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441章:拜访孟子</h1>
魏王遫八年十一月前后,宋国参与对齐国的瓜分,止步于莒城。
当然,这是目前出任宋国大司马的蒙仲的考量,他认为,与其盲目地继续吞并齐国的土地,不如以消化已攻取的土地为主,毕竟宋国截止目前为止已攻取了齐国五分之一的土地,相当于令宋国增加了超过四分之一的面积,这已足够让宋国消化上好些年。
仔细想想,宋王偃这些年对外扩张所攻取的土地才有多少?还不及这次的一半,而这次宋国几乎毫不费力地就得到了相当于宋王偃数年对外扩张约两倍多的土地,这还有什么不满的呢?
但宋国的将领们,倒也不是人人都像蒙仲那般理智,比如戴不胜,他就多次劝说蒙仲带领他们继续北伐,至少要攻下莒城。
为何戴不胜如此重视莒城呢?
原来,此时的齐王田地因为五国联军讨伐的关系,已经从临淄逃到了莒城,也不晓得是觉得莒城能够抵御燕国与宋国的军队,还是准备继续外逃。
而戴不胜的想法就是抓住齐王田地,让他为这些年施加给宋国的战争付出代价。
面对戴不胜的劝说,蒙仲问他道:“抓住了齐王田地,你打算怎么办?”
“当然是杀了他。”戴不胜毫不犹豫地说道。
听闻此言,蒙仲微微笑了笑,忽然问道:“你知道楚怀王么?”
戴不胜睁大眼睛:“我当然知道。”
蒙仲点点头说道:“楚怀王本是一名昏君,先是被秦国的使者张仪所欺骗,以所谓的‘六百里商於之地’断绝了与齐国的邦交,还几度派人公然羞辱齐王,彻底断绝了与齐国的交情。随后,又发动倾国之战与秦国打仗,死了不计其数的楚人,导致楚人恨楚怀王入骨。可因为后来楚怀王在前赴秦国求和时拒绝割让楚国的国土,因而客死他国,楚人反而淡忘了对楚怀王的恨意,转而憎恨秦国。……今齐王田地,于内遭齐人憎恨,于外遭各国嫌弃,可若是这位昏君落到我宋国手中,且我宋国将其杀死,你觉得会不会再次发生类似楚怀王的故事呢?”
“这……”戴不胜面露犹豫之色。
笑了笑,蒙仲又说道:“所以说,让齐王田地活着吧,他活着,齐人只会继续憎恨他,将国家破碎的责任通通归于这位昏君,但倘若这名昏君死在我宋国手中,齐人或就会将这份恨意转向我宋国,继而抗拒我宋国对琅琊郡的统治。”
戴不胜恍然大悟,于是不再提继续攻打莒城,宋国的军队止步于鄅城一带,不再继续向北。
几日后,宋国太子戴武从彭城来到了鄅城。
太子戴武的突然来到,让蒙仲感到有些纳闷,误以为戴武也是不满足于现如今所攻占的齐国土地,因此他向戴武解释了一番原因。
没想到戴武却笑着说道:“戴武并非为此事而来。”
不是为了这事?
那是为什么?
蒙仲十分惊讶。
于是戴武便对蒙仲说道:“戴武欲赴邹国求见孟子,希望卿能与戴武同行。”
得到诸师兄的谅解后,蒙仲拱手说道:“我想见见夫子,不知是否方便?”
公孙丑想了想说道:“我带你去试试吧,夫子精神不佳,切莫大声说话。”
蒙仲点点头。
片刻后,公孙丑与诸儒家弟子领着蒙仲来到了孟子的卧居,当时蒙仲便看到孟子躺在床榻上,双目半睁不睁。
看到这一幕,蒙仲皱起了眉头。
要知道,孟子对他是很喜爱的,倘若得知他前来探望,此刻肯定会睁开眼睛与他说话,但此刻孟子的双目却是半睁不睁,这就说明这位老人眼下精力不继,处于昏昏沉沉的状态。
一位年近八旬的迟暮老人处于这个状态,这可不是什么好的征兆。
蒙仲与公孙丑对视了一眼,二人无声地交流了一些,旋即,公孙丑轻轻走到孟子的床榻上,低声徐徐说道:“夫子,蒙仲来探望您了。”
足足过了四五息的样子,孟子的双目这才逐渐睁开,略显失焦地看向站在床榻一侧的蒙仲,继而双目逐渐变得有神起来。
“阿仲……咳咳咳,来,扶老夫一把。”
在孟子的示意下,蒙仲赶紧上前,与公孙丑一同搀扶孟子,让孟子能靠坐在床榻上。
此时,孟子拍拍床榻的边沿,示意蒙仲坐下,旋即拍拍蒙仲的肩膀笑着说道:“你在西河的事,老夫……咳咳,老夫听说了,出色,很出色!当今能令秦国妥协屈服的人,十分罕见,而其中……有你……咳咳咳。”
说着,他困惑问道:“说起来,你怎么会来邹国?”
蒙仲遂轻声解释道:“回夫子的话,我如今在宋国担任大司马,助宋国讨伐齐国……”
“大司马?”孟子困惑问道:“你不是在魏国仕官么?怎么会出任宋国的大司马之职?”
蒙仲便解释道:“因得知宋王与太子不和,弟子在结束西河之战后,便立刻赶奔宋国……”
然而,孟子越听脸上的困惑之色却越浓:“宋王与太子不和?”
见此,蒙仲好奇问道:“夫子不知宋国最近发生的事”
孟子摇摇头,转头看向公孙丑等诸弟子。
公孙丑解释道:“老师近期身体状况不佳,因此弟子等人不敢让老师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