,非常擅长!
不过因为定位就是小成本,路寰肯定不可能采取手工裁剪和刺绣,一来成本太高,二来时间上也不允许,所以自然需要借助于机器。
好在刺绣机器已经十分完善和成熟,路寰打板的技术又相当高明,图案纹样十分复杂,只要拍摄的时候不是长时间凑近了看,完全足够以假乱真。
近百套服装,几乎就意味着近百个刺绣的样板,再加上后期制作,路寰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挥霍。
自从路寰表示了对裁剪的兴趣之后,路铮直接就把一楼三分之一的房间全部打通,然后整体划给她做工作室。
中间路铮轻手轻脚的进来一次,“阿玉,吃点水果吧。”
路寰飞快的抬起头冲他笑了下,胡乱抓了一块芒果塞入嘴巴,然后继续修改图样。
她不知道自己忙活了多久,也没有关心周围,然后等工作终于告一段落,抬起头来活动脖子的时候,她愕然发现,路铮竟一直都安静地站在旁边,一脸慈爱的看着自己。
“爸,你站了多久啦!”
路铮轻轻笑了下,过来摸摸她的头,答非所问,“我的阿玉,是个天才。”
路寰怔了下,有点不好意思,“还好啦。”
想要在文艺界和时装界混出点名头来,天赋绝对是必须的,路寰承认自己有不低的天分,但却从不敢自称天才。
然而世人总喜欢这样,当你取得耀眼的成就之后,他们就会选择性的忽视掉你的努力,然后将你所得到的一切都归功于你的天分……
于是大家纷纷夸赞,“啊,路寰,真是个天才!”
但是没人知道,曾经的她为了熟练使用绣花机彻夜不眠,在众人怀疑和鄙夷的眼光中,从一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终于化身为娴熟工。
没有师傅教导,任何事情都是那么的困难,她几乎是在一种两眼一抹黑的状况下摸索着前进。
为了一个个在别人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困惑不堪,因为一点点的小毛病而爬上爬下,手脚上多得是被割破的皮肉,甚至也曾经因为操作不慎差点被断掉飞出来的针尖刺瞎眼睛……
曾经的路寰功成名就之时,已经是三十多岁了,然而现在的自己,尚未成年。
所以包括路铮和徐曼在内的所有人都坚定不移的认为,甚至是她自己也时常性的有这种错觉:路寰是个天才!
无论曾经的过往究竟是真是假,现在的路寰只有十五岁,她所掌握的一切都是“无师自通”“自学成才”,所以她是天才。
她也只能是天才。
路铮就这么安静的俯视着自己的女儿,双眼中闪烁着的是属于父亲的,温暖而柔和的光芒。
他忽然就叹了口气,“阿玉,不要太辛苦。”
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他当然应该是开心的,也为她感到骄傲。
然而在骄傲之余,他和徐曼,都常常会感到害怕。
就像繁华过后总是彻骨的孤寂,就像枝头花簇落后空余的枯枝……
有句出处不明的话说的令人十分的心惊胆战: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他们的阿玉还这么小,有时候他和徐曼也时常会感到迷茫:让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纪就独当一面,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想着想着他们甚至就会觉得非常愧疚,非常丢脸,因为常年忙于工作,夫妻二人竟根本就想不起女儿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成熟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