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势倾轧的打击,而长久时日下来,这些人早已将当初的风光遗忘,可是没有想到现在大炎书斋竟然将当初他们的科举试卷收录进去,让所有购买过答卷集的士子知道他们,尤其是他们参回宴会时,听到他人一口道出其为某某年的状元等之时,这仿佛让他们失去已久的风光又回来了一般,而这能不让他们热捧么?
即使明知道买回来对自己的用处不大,但是可以留着给自家孩子将来见识自己的风光也是好的啊,又或者送给自家的亲族,让他们知道自己当初的风光也是不错的,总之不管为了什么,这些“三鼎甲”的官员也陷入了购买的热潮里了。
有了这科举题集的热潮,大炎书斋是彻底地在京里闯出了名声,其他书斋不是没想着效仿,但是即使他们能像大炎书斋一样印刷出一样的科举题集,也是争不过的,不为别的,只因为成本做不到像大炎书斋一样低,自然售价也就竞争不过大炎书斋了。
编制这两套科举题集对陆泽轩并不费什么事情,只是花了点儿时间而已,因此陆泽轩在编完这两书籍之后就对科举的经义进行了详解编制,这件事花费的时间倒是比两套题集所花费的时间要略长一些,但是最终出版的时候却正好赶上了“三鼎甲”科举答题卷热潮消散的时候。
这套经义详解的出版,就更是轰动了京里的文人学子了,针对其中的白话文般的解释,有赞同的也有异议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昊安公子则是在京里彻底出名了,大家都在讨论这位神秘的昊安公子究竟是谁,想要与他一同探讨书中的内容。
可惜的是不管文人学子是下战书还是写邀请函到大炎书斋,请大炎书斋转达这些邀约至昊安公子,都始终没有人见过昊安公子的面。
与此同时,承恩侯府与沈家已经走了“三书六礼”的大半流程,定好了婚期,就差最后的迎亲了。而在这期间承恩侯府给沈安荷下的聘礼到是让沈府的女眷们很是羡慕。不管是聘金还是其他的礼金盒等,都是可以说是在京里也是顶极规格的,而这聘金的多少往往代表着男方对女方的重视程度,承恩侯府在沈安荷已经失身的情况下仍然送如此重的聘礼,可见承恩侯府对沈安荷的满意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