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待其他女人不就是刚刚对顾欣然一样,虽说算不上避之不及,却是不想有过多交集。
前面的车排成队缓缓移动,等他将车开到城南时,发现街道上的人比刚刚更多了,他回到刚刚的河岸口,哪里还有顾言然的身影。
他往两边看了看,沿着街道走了一趟,根本没有发现她。
温言之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期盼些什么,明知那么久了,她肯定走了,还眼巴巴跑过来,就算见到了,跟她说什么呢。
他走回了停车的地方,坐在车里,打开窗,点了一支烟,抽了一口,没有再动。
而顾言然在他有事离开后,就一直蹲在河岸口摆弄着她的河灯,外头风有些大,点了好久,才将灯芯点燃。
她没有将河灯立马放下水,只是呆呆地看着烛火在风中摇曳、跳动。
等烛火将蜡烛燃烧了近三分之一,顾言然才捧起河灯,将它放入水中,一放下,河灯就随着风与水波,向远处漂去。
她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心中默念:
在此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与君,岁岁常相见……
曾几何时,她也许下这样的心愿过,可上苍却叫她死不瞑目,又与他生死分离。
她信佛,亦不信佛。
她睁开眼,看着街道两旁的花灯,映在河面上,她的那盏河灯越行越远,与波光融合在了一起。
她看着看着,失了焦距,所有的景象都渐渐模糊,只留下点点的光亮……
第17章 前世初遇
公元463年,南朝宋大明七年,正月十五——上元节。
灯影幢幢,道路上的人熙熙攘攘,有的流连花灯前,几人侧耳细语,有人或是驻足道路旁的小摊铺前,选着各式的小配饰。
河岸边陆续有几个女子在青年男子的陪同下,一同放河灯。
倒是显得站在另一河岸口的女子最是突兀,别的不是三五成群就是出双入对,就她孤身一人站在河岸口,时不时看着街道上的人。
她一身弹墨牡丹云锦裙,外系白色织锦斗篷,垂云髻上的步摇簪随着她转头,微微晃动着,面容在青烟似的面纱后若隐若现,只能清楚地瞧见熠熠生辉的双眸。
她眉眼中透着些焦虑,不安地在原地踱步。
四周来放河灯的人愈来愈少,大伙儿都赶去看灯会了。
这时,远远地跑来一个身影,女子踮起脚望去,果真是她的婢女香奴。
香奴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站在她身边大口喘气,好半天都没有缓过劲来。
看着她双手空空如也,她就知道这事儿肯定没办成。
“公—公主。”香奴终于喘上了气,她低着头,抬头看了面前的女子一眼,她不敢喊得太大声,毕竟她们是偷偷溜出来的。
“没买到?”面前的女子不满地看着她。
香奴点点头,“我都跑遍了,各家摊贩都说,今日河灯很紧俏,半个时辰前都卖完了。”她像个做错事了的孩子,双手不自主地揉搓着,声音低了下去,“一盏都没了。”
“偌大的建康城,今日那么多的摊贩,你与我说一盏灯都没了,阿奴,你唬谁呢!”刘楚佩弯腰捡起脚下的石子,狠狠地朝河中丢去。
见自家公主心中不悦,香奴拉了拉她的衣袖,弱弱地说:“公主,要不我们回宫吧,让宫里的艺师做盏,宫里也可以放呐。”
“回宫?我好不容易趁今日偷偷溜了出来,什么也没做成,就这么回去了?我才不乐意呢!”她干脆扬起裙摆,坐在河岸边,双手拖着下巴望着来来往往嬉笑的人群。
她又捡起脚边的石头一颗颗地向河中抛去,一声声石子落水的声音被淹没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
“没人陪也就算了,想放盏河灯也不行。”她看着路上经过的女子一个个都笑靥如花,心中有些气结,“就只准你们开心,哼。”
河中又想起几声石子落水的声音。
香奴没有办法,只好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她一个人生闷气,不敢上前。
突然,后面又传来了脚步声,不用瞧也知道,定是哪对郎情妾意之人要来这放河灯。
“不许放,这里禁止放河灯了。”她又丢了一块石头。心里嘀咕,她放不成,别人也休想在这里放。
可后面的人并也没有说什么,一直站在她身后。
她疑惑地转过头看去,只见两个男子站在她身后。
站在前面的那人一身紫檀藤纹软绫,腰束汉白玉绦,可光线昏暗,而她坐在岸边,根本瞧不清他长什么样。
他身后的那人一看就是他的小厮。
“是姑娘你定下的规矩?”只见那人低笑了一声 ,并无恶意。
她有些不好意思,不知道怎么回答他。
“瞧你在这忧郁了半天,可是没有买着河灯?我这有两盏灯,便赠与你吧。”那男子示意了一眼小厮,那小厮便走上前,递过两盏河灯给香奴。
香奴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该不该收,看了眼刘楚佩。
看着那小厮手上的两盏河灯,说不动心定是假的,但这样接受一个陌生男子的东西,总归是不大好的,她想了想,问面前的男子:“就这样给了我,当真没有关系吗?”
“我等的人今日怕是不会来了,左右不过是两盏灯罢了,姑娘不用过意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