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当初成亲的时候,他送给锦川的那支。
锦川今天是头一回在人前戴,没想到一出门就被小娟看到了,还夸他发簪好看,一时有些不好意思。
陈婶子锁好门后,扶着陈大娘过来,听到他们在讨论发簪,也跟着抬眼多了看了几眼,然后对小娟道:“你年纪,还用不上发簪。”
“我知道,”小娟一脸无辜地道,“就是觉得哥哥得努力挣钱才行,不然以后都买不起发簪送嫂子。”
一直落在最后没说话的陈丰:……
他招谁惹谁了?
他们两家人是村里最早走的,从大槐树下过的时候,大家就问:“怎么去这么早?”
“我老婆子走路慢,他们就陪我先过去,”陈大娘笑着解释,“而且舟小子有个朋友在镇上,我们到了后先去歇会儿,免得晚上我老婆子没精神逛。”
陈大娘说前面那句话的时候,本来还有人想结伴同行,等听到说要去余舟好友家休息后,那几人便歇了心思,毕竟一起过去,余舟他们去朋友家休息,他们却只能在街上等着夜幕降临的话,多没意思。
余舟几人也没去管村里人是怎么个态度,在陈大娘身边围了个圈就欢欢喜喜地出了村。
一行人走到青岩山下的时候,一辆马车正在路边等着,余舟过去跟赶车的人低声交谈了几句之后,就把锦川扶上了马车,之后由锦川在上面接引,把陈家三个女眷也扶了上去。
他们四人上去了之后,车夫就赶着马车朝镇上而去,余舟跟陈叔还有陈丰交换了一个眼神之后,默契地拐弯进了旁边的小道。
等到天擦黑时,村里去镇上看灯会的人都已经出发,剩下的大部分是年老跟年幼不方便走太远路的,以及少部分不想凑热闹的。
留在村里的人口不到平时的三分之一,大多还是没什么战斗力的,整个村子一时变得格外冷清。
这时几道人影趁着夜色笼罩,飞快地从后山溜到余舟家后院,‘吱呀’一声门被打开的声音后,便没了声息。
初冬的夜晚,到处都是静悄悄的,除了后山偶尔几声怪异地鸟叫声之外,便没了其他的声响。
山野鬼怪传说多,村里剩下的又多是老人跟年幼的小孩,听到渗人的鸟叫声后,就都把门锁了起来。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村东头才多了点其他的声响,是人挑着空箩筐走路的脚步声,以及箩筐上的绳索跟扁担摩擦时的吱扭声。
最后脚步声跟摩擦声都在余舟家门口停下。
皎洁的月色下,其中一人伸手摸了下挂在门上的锁,“四哥,门上了锁。”
“一把破锁而已,拦得住别人可拦不住你我哥俩。”被陈为四哥的人嘿嘿轻笑了一声,撸起袖子就攀上门楣。
他爬上门后,下面等着的那人就默契地把扁担递了上去,等马四接稳了之后,下面的人再把箩筐的绳索挂扁担垂下来这头的小签子上。
马四在上头轻轻一挑,就把箩筐从门外挑到了院子里面,竟是没发出一点声响。
把箩筐都甩到院子里后,马四就顺着门框滑到了院子里面,之前等在外面的那人也跟着爬了进来。
结果一看清屋檐下的情景,那人就没忍住惊呼出声,“这……这么多红薯。”
马四得意地道:“说了跟着你四哥我混不会错吧?”
“嗯嗯嗯,”那人忙不迭点头的同时,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四哥,我们赶紧装些走吧。”
马四缓缓朝堂屋门走过去,“急什么,都看着他们两家人出了村子的,灯会这会儿正热闹呢,而且就算灯会散了,回来至少也得半个时辰,他们里面还有个老不死的,没这么快的。”
“那我们现在要做什么?”另一人问道
“先吃根红薯再说。”马四说完在屋檐下的竹竿前停下,竹竿上挂着几串红薯,他挑了两根掰下来,丢了一根给院子里的另一人,然后两人一起在井边舀了水洗干净,便咔嚓咔嚓咬了起来。
马四一边吃红薯,还一边绕着被挂起来的那几串红薯转了个圈,“这几串红薯个头匀称,也没有挖烂的,不知道挂在这里做什么用的,等会儿我们也一起带走。”
另一人嘴里塞着吃的,含糊道:“估计是留作种的吧,就像大家选稻种,不也是选好的单独晒干么?”
马四:“那就带回去给我家做种,这东西产量高,比种高粱划算多了。”
他说要带回去做种,另一个人自然不敢多说什么。
之后两人都没有说话,院子里只剩下呀擦呀擦咬红薯的声音。
直到一根红薯快啃完,才有人问:“红薯好吃吗?”
“好吃,又脆又甜。”
两人说完后对视了一眼,同时猛地站起身道:“谁在说话?”
院子里静悄悄的,依旧没有任何声响,只有后山林子里传来一声怪异的鸟鸣,衬得气氛更为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