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其他类型 > 药结同心 > 药结同心第31部分阅读

药结同心第31部分阅读(2 / 2)

“怎么突然就平反了?”她怔怔道,她知道这世上一定有青天存在,但想来世间冤屈太多,青天忙不过来,没想到这一次竟会这么快。

蒙冤还没满四年,就可以昭雪了。

“上一次那个什么断事大人拿走姑父的血书…”周良玉喃喃说道,“原来真的是…”

院子里哭声一片,外边的人听到了还以为出了什么大悲的事呢。

消息很快传开了,冯掌柜正和家人吃早饭,管家顾不得食不言的规矩,一头闯进来说了,饭桌上顿时沸腾了。

“不仅恢复了官身,还擢升三级抚慰,刘夫人也封了诰命,周老爷的家产田地一并归还…”管家激动的上气不接下气,说的口水四溅,“…人已经接到知府衙门去了…消息再确信不过…”

“我就说老天会开眼的!”冯掌柜哈哈大笑,拍着桌子。

“老爷,这下可好了,刘姑娘一家可算是出头了。”其他人也纷纷附和,一个个喜笑眉开。

说起来他们家对刘姑娘算的是雪中送炭,这交情可不一般,如今她家恢复了官身,又得了朝廷忠义褒奖的美名,他们冯家自然也跟着沾光。

冯四小姐在一片欢笑中有些落寞,脸上神情很古怪。

“真没想到…”她轻轻咬着下唇喃喃道。

连升三级,这可是文官的三级,是那些武官可不能比的,一个五品武官在一个七品县令面前也是不敢不敬的,那这个刘梅宝的出身如今说起来,可是比月娥姐姐要高了。

她不由看向冯三少爷,这一下,可是真的配不上了,如果当初…

“哥”她忽的有些想哭,只觉得满腹委屈。

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加更)

刘乔生刘知县等人的平反声势很大,不仅超出了宋三娘子三人的意料,就连山西路的官员们也都没料到。

原本认为不过是抚慰一番,归还些财物,将刘知县以及周长葛等人的牌位移至英灵祠,再带着一众大小官员拜祭,这件事就可以结束了,毕竟当初朝廷亲自认定的罪责,如今推翻重来,虽说是j邪作祟,但朝廷的脸面也不会很好看。

但没想到在河中府一干官员见过宋三娘子一家人,选定了移牌位拜祭英灵的日子后,圣旨忽的来了。

这一下,不止整个河中府,整个山西道都轰动了,大小官员为了接旨顿时忙的人仰马翻,同时心里震惊不已,这个刘乔生真是个人物啊,竟然惊动了皇帝两次,一次黑一次红。

夜色深深的时候,河中府宋三娘子家的小院子里依旧灯火通明。

“这个怎么样?”刘梅宝拿起一套衣裳在身上比划一下。

宋三娘子端详一刻摇摇头,她的眼睛有些红肿,那是这几日流泪不止的缘故。

床上摆着好几套衣裳,宋三娘子低着头认真专注的挑拣,这些衣裳有自己抽空去买的,更多的是知州夫人送来的。

知州夫人知道这一家人日子不怎么好,光景也才刚好起来,那些正经的衣裳礼服仓促肯定备不齐,如今富豪权贵人家吃穿用度极尽奢华且攀比之风浓盛,尤其是在接圣旨见皇差的场合,只怕她们一家丢了丑,这也是丢了知州大人的体面,所以特意为他们一家准备了礼服。

当然宋三娘子让周良玉亲自给知州夫人送去了一百两银子,谢她费心。这让知州夫人又是高兴又是意外,没想到这家人会如此上道,于是更加尽心的安排打点。

刘梅宝忍不住打个哈欠。看着一旁也明显倦态的周良玉。

这几天他们一家几乎没睡过觉,光为了接圣旨时如何站如何跪如何说话就被训导了两天。

“舅妈,咱们是拜祭爹爹和舅舅。自然要穿孝衣了…”她说道,“说是喜事。也是悲事,咱们就干脆只穿着素衣好了…”

“那怎么成?”宋三娘子头也不抬的说道,“接你爹他们的牌位时自然要穿孝,但见了皇帝的圣旨怎么也能穿素的,真是胡闹,来,试试这件…”

刘梅宝哦了声。伸手接过她递来一套衣裳,这是一件蓝印花交领褙子,一件白底绣花马面裙,清清爽爽不浓艳奢华倒也端庄大方。

刘梅宝在身上比了一下,让宋三娘子看,又让周良玉看。

“不错,就这件吧。”宋三娘子端详一刻,终于拍板了。

“可以去睡了”刘梅宝高兴的说道。

“还有首饰。”宋三娘子说道,一面打开首饰盒子。

盒子里是一全套的金首饰,这是宋三娘子这两天让周良玉打来的。花去了比衣服多得多钱,刘梅宝心疼的不得了,宋三娘子倒没什么,只说正好留着当传家宝。

“舅妈。这要都戴上脑袋怎么撑的住”刘梅宝夸张的笑道。

“谁让你都戴上了,让人笑话。”宋三娘子也笑了,仔细的开始挑挑拣拣,反复了好久才选中了簪子耳环镯子。

备好了明日的穿戴,宋三娘子又好好的再次嘱咐两个孩子明日见了人该如何如何,这才散去睡觉,偏又惦记着明日接圣旨别误了时辰,翻来覆去的睡不踏实,好容易才合眼天就发白,又给衙门的人急慌慌的叫门拍醒了。

一家人忙穿戴一新,顾不得吃口饭,神色肃正的跟着差役往知府衙门去了。

这一天是河中府的盛事,皇帝圣旨经过的街道上天不亮就挤满了人,甚至房顶也站满了人,大家谁也不想错过这个必将在府志上留下浓重色彩的时刻。

天近中午的时候,由太原府大小官员陪伴着的京城颁旨队伍终于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为首的马上端坐着一个神情高傲气度不凡的太监。

太监对于河中府的百姓来说,虽然不常见,但也不是没见过,因为当今皇帝的亲叔叔晋王的封地就在太原府。

王府自然也有内侍,虽然碍于规制藩王不得离开王府,那些内侍自然也很少能出门,但偶尔出来采办还是可能,尤其是这些年,皇帝年幼,比不得先皇威慑,一些祖宗规制便散漫了些,河中府虽然离太原府远,偶尔也能见到晋王府的内侍结伴过来采买特产。

但这个京城皇宫里的太监,一眼就看出与晋王府的太监不同,那种气势高高在上,果然是只有天子身旁人才能有的。

紧跟着太监的是一队京营来的兵卫,穿着齐全崭新的盔甲,披着大红的斗篷,个个相貌堂堂,那叫一个威武神气啊,生生将一旁的官老爷们比了下去,引得满城的大姑娘小媳妇看花了眼。

知府衙门里早早的摆好了香案供品,宋三娘子带着周良玉和刘梅宝跪下,满院子的官员自然也都跪下了,响起一片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监宣读了圣旨,圣旨并没有刘梅宝猜想的那样文绉绉的,念来倒也是口语一般,听了这个她才明白皇帝怎么会又想起刘梅宝父亲的事。

这次贼奴进犯,扫掠山西境内,朝廷大怒,一番严查下来有英勇迎敌安排得当当奖赏的官员,自然也有贪生怕死避敌不战而受罚的官员,奖奖罚罚升升降降,事情便也就此过去了,但不知怎的,皇帝的叔叔晋王忽的上了折子。

折子针对其中一个不战而逃的官员进行了斥责,又提起了三年前的那场鞑子灾,当时这个官员是得了功劳的,晋王对此提出异议,认为那一次极有可能是这官员作假冒功。

晋王是皇帝的最小的叔叔,才能出众,性情纯善,当初为先皇镇守边关十几年,是协助先皇帝固稳江山的一大功臣,后随着年长体弱,交出兵权,但没有回当初分封的富饶南方之地,而是来到地处偏关的山西,重新封号晋王,做了一个规规矩矩的闲散藩王。

当初先皇驾崩突然,朝中不稳,就是晋王最先表明态度支持太后正统。

因此皇帝对这个叔叔甚有好感,对于叔叔的话便特意多留心,便令人去查,这一查,果然查出问题,发现这个官员那次的功劳果然是作假的,于是乎拔出了萝卜带出了泥,更多的旧账被翻了出来。

当初刘乔生得令诱敌出战,结果深陷围困,却不见援兵,又四处求援无果,为了拖延鞑子,给全城的百姓挣得躲避舍的时间,放弃及时撤退的机会舍生取义。

事后那些官员怕被追究避敌不救的罪责,上下串通一气,才给刘乔生扣上避敌不战而逃结果反陷入鞑子围困而死的污帽。

“…贼奴祸国生灵涂炭,有承事郎解县知县刘乔生、民壮周长葛实力杀贼,舍身为国,本是忠义之士,偏遇j邪之徒,蒙蔽朕心,混淆黑白,实乃令万民切齿,今特下旨复其忠义,擢升刘乔生为奉直大夫,授协正庶尹,赏内库银一千两,通传天下军民,奉以为正…”

宋三娘子伏在地上已经是泣不成声。

刘梅宝说不上多么激动,但也是很高兴,善恶有报总是让人高兴的事,想来这一家三口泉下有知该闭眼了。

而跪在最外围一圈的师爷也激动浑身乱颤,他忍不住抬头看几步外的卢岩。

卢岩穿着自己的武官官袍,按照位次规矩的跪在队列里,虽然跪着,身形依旧看上去很挺拔。

晋王…师爷在心里重复这个名字。

那个人那个人竟然跟晋王府有关系,还能说动晋王上折子,可见关系还不一般,就算不是晋王本人也肯定是王府直系…

怪不得指使的动那般品级的官员为之拼命,怪不得不敢声张,因为他一个藩王也好藩王子女也好竟然敢擅自离开王府,别说被京城的皇帝知道会降大罪处罚,就是太原府的知州也有权利资格上门斥责。

藩王,正统皇族血统,在这天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另一方面来说,又是皇帝最忌讳防备的人,好时则好,一旦翻脸,那边是六亲不认,宁错杀一百,不放过一个,这是一个听起来很矛盾但却又合理存在的事实。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真正的皇族王侯啊,对于他们这等出身的人,做梦也没想过会跟这等人物沾上关系。

师爷激动的浑身瘙痒,他家的大人他家的大人真是真是太他娘的吉星高照了!这人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运道?怎么好事都让他碰上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好事要是送到别人头上,还不一定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别的不说,那么多求援的信件发出去,除了卢岩,半个人也没来相救,就是卢岩这边,那孙四孔第一个念头还是将送信人杀了装作没看到呢。

师爷心里又叹了口气,说是好运道,这好运道也是用血用真本事换来的。

同时再次痛心疾首,他可以想象,晋王当时怎样痛快的允许卢岩大开口,要前程要钱要什么都行,而自己的这个大人又怎样的头脑一热提出了这么可笑的要求……

人都死了,要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就算想要讨好人家女儿,娶过来好好的疼惜不就足够了嘛,真搞不懂这莽汉脑子里都想得什么…

师爷只觉得心悔的都要碎了,当初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果然不是杜撰的,这世上真有这么不着调的人做出一些不着调的事……

第一百二十九章谢过

师爷再次抬头看向前方卢岩,那宣旨的太监还在絮叨的念什么,已经完全听进去了。

不过,师爷忽的一个激灵,在这么个不太平的时候,晋王府的人离开王府做什么?而且看着情形似乎跟那风陵关的守备关系还不一般…

且不说会触及朝廷忌讳,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再者说这鞑子乱跑的时候,傻子也知道应该老老实实的躲起来,更不用说活了半辈子的精明王爷。

由不得他再多想,一片谢恩声中宣旨完毕了,人群呼啦啦的站起来,现场一片热闹,嗡嗡的说笑声打乱了师爷的思绪,这也不是想事情的时候,师爷立刻打起精神,注意各方官员的神情动作。

宋三娘子一家谢过恩,叩拜别宣旨的太监,又谢过诸位大人老爷,便忙忙的要回家将圣旨安置在祖宗案前。

至于上表谢恩等等一系列事项自有河中府,乃至太原府山西道的官员们抢着去做,宋三娘子一家无须操心。

几天没睡好,早上也没吃饭,一直饿到现在,又跪了半日,刘梅宝已经头昏眼花了,木木的跟着宋三娘子往外走,一路上听到无数的道谢以及抚慰声,只跟着宋三娘子和周良玉说声多谢便是了。

“刘姑娘,恭喜了。”盐丁顺子从一排人后挤着探出头,大声说道。

刘梅宝随意的看了眼,口中顺口说着快要说麻木的多谢二字,待看到站在顺子身后的那个男人,不由一怔。

因为今天是正式场合,卢岩穿着五品官服,经过这一场厮杀,又增加了几分沉稳之气。站在一众官员中,丝毫没有半点土气逊色,反而因为年轻的面容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他看着刘梅宝。隔着层层人头,冲她露出满满的笑容。

刘梅宝眼圈一红,眼泪差点掉下来。

走在她身侧的周良玉一眼看到。神色顿变,原本激动的面上浮现愤怒。一步过来挡住了卢岩的视线。

“走了。”他低声说道,目光恨恨的看着卢岩。

刘梅宝嗯了声,低下头,加快脚步跟着宋三娘子去了。

“刘姑娘今天真好看!跟仙女一样…”顺子咧嘴笑,冲卢岩低声挤眉弄眼,“看到大人都要哭了肯定是想大人想的”

卢岩觉得也是如此,自己这一去凶险。她本就担心受怕,虽说及时让人捎信报了平安,但到底不如见了真人放心。

今日刘梅宝略施淡妆,带着首饰,再加上那一身精良的衣裳,日常那素衣素颜的姑娘完全变了一个人,卢岩差一点就不敢认,记忆深处那惊鸿一瞥的身影终于与眼前人重合。

以后要让她日日时时永远都如此打扮,这才是她应该过的日子。

虽然看的惊艳欢喜,但卢岩最终注意到的是她眉宇间难掩那疲惫。

肯定是好些日子睡不好。卢岩只觉得满心的心疼,他转身寻找师爷,师爷虽然站在人群外,但眼明身快。在卢岩扭头的一瞬间,便挤开众人站过来。

“大人,有什么吩咐?”他恭敬的问道。

“你神出鬼没的,从哪里冒出来的”顺子倒是冷不丁的被他吓了一跳,瞪眼说道。

二人因为最初共同的做红娘的悲惨遭遇,关系比别人要亲密一些,说话也随意。

当然,二人谁也不肯承认这一点,一个当另一个是白吃饭的老骗子,一个当另一个是狗屁不通的傻小子,嬉笑怒骂插诨打科。

师爷给他一个臭小子滚蛋的眼神,再对卢岩献上笑脸,等候吩咐。

卢岩看了看身旁争先恐后往宣旨太监以及山西路重要官员身旁挤的大小官员们,只觉得的嘈杂的麻烦,便抽身往外走了几步。

师爷依依不舍的看了眼那被众人围着的宣旨太监以及山西道重量级官员,知道这场合且不说自己家大人挤不挤得过去,就算是挤过去,也是没资格说话的,不过已经不错了,想起一年前,自己如同丧家犬被拎到这个黑吃黑上位的莽汉跟前时,他可是打死也不敢想会有在河中府知府大院里能分的一个位次亲眼见皇差的这么一天。

照这个势头,这个年轻人的前途真的不可估量,再加上又立了新功,这前程可要好好的筹划下

“你说,这次提亲请哪个去好?”卢岩低声问道。

师爷满腔热血瞬时被泼灭。

就不能想点有用的事吗?该多花点心思不去想,偏在女人这种最不值得费心思的整天挂在心上嘴上,为了这一个女人简直要折磨死人了

“让知府夫人去,听说宋三娘子对知府夫人很感激”师爷有气无力的说道,“又是这么大的官太太,可是给足她家面子了,再说大人又帮了他们家这么大的忙,救命之恩也有了,洗冤还清白的大恩也有了,都这样了,还不同意的话,那这心可就真不是肉长的了”

卢岩看着他一笑。

“我帮什么忙?师爷别乱说。”他低声说道。

“大人,我多少也跟你一段日子了,有些事你不说,不代表么人知道。”师爷说道。一着急家乡的方言味便重了些。

他的神情有些抱怨,按理说自己这个师爷应该是出谋划策的风云人物,结果都到现在了,充其量还是个教书先生,这个莽汉不仅极有自己的主意,还嘴严的很,闷头闷脑的不声不响的,很多时候让师爷觉得自己像个傻瓜。

“晋王知道他刘乔生是个什么蛤蟆犯得着为他费心思”师爷嘀咕一句。

“其实我也没料到”卢岩停顿一刻,低声说道。

师爷有些不信,抬眼看他。

卢岩笑了笑。

“我只是提了下,说了希望能明察,如果不是冤枉就罢了,是冤枉的话,希望能还大家一个公道。”他低声说道。

“就这样?”师爷问道。

卢岩点点头,“就这样,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去查,让谁查,更不知道还能闹到皇帝那里”

他的眼中带着惊愕迷惑更多的是喜悦。

师爷沉默一刻,便明白了,看着这个眉眼都带着笑意喜气的年轻人,点点头又摇摇头。

还是年轻人好打发拉拢啊,或者说,还是这晋王老道。

相比于其他的条件,这个条件对晋王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不过了,且一举三得,维护了皇帝,还了恩情,捞的清名。

看卢岩这神情样子,如今就是把晋王当成恩人也是半点无异议。

这头脑简单好打发的傻小子

你就是要了别的赏赐,得了更好的前程,再给刘姑娘家申冤不是更好,不仅不耽误前程,还一样能赢得美人心,不,不一样,现在是不仅错过了前程,还白白浪费了好心,那刘姑娘一家现在感激的人可是皇帝,你此时巴巴的跑过去说这是我给你们请来的恩典,鬼才信你呢!

师爷看着眼前咧着嘴笑的傻小子,有一头撞过去的冲动。

接完了圣旨,移了刘乔生夫妇以及周长葛的灵位,宋三娘子哭得死去活来,只让解县百姓看的也是哭个不停,自动穿孝送祭的人挤满了街道。

然后又收回了周家的祖宅田产,核对账册又乱乱的闹了好几天,这时候靠她们一家三口是绝对忙不过来了,宋三娘子亲自挑买了几个老成的仆从,将宅院打理起来,见到祖宅田契,宋三娘子少不得又是一场痛哭。

天近傍晚做好饭,刘梅宝进屋看宋三娘子。

因为连日操劳再加上情绪过于激动,宋三娘子终于撑不住病倒了。

刘梅宝小心的探头看了眼,见宋三娘子在床上歪着,人却醒着,拿算筹计算着什么。

“哎呀,舅妈。”刘梅宝几步进去,“不是说了要静养,你又算什么呢。”

“这房子一旦没人住,三日就得糟…”宋三娘子嗯了声,叹气又心疼的说道,“当初咱们家的房子多好,再瞧瞧现在这要修好,得花不少钱…”

“舅妈,那就慢慢修,外祖父当年置这房子也不是一天两天就成了的,还不是曾曾曾外祖父扶起了院墙,曾外祖父盖了北房,外祖父扩了园子…”刘梅宝笑道,一面伸手拿过她手里的算筹,扶宋三娘子坐好,“你就别操心了,有哥哥在。”

听她说起周良玉,宋三娘子又坐正身子。

“对了,可让人给你哥哥说了没…”她忙忙道。

“说了,北屋的砖墙要用西城齐家砖窑的修补…”刘梅宝接过她的话说道,将她再次按回去,“舅妈,哥现在不是小孩子了,一个锡铺两个光亮窑子的主家,难道还记不得这点事。”

宋三娘子被她说的一笑。

刘梅宝出去给她端了饭菜来,就在床上安置小桌子,陪着她吃。

求票求订阅,走过路过,看盗版不要删我的求票话哦,这是起点首发的哦,这是真的花不了几个钱的哦,就当请我吃个冰棍好了,各位看官捧不了钱场就捧个人场呗~~

第一百三十章上门

家里如今原本不是只有他们三人,事情太过了,三个人可忙不来。

买了四个妇人,六个小厮,另有两个年长的男人。

不过如今都安置在解县的宅子里,和请的泥瓦匠一起收拾修整祖宅,估计最少三个月才能入住,所以他们一家现在暂时还是在河中府这里住着,周良玉要在场照看着,又跟衙门一些文书交接事宜,便偶尔住在解县不回来了。

“你哥在那边不知道吃的好吃不过,那屋子久不住人湿潮他可别胡乱睡…”宋三娘子一边吃一边不时的皱眉担忧。

刘梅宝就笑了。

“人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哥这行了还不到五十里呢,你就担心成这样…

最新小说: 游园惊梦 一阴一阳之谓道 悦女吴县 碎碎念(一女男) 暴风骤雨 殿下宠妻日常 红粉佳人(番外) 情欲场 花都之无敌鬼王 我和小爸的幸福生活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