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节(1 / 2)

<h1>第183节</h1>

很小的时候就读诸子书。最早吸引我的,是那些成语故事,比如孟子讲的杯水车薪,庄子讲的朝三暮四,韩非讲的守株待兔、老马识途和郑人买履。

后来,就开始背书中的一些名言警句,比如《论语》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2 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 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4荀子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等等。好处是写作文用得上,也挺励志。我甚至曾经猜想,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什么感觉?

后来就上山下乡了,后来就评法批儒了。评法批儒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场政治运动,内容是评论法家,批判儒家。这时,便有机会重读了诸子。虽然公开的发言必须把儒家骂得狗血喷头,但私下里还是觉得,至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6总不错吧?

何况那时的生活真苦。于是更觉得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云云,7 真是说得太好了!孔孟之道,也不能一概否定吧?

我不知道孟子是不是当真挨过饿,有没有像我当年那样饿得仰望星空,吃外星人的心都有。但有一句话,却是很久以后才真正有共鸣的。

这句话叫: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8

不虞之誉,就是意想不到的赞扬;求全之毁,就是过于苛刻的诋毁。这两条,我在这些年都体验过了。本中华史将要面对的批评,大约也会如此。尤其是本卷,如果一定要求全责备,那是可以千刀万剐的。因为先秦诸子是太平洋,本书则还算不上黄浦江。

那就悉听尊便。

唯一要交代的,是这个话题并没有讲完。比如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仁学结构,还有儒法两家后来的关系,将安排在第八卷。因为这两个问题,只有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才看得清楚。至于对百家争鸣及其影响的总评价,也许要到最后一卷。

但,先秦诸子将在后面的历程中,时时陪伴着我们。

附录

本卷人物年表

公元前586年-前538年,犹太先知,摩西五经。

约公元前580年-约前500年,毕达哥拉斯。

约公元前565年-约前485年,释迦牟尼。

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孔子。春秋晚期,孙武,《孙子兵法》作者。

公元前469年-前399年,苏格拉底。

最新小说: [原神] 如何在至冬做后勤工作 错练邪功,法天象地 从栽下菩提树开始成神 从零建成魔法第一校 我和猫猫们(H) 盛宠蛊妃:邪魅王爷别乱来 我靠阴阳眼在推理综艺暴富 二次猎雁 斗罗:我的日记让唐三众叛亲离 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