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溶溶所言不虚,阿鲤一入苏州简直是如鱼得水。叫她去习几个字背两句诗,屁股坐不住一盏茶时间,回屋披件外衣的功夫,扭脸已不见人影。隔了叁天考校功课,连自己亲爹的名字也写不出,气得谢溶溶脑门突突发涨,每次正要摆起规矩当一回严母,都被谢宝林夫妇适时打断,好说歹说糊弄过去,一跨出门便原形毕露。态度若是强硬几分,二老却要不乐意,一说阿鲤年岁还小,转过年才够数一只手的;二来搬出大道理,谢宝林摇头晃脑振振有词,说什么大过节的,给朝廷当差还得休沐呢,且先缓着。
再问缓到何时?除夕过了有十五,正月之后龙抬头,缓兵之计重在一个“拖”字。阿鲤一手免罪金牌,一手丹书铁券,每日蹦跳着出门,傍晚满载而归。
谢溶溶无奈败下阵来,也是瞧着爹娘乐在其中,有阿鲤陪着说笑玩闹,声音都日渐洪亮有力。只是胸中一口闷气不出,始终难平。她握着书本纸卷找到替罪羊,居高临下斜睨他,一副兴师问罪的口吻,
“瞧瞧你的好女儿,喊她写个名字还要和我讨价还价。说我的字数多,她的笔画多。一家叁口剩个你,我想怎么也不能出错。”
燕回接过手展开纸张,目光触及歪歪扭扭两个黑色大字,顿时啼笑皆非。谢溶溶伸手点着一处问道,
“燕四。我与你相识这么多年,真不知你还有这么个诨名。”
“你说说,她到底是燕叁的女儿,还是燕四的女儿?我是嫁的叁公子,还是四公子?”
燕回从佯装怒意的俏丽面容上窥出一丝笑意,两人四目相对,俱是噗嗤笑出声。
在苏州的日子不比在胡西家中随意,上下里外有人看着,她规矩梳起妇人发髻,薄施粉黛,立在灯下身姿婷婷,犹似当年初见。燕回牵过她的手,只觉十数年如一日,心头涟漪漾开的弧度都不曾改变,彼时他看她是画中人,何曾奢望也有入戏的这一天。
谢溶溶抬手抚上他的右眼,侧过头轻声问,“几时出发?车马人手可备齐全?”
“叁日后。我尽量快去快回。”
她叹了口气,“我本来劝你不要急着赶路,转念一想,还是抓紧些的好。不然日子长了,别说是把燕回写成燕四,我怕站在面前她都认不出你这个亲爹。”
燕回搂住她腰身,心满意足地嗅着她身上那股子馨香,低笑道,“夫人费心,肯定不叫你操劳。”
他说到做到。叁日一过,家中老幼妇孺都出来送行,阿鲤尚未睡醒,揉着眼睛牵住父亲衣角,嗓音软软嗳声抱怨,
“阿塔又不带阿鲤去么?”
她生长在边域,平时和父母说一口流利汉话,然而身边玩伴多是胡人子女,耳濡目染把爹娘喊作阿塔阿娜,谢溶溶也未刻意纠正,随她叫得顺口。
燕回半蹲下身子与她平视,握住一只藕白小手问道,“阿塔要去做正事,阿鲤跟去能做什么?”
小姑娘刚要反驳,抽声吸气却发现无言以对。
“我我会计数。”低头掰着小指头,小声辩解,“从一数到,数到一百。”
燕回抿嘴笑,“嗯,一百两银子的生意,能给阿娜买一只耳坠子。”
阿鲤把手抽回来,垂着卷翘的睫毛闷声不语。她年纪小,人倒是十分灵光,外人看去她爹娘一松一严,可她清楚阿塔是个笑面虎,从来不吃撒娇打滚那一套。
燕回揽过女儿,指向巷子尽头的朝日晞辉,谆谆诱导道,“朝碧海而暮苍梧,睹青天而攀白日。你喜欢听阿娜读游记,向往天下好风景,而书中千万道理,犹如世间琳琅,胸无点墨之人不可知其珍贵,有其言而无其行者不可望其瑰丽。阿娜教你读书写字,不过是盼你有朝一日得以不辜负山水,如愿以偿。”
一席话委婉动听,连一旁的谢夫人都无比动容。阿鲤小嘴撇了撇,张开双臂抱住父亲的脖颈,闷声把两滴眼泪寄托在他襟前,
“阿鲤听话。”
谢溶溶担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
阿鲤言出必行,每日学一个时辰字,背一篇论语,听外祖父讲解义理,方能复述才会出去玩耍,日子过得愈发充实。谢宝林也从中汲取灵感,开始着手编撰给阿鲤的稚子开蒙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