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萱小声说,“要不,我还是走着过去吧。阿年哥,我觉着,包车不大好。家里老太爷都是走路去铺子里哪。”
“王府井离咱家就三两步的事儿,跟王府仓那边儿一样的?从咱家到王府仓胡同儿那边儿起码得十里地!”魏年瞥陈萱一眼,“甭成天把心思搁在这些鸡零狗碎上头,包一个月的车也就四块钱,你这成天靠两条腿走,难道不觉累?我说你这两天晚上念书的进度都不如以前了,学数学越来越慢。”
“没有,我都是按计划来念的,从没有少念。”
“那我给你出道数学题。”魏年立刻给陈萱出了道数学题,陈萱果然想许久没算出来,魏年立即道,“看,变笨了吧。你白天太累,晚上精力就不济。我劝你还是悠着点儿吧,你管妈和大姐怎么说,她们再碎嘴,就叫她们来找我。”
原本,按陈萱的性子,宁可走路也不想听魏老太太和魏金这些阴阳怪气的话的,可是,她也很担心自己学习效率降低,好容易这刚变得聪明些,要是万一再变笨了可怎么办?其实,每天走路到王府仓胡同儿那里,累不累的,陈萱自己知道,去的时候十里地,回来的时候也是十里地,一来一回就是二十里。陈萱虽然自小做惯了活,到底不是铁打的。
在她心里,不论学习还是种草莓,都是极要紧的事,哪一样她都不愿意耽搁。这样包车来回,的确能给陈萱节约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陈萱也就厚着脸皮坐了。
其实,李氏特别佩服陈萱的淡定,要是换了她一天到头儿的被老太太和大姑姐阴阳怪气的说,她早撑不住了。可陈萱,就像没事人一样。陈萱不知道李氏这样想她,要是知道,她得说李氏误会了。陈萱心理素质也远没到那份儿上,她不过是摆出一惯的木讷脸,装个聋子罢了。
魏银却是听不下去,魏银一句话就让魏老太太和魏金闭嘴了。魏银待屋里没旁人,才同魏老太太说的,“去年一斤草莓一块钱,妈你就省这一月四块车钱,叫二嫂成天来回的跑吧!二嫂又不是铁打的,等二嫂累病了,耽搁了草莓的事儿,就好了。到时王府仓那里一年三百块钱的房租收不回成本,亏的全算妈你的。”
相较于这每月四块钱的车钱,当然是草莓的大头儿更要紧,魏老太太也是老谋深算了,“每天多走几步路就能累着?”
“累不着累不着?我是把丑话先跟妈你说在前头。要是妈你不信,我去跟二嫂说,让她把黄包车的钱退了?”
“钱都交了,还退什么退?”魏老太太虽然认为陈萱是个结实人,来回用脚底板走路也不会累着,到底草莓的事业更为要紧,家里为草莓的事儿,格外在王府仓租的宅子,一年就要两百多块钱的租金的。说到底,魏老太太不想在草莓上承担任何风险。于是,别别扭扭的,也就把这事捏鼻子认下了。
魏银只要解决了魏老太太,魏金这张碎嘴还不在魏银眼里。魏银也就是平日间不愿意多说,可也不能太欺负人。二嫂自进门儿,每天勤勤恳恳,没有哪一点儿不好。二嫂老实,难道就得挨欺负?魏银再看不过眼去,魏银把这事解决后,还同陈萱说了一回,“以后妈不会再说了,二嫂你就每天坐车去坐车回吧。”
陈萱心里过意不去,“阿银你比我还小,倒要你为我这点小事操心。”其实,陈萱对于魏老太太和魏金的阴阳怪气也习惯了,她也没当回事。
魏银却不这样看,魏银正色道,“这是应当的。”
陈萱认真的点点头,想着自己一定要把草莓种的特别好特别好,才不辜负魏年给她包车、还有魏银替她出头的心意。
陈萱有空还拿着那天的数学题教魏年,“阿年哥,这道数学题怎么算啊?”陈萱并不是一有不会的问题就请教人的性子,她总会自己先想,想不出来再问人。
魏年看一眼陈萱一整页的计算笔记,微有些心虚,“这是个定理,马上就能学到了。等学到的时候,只要背下来就成了。”
陈萱气笑,“阿年哥你就会糊弄人。”
好在,陈萱当真好脾气,不然,换个人,定得把这演算本子拍魏年脸上。陈萱从小抽屉拿出课本来,准备继续学习了。魏年先收了她的书,与陈萱道,“妈和大姐都是碎嘴,以后再有这样的事,你也不要总自己哑忍,该说话时就说话,该讲理时就讲理。你厉害些,她们就老实了。”
陈萱想了想,“原本,我想着,老太太和大姑姐成天在家闲着没事做,再不叫她们碎嘴说说话,那不得憋出病来。今天,却是让阿银替我出头儿了。以后还是我自己说吧,不然,我总是闷着,也不好。”
魏年有些好奇,跟陈萱打听,“你怎么忍老太太和大姐那两张碎嘴的?”
陈萱险没叫魏年这刻薄话逗笑,不过,陈萱可不是魏年这样的促狭人,她老老实实的回答,“她们一说我,我就在心里背书或者做算术题,其实,她们说的口沫横飞,我一点儿都没听到。”
魏年骤然暴出一阵大笑。
陈萱给魏年笑的都不好意思了,真是的,阿年哥非要问她,她又不好不说实话。说了实话,还要被阿年哥这样笑。陈萱眯眼盯着魏年笑的前仰后合的模样,也不知魏年傻笑个啥!陈萱说魏年,“成天总说别人笨,好像你多聪明似的。你笑什么呀笑,有什么好笑的?”她一点儿不觉好笑。
魏年一手撑着小炕桌儿,笑的直不起身,直摆手,“你可别招我笑了。”还问他笑什么?他笑一物降一物。
“别笑了,我有件事想跟阿年哥你商量。”
“说说看。”魏年稍止住笑。
陈萱瞪一眼魏年那花枝乱颤的样儿,认真的说,“阿年哥,咱家的香椿树开始抽芽了,这香椿芽儿,第一茬儿是最香气浓郁的。我想着,给文先生和焦先生家都送些。你说好不好?我心里总觉着,人家两位先生待咱们都挺好,咱们虽没什么贵重东西,这也是咱们的心意。可又担心,就送一把香椿芽儿,是不是显着简薄?”陈萱就是这样的性子,别人对她的好,她都清清楚楚的记在心里,一时一刻都不能忘。
“这有什么简薄的?你不晓得,咱们院儿的这株香椿,因年头儿长,抽芽儿的时间也早。我听说,香椿抽芽儿一般都得谷雨,如今这刚刚春分,就开始抽芽儿。现在外头市面儿上的香椿芽儿,多是洞子货。洞子货也新鲜,只是哪里比得了咱家这株老椿。洞子货卖的可不便宜。再说,文先生、焦先生都不是拘泥人,你也说了,这是咱们的心意,东西不论贵贱,心意在这里了。放心吧,两位先生不会嫌弃的。什么时候你摘下来,放到个干净的竹篮里,你写张卡片,我叫人送去。”魏年还提醒陈萱一声,“许叔叔那里也别忘了,他也爱这一口。”
“这我怎么能忘,咱两家住的近,我都是当时摘了,当时就送去的。香椿芽儿都是越新鲜越好吃。”把香椿的事儿商量好,陈萱再不肯耽搁半点儿时间,学的似乎比以往更加带劲儿不说,她还瞧着时间,一直学到把商量事情占据的时间补上,这才休息了。
躺在炕上,入睡前,陈萱想,阿年哥问她是如何忍魏老太太魏金碎嘴的。
老太太和大姑姐碎嘴的事,陈萱虽能应对,还真没认真想过这事。陈萱就是觉着,她这么忙,每天要种草莓,要学习新知识,以后要成为有学识的人。每每想到自己的理想,陈萱就觉着,那些上辈子让她心惊胆颤的碎嘴子,那些在上一辈子让她畏惧的人,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67章 时代
陈萱手巧, 这一开春儿, 抽芽儿的不只香椿,路边的柳树也发了嫩芽, 陈萱掐些嫩柳枝回家, 捋下嫩叶, 用柔嫩的柳条编了好几个小篮子。一大早上起床,陈萱先去树上摘香椿芽儿,趁着有露水的时候摘, 据说香味儿最好。陈萱留下自家吃的,先趁着早上给许家送一份。陈萱送了香椿芽儿,门也没进, 笑道, “新鲜吃味儿才好,婶子,我得回去做饭,就不进去了。”
许太太很重礼数, “哪里差这么点儿功夫,总得把篮子腾给你。”
“这是我胡乱编的,昨儿路边掐的柳条子, 一道送给婶子玩儿的。”陈萱笑的露出牙齿,送了香椿, 她就回去做早饭了。
至于文先生、焦先生那里的香椿芽儿, 是魏年起床后叫铺子里的伙计送的。
焦先生那里回礼了一篮子藤萝花, 文先生那里则是一张信笺, 上面写着今年沙龙没见魏年陈萱过去,让他们有空只管去,沙龙里来了许多新青年,一起畅谈古今,乃是乐事。
陈萱想着,过了年一直忙,先是魏银的亲事,后来又是草莓的事,的确好些天没去过文先生的沙龙了。陈萱没想到的是,文先生这样的人物,竟然还记得她和魏年。哎,怎么说呢,陈萱怪高兴的。
陈萱一整天都是喜滋滋的,尤其没想到这藤萝花还能做吃的,魏金叫人把这藤萝花取一半,送到糕点铺子去,出钱让糕点铺子用陈年的老猪油做藤萝饼。陈萱倍觉新奇,把心里话说了出来,“我原来以为这是插瓶儿的花,竟还能做吃的?”
魏金将嘴巴撇出个对陈萱无知的鄙夷,“这都不知道,春天藤萝饼很有名的,除了藤萝饼,还能做藤萝粥、裹了面糊炸藤萝鱼儿吃,味儿也好。”
“大姑姐知道的可真多。”陈萱讪讪。
“这还用说!”魏金道,“这藤萝花就得现从花架子上摘下来的时候才好吃。哎,看你这笨样儿,也不像会做的。大弟妹炸的藤萝鱼儿也不好,你跟阿银今儿不是要去学画花样子么,晚上我露一手,炸藤萝鱼儿给你们尝尝,也叫你们开开眼。”
陈萱觉着自己倒能摸着一点儿魏金的脉了,又大着胆子说了一句,“那我们可有口福了。”
“这还用说。”魏金又高高在上的撇了下嘴,絮叨起魏银学画画的事来,“那花样子,不自小描到大,还用花钱再去学,这可真新鲜。”
魏银懒得理大姐,跟魏金也说不明白画画跟描花样子的差别。魏年提早去画画的班里帮魏银看过了,觉着还可以,就先交了一个月的学费。今天是魏银头一回去,虽然有陈萱陪着,魏银这辈子第一次上学,心里怪紧张的。光早上换衣裳就换了三回,最终才定了一身藕合色的高领滚边儿旗袍,梳两个油亮亮的麻花辫,俏丽极了。盯着魏老太太屋里的红木老座钟,待出门的时间到了,魏银就叫着陈萱出门去了。
惹得魏金又是的回嘀咕,这回倒不是嘀咕魏银,是嘀咕陈萱,魏金原想陪着魏银去画画。倒不是魏金多乐意去,她是不放心魏银,怕魏银出门受欺负。结果,魏银这不识好人心的,硬是不叫魏金陪,把魏金气坏了,觉着魏银没眼光,陈萱这样的老实头,她见过学堂长什么样儿么?在外能顶什么用啊!
呃,老实头陈萱的确也是头一回到学堂里来,其紧张程度,不亚于魏银。好在,老实人有老实人的办法,陈萱很会摆出木讷脸。当然,陈萱自以为是木讷脸。她以前那种低着头闷不吭气儿的模样,是挺木讷的。可自从听了魏年的话,陈萱不论多么的紧张害怕,从来不会轻易低头,她现在都是习惯性的昂首挺胸,于是,再加上陈萱一脸的不苟言笑,连画画班的林老师见着陈萱都有些拘谨。
魏银是第一次来,又生得这样杏脸桃腮的美貌,林老师是个很庄重的人,但,谁不喜欢相貌好看的学员呢。林老师给姑嫂二人介绍了一回班里的情况,基本上都是初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