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页(1 / 1)

易申:“……”抱孙女然后呢?然后去北夷和亲?

——等等!易申突然灵光一现:这不会才是江朝皇室生不出公主的真正原因吧?

四代只出一个的公主,皇帝都能拿去与蛮夷和亲,换了是她,她也不想投胎到皇家做公主啊!

说什么享受万民的供奉——

放屁!难道皇子没有享受万民供奉吗?他们怎么不叫皇子远嫁蛮夷呢?易申记得,江朝周边的几个附属国家,有女儿可以继位做首领的,那样的国家,让皇子嫁过去不是正好?

末世女生了二十多个皇子,当时的皇子多得连封地都不好找,送去别国当驸马不正好是废物利用?

可是他们谁也没这么想过。

明明同样的被万民供养,甚至皇子享受的资源比公主要多得多,为什么一涉及到两国邦交,就一定要公主远嫁?

易申的思绪不知不觉地飘远,一时间忘了附和皇帝的话。好在皇帝自说自话,很快便选定了几个人选。

“工部左侍郎的孙女,刑部尚书的孙女,太常寺卿的孙女……”他说着说着皱起眉头:“他们怎么这么会生孙女!不行,朕要去看看年龄大些的女孩儿,朕要给祁玉纳太子良娣!朕要抱孙女!朕一年也等不及了!”

易申默默地望天:祁玉,你保重!希望你不要被太子良娣们击垮,希望你能撑到及冠吧。

皇帝挑挑拣拣,为宋祁玉选定了正妃和两个侧妃的人选。

“今年纳良娣,明年抱孙女”只是他的一个美好设想。宋祁玉是他亲儿子,而且今年才十二岁,他再着急也不会用儿子的身体开玩笑。

不仅不能有良娣,而且在太子十六岁之前,皇帝是恨不得东宫里一个宫女都没有的。

他看好宋祁玉的妻妾人选,便又开始操心宋祁安的婚事。

“安安的夫家也要好好地选!”皇帝语重心长地对易申说,“最好早点定下来,定的完了,朕怕那群兔崽子偷偷纳通房!”

易申敷衍地点头:“是是是。”

皇帝又忧心忡忡起来:“不行,早定下来还不够,朕得去打听打听,谁家里不让纳妾的。若是可以纳妾,就算没有通房,以后纳了妾安安也要受委屈——要么明天梓潼召见几个外命妇,试探她们一下?”

易申继续敷衍:“好好好。”

皇帝没有发现易申的敷衍,继续说道:“唉,太|祖怎么就没定下个驸马不许纳妾的律条呢?太宗中宗修改律法,也不记得改这条。朕现在改,有些来不及了吧?修改律法至少要几年,到时候菜都凉了。”

易申:“对对对。”

皇帝仍旧没有发现易申在敷衍他。他忧心忡忡地离开椒房宫,去找德妃睡觉去了。

如果有可能,他还是希望多几个儿子。

多子多福嘛!

还好他没有在易申面前提起这四个字。

在系统坚持不懈的催生之下,易申已经对这四个字ptsd了。她现在听到“多子多福”,下意识地就想抄起手边的家伙把对方砍死。

就凭皇帝那个武力值……

可想而知,他逃过了一劫,还是很可能必死的劫。

在皇帝与数名臣子谈心,易申也装模作样与数名外命妇交谈过后,皇帝艰难地为宋祁安定下驸马人选。

英国公的小儿子,比宋祁安大一岁。

英国公只有国公夫人一个女人,他的小儿子不能继承爵位,娶了公主以后,儿子可以继承公主的爵位,想来会用心对待宋祁安的。

皇帝和英国公透过气,又让易申召见英国公夫人进宫试探,在得到“四十岁无子方可纳妾”的承诺之后,皇帝终于放下心来,准备给两个孩子赐婚。

谁知明旨未发,边关便出了事情。

北夷王子哈穆尔率领三千骑兵,七千步兵,大军万余人,向江朝边塞漠北城发动攻击。

边关告急,皇帝立刻把心思从儿女婚事上移开,召集朝臣商议对敌之策。

江朝重文抑武,即便商议军事,在场的也是文官居多。

户部尚书首先哭穷,说去岁江南旱灾,皇帝仁慈减免赋税,所以国库空虚,承担不起大军出征的粮草。

兵部尚书也忧心忡忡,说如今将军们都已经年迈,而小将们年少,恐怕无法担当起出征的重任。

太尉也跟着叹气,说最近几年的武科,选上来的武状元连六石弓都拉不开,让这样的人出征,只能灭自家的锐气。

武官们倒是想出战,毕竟不打仗的话,他们一辈子也没有升迁的机会。但只要他们开口,便会被户部官员“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怼回来。

武官们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让他们引经据典骂回去,比让他们胸口碎大石还难。骂街他们倒是会,但皇帝面前,怎可口出脏话?

所以他们一个个面红耳赤,被挤兑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最后的主意还是要皇帝拿。皇帝不想不战而退,他最终还是派出了一名主将三名副将,加上一群监军,调遣五万人马,去支援边关。

一月后,漠北城失守。

主将阵亡,五万士兵死伤过半,一个监军连夜奔回京城,向皇帝哭诉北夷军队的悍勇无双。

满朝震惊。

身处后宫的易申问讯也非常震惊。

只是她震惊的内容和前朝有点不一样。

最新小说: 不要我的时候请一并杀死我 大王万万不可 游猎 佐和与浅野(GL) 心动逢时 一无所知(纯百) 父可敌国 有娃后开始恋爱gl(纯百) 狼牙兵王 无词歌(abo姐妹骨)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