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1 / 2)

杨家将的历史真相(出书版)作者:张永廷

第21章

澶渊定盟之后,宋真宗钦点杨延昭守边,命他知保州兼缘边都巡检使,这是实权性安排,也就是命他统领保州事务。1005年,杨延昭升任保州防御使,防御使仍然是从五品,但阶次比团练使更高。

1014年,享年57岁的杨六郎病死于任上。他虽然起点较高,但最终也只是个从五品的官员,没有超越杨业的正五品。杨延昭镇守边关之时,宋辽已经讲和,和平时代的军人,建功立业的机会也少,这也许是他最终没能超越杨业的原因之一吧。

最后看杨文广的官位。按照宋朝的官制,武臣自枢密使至观察使、通侍大夫,也就是正五品以上的高官,可以使自己的孩子享有荫补的待遇。杨业官至观察使,他的几个孩子因而都享受到了荫补之恩。

杨文广最初是从殿直开始干的,殿直是正九品的低级军官,相当于今天的连排级干部。后来做过广西钤辖,知宜、邕二州,这已是中高级领导干部了。

1068年,宋英宗将其提拔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团练使、防御使都属于从五品,这与杨延昭的官阶相差无几。文广晚年被调到河北,做定州路副都总管,仍然是从五品的官。团练使、防御使是杨文广的虚衔,代表官职的大小为从五品,而定州路副都总管是职官,表示他实际行使定州路副指挥官的权力。

说到“路”,不得不提到宋代的地方官制。宋初沿袭唐及五代旧制,行政机构分州、县两级。宋太宗以后,把全国分为若干路,变成为路、州、县三级。“路”相当于唐代的道、元代的省。

杨文广身为从五品,与其祖上杨业、杨延昭的官阶相差无几。但与同时代范仲淹、狄青和韩琦相比,却只能用星光暗淡来形容。因此,历史上有关他的记载有限,似乎也就不是很难理解的事了。

若要真正把握杨家父子的历史地位,单单了解杨家将的官位情况还不够。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有对比才会看到差距,可供考察的是狄青的履历,狄青曾为杨文广的上司,出身比杨文广还低。

狄青从军中一卒成长为宋军统帅,最后官至枢密使,其经历非常具有传奇色彩。枢密使相当于现今的国防部长,是宋时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

康定元年十一月(1040年),狄青被提拔为泾州都监,这是正广时,发挥作用的是范仲淹、狄青和韩琦等风云人物,与他们相比,杨文广算不得什么。杨家将在宋朝的存亡中没有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充其量不过是个军职干部,能发挥的作用有限。宋史对于杨家将的记录非常不完整,杨家三代,只有杨延昭的生死年月清楚,杨业与杨文广都是生年不详,只有死亡年月。

在《宋史》中,杨家将的地位不及潘美、范仲淹、狄青,但在人民的心目中,他们的地位更崇高、更神圣,远高于朝廷的记录。这也许就是纸上的历史与人们心中“历史”的区别吧。从杨家祖孙三代的履历可以看出,他们都没有可能居住在京城开封。

杨家祖居麟州,也就是今天陕西神木县一带。杨业20岁的时候到了太原,镇守边防30年,曾贵为北汉的建雄军节度使,建雄军设在今天的山西代县。杨业归宋后,被授予右领军卫大将军这样一个虚职,留在内地做了郑州刺史,后来边关情急,他又被派往代州做刺史,兼任三交前线指挥官,代州和三交都在今天的山西一带。

史载,上前线之时,宋太宗给予杨业很丰厚的赏赐,如果有天波府这么大的恩赐肯定是要记载的。杨业效力宋朝前后不过七八年的时间,最后死于边关,从他的履历看,无论是归宋前还是归宋之后,都未曾驻过宋朝京城开封。

杨家第二代杨延昭只是个边防守将而不是京官。杨延昭年轻时在父亲帐下听令,杨业阵亡之后,他一度被派往南方,后来又调往北部边防,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负责边防前线的巡逻工作。杨延昭一生都是在边关度过,他也病死在边关。

杨家第三代杨文广的成就远不及前两代,更不可能享受豪宅的待遇。他曾跟随范仲淹抵御过西夏,在韩琦手下当过差。也曾随大将狄青南征,在今天的广西南宁、宜山一带做过官。晚年被调到河北,做定州路副都总管,一生漂泊,老于任上。

既然京城里没有天波府,那么杨家归宋后究竟居住在哪里呢?李裕民先生给出的答案是,很可能在郑州。

归宋前,杨业一家久居太原。979年归降宋朝以后,先是授郑州刺史,接着又被调往代州前线,但仍兼郑州刺史。杨业身在对辽作战的前线代州,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问题是他的家安在哪里?

杨业身在代州,却判郑州,一个人身兼两职,到底为何?

答案就是,他的家属安顿在郑州。杨业兼这个职,就是为了领取俸禄,养家糊口。这样的安排是宋代对守边将领的优待,也是一种惯例,并非杨业一人所独享的特权。《杨业传》虽然没有点明这一点,但另一位代州守将的事迹中却记录得很清楚。

这个人叫谭延美,杨业去世后的第三年,他出任代州守将。宋史在讲述这件事时提到,“是时任边郡者皆令兼领内地一州,处其家属”。谭延美是杨业的后继者,与杨业基本处于同一时代,他的境况应该与杨业差不多。

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边防守将都会在内地的某一个州兼职,目的就是安顿他们的家属,这是宋代通行的政策。目的有两个,一是保障边将家属的安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安心边防;二是以防边将叛变,一旦事发,家属就是人质,投降敌人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宋时对待边将的政策,太祖与太宗略有不同。太祖时立下边将在内地兼职的制度,边将可以享用兼职州的一部分赋税,有的甚至是全部。太祖多把边将家属安置在首都,太宗时则开始收紧优待政策,把他们的家属分散安置,只要是在内地即可,未必就在首都。杨业因是降将,能够享受的优待自然要比“根正苗红”的守将差些,家属安置在京城边上的郑州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了。

第八章杨家将有没有到过北京城

最新小说: ???(H) 烈吻私欲,我让校霸陷入热恋 小娇娇嫁到,残王站起来宠 穿书七零,我把军官老公拿下了 我娘,穿越者,名动四方 浮云半书1 浮云半书2 九十年代败家媳妇儿 九零土味爱情 大明:躺平的我被太宗窥探了内心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