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陶大柱上门闹事被打脸后,宋哲浩总给文晓秋一种突然成熟的感觉。
过去的宋哲浩,给她一种阴郁,压抑,内心包袱太多的感觉。
可昨天的宋哲浩,自信,果断,沉稳,而且更有种蔑视一切的气势。
这突然的转变,让文晓秋有些匪夷所思,她也自己劝慰自己说,也许陶大柱的逼迫,让宋哲浩瞬间成熟了吧!
不管怎么说,她那个小小丈夫,终于长大了。
宋哲浩第二天醒来之后,没有像往常一样钻进书房,而是趁早出门逛了逛。
像宋哲浩所在的这种村庄,在当时那个朝代的北方大地上遍地都是。
普通百姓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重复着枯燥繁重的劳作,但是所收获的粮食,大半部分要上缴给地主和朝廷,所以日子过得非常清苦,食不果腹也是家常便饭的事儿。
宋哲浩在村子里走了走,看到路上来来往往的村人,嬉笑玩闹的孩童,都穿着缝满补丁的衣服,脸上也是面黄肌瘦的,毫无不半点生气。
宋哲浩清楚,目前陶姥姥已经接回来了,一家人算是刚刚安定下来,现在最要紧做的,就是填饱一家人的肚子。
宋哲浩围着村子逛了一圈,看到村子周围都是田地,田地也都是些薄田,每年的粮食产量不高,要想靠地吃饱饭,那可真是天方夜谭。
瞧了瞧本村的地,宋哲浩立马放弃了靠地吃饭的想法。
在这个古代世界的王朝里,社会阶级有严格的等级划分,按照所从事的不同职业,大致划分为了士农工商四个等级。
农人,算是比较靠前;而商人,觉得他们不从事生产,所以一向不受待见。
不过,作为一个穿越人,宋哲浩可不会被这种观念所束缚,他想在这个世界,唯一吃饱饭的办法就是经商。
下定主意,宋哲浩就回家吃了饭,然后去了附近的几个镇集,看到清清凉凉的集市后,便又起身去了州城的集市里。
州城的集市,规模大了许多,街上的人川流不息,两旁的商铺鳞次栉比,摊贩们更是多不胜数。
十三岁的宋哲浩,抬起稚嫩的面孔,目光紧紧锁住了一个生意清冷的摊子,脸上渐渐浮现出满意的微笑。
宋哲浩心里断言道,这个摊子到了自己手里,不出一年,就能用它挣出一栋商铺来。
然后,宋哲浩掂了惦口袋里的三锭银子,缓缓走向了那个摊位。
五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