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听见晏郎中的叫喊,迟疑了一下。
不过姜宜凝已经拿出针灸,一针往小孩子手上的后溪穴扎了下去。
她手法娴熟,运针如风,同时又扎了三针,分别往孩子的下都穴、大椎穴和合谷穴扎了下去。
老太太也顾不得晏郎中的叫喊,瞪大眼睛看着姜宜凝,觉得她好像很有本事的样子。
姜宜凝凝神捻着针,不断探查小孩子的穴位,同时感觉他体温的变化。
三分钟后,小孩子哇地一声哭起来,小腿也开始乱蹬。
精神了。
老太太没想到姜宜凝还真有本事!
她心里那一丝犹豫和踌躇消失了,用全幅精力配合着姜宜凝。
姜宜凝一直给这孩子扎了半个小时的针,才把四根针全部取下来。
这时孩子喉咙里的扁桃体发炎已经完全消褪了。
因为本来就只是初始阶段,姜宜凝的针灸手法出神入化,对付这点小炎症手到擒来。
孩子身体舒服了,也不哭了,抬头看着他奶奶,第一句话就是:“……阿婆,毛豆饿了,想吃东西……”
“毛豆侬没事?毛豆侬好了?!”老太太颤抖着手,摸了摸孩子的头。
因为之前孩子一直说喉咙疼,吃饭吃不下,后来连话都说不出来。
现在能哭会闹还想吃东西,那是真好了。
扑通!
老太太抱着小孩子跪在姜宜凝面前,给她磕了一个头。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112606:00:02~2020112706:00:0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summer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3章名声打响了
姜宜凝都没来得及躲开。
她笑了笑,无奈地把老太太扶起来,说:“您看着他,我去给他煎药,他还需要吃点中药,不然不能好彻底的。”
“没问题没问题!要不要阿拉去帮忙?”老太太现在对姜宜凝言听计从。
“不用了,您就记得欠我一捆柴火。”姜宜凝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是借我三姑婆家的柴火和灶房煎药,所以……”
“知道的知道的!”老太太一脸高兴,笑得脸上皱纹挤成一团,“等他爹娘回来,吾告诉他们给侬捡柴,捡两捆,不,三捆!”
姜宜凝笑着摇摇头,“不用那么多。”
然后迈着欢快的步伐去灶房给小孩子煎药。
灶房里有她准备好的煎药吊子,放了药材进去,三碗水煮成一碗水,这药就煎好了。
她用一块厚厚的棉布垫着手,拎着药吊子倒出黑黑的药水,端出去给毛豆喝。
一碗药下去没多久,毛豆的脸色更好了。
等他和老太太离开韩家,回自己家的时候,已经是活蹦乱跳了。
毛豆的爹娘一大早去田里收水稻,一直担心孩子。
昨天晚上毛豆就不舒服,没吃晚饭,哼哼唧唧一晚上没怎么睡着。
他们早上离家下田不久,毛豆就蔫得不行了。
这些情况他们都不清楚,还是晚上回家之后,毛豆的阿婆给他们说了全部情况,两人才吓出一身冷汗。
毛豆的娘听说是村子里新来的姜大夫治好了自家儿子,还不用和晏郎中一样动不动就要他们卖田卖地,而是只要一捆柴火,顿时感动得不得了。
她抹着眼泪说:“姆妈,人家说只要柴火,侬就真的只给柴火啊?灶房还有去年留下的半袋糯米,阿拉一直舍不得吃,就送给姜大夫吧。不然阿拉就只有把田地卖给晏大老爷了……”
毛豆的爹也点点头,一脸感激地说:“一捆柴火实在太少了,人家好歹救了毛豆的命,毛豆可是阿拉家唯一的孩子。就听毛豆娘的,给她送半袋糯米吧。”
那个袋子其实不大,半袋糯米也就三斤左右。
老太太也知道一捆柴火是拿不出手,而且姜宜凝并没有借机敲诈,让她印象非常深刻。
她是个吝啬的人,这时也难得大方地说:“好,那就送半袋糯米,再加两捆柴火。她救了咱们毛豆的命,以后阿拉可也要在村子里帮她说好话!”
因此这家人第二天一大早就扛着三捆柴火,拎着半袋糯米,趁着早上村子里那条青石板路上人多下田的时候,热热闹闹来到姜老太太家。
姜宜凝这个时候才刚刚跟锵锵吃完早饭,带着他坐进医棚里。
毛豆的父母一下子在院门外的青石板路上给姜宜凝跪下,大声说:“谢谢姜大夫救阿拉毛豆!姜大夫真是活菩萨!如果不是姜大夫,阿拉家的田地都没有了!姜大夫这么好心,只要阿拉家一捆柴火,阿拉不能占姜大夫便宜,这还有三斤糯米,三捆柴火,谢谢姜大夫救毛豆一命!”
农村人不会文绉绉地咬文嚼字,但把事情说得很清楚。
路过的村人扛着锄头,好奇地打听。
毛豆的阿婆拉着毛豆的手跟在自己的儿子媳妇背后,一路跟人讲昨天是怎么回事。
等到了姜宜凝的医棚外面,几乎整个南嘉村的人都知道了姜宜凝医术又高,看病还比晏郎中便宜很多。
他们挤在姜宜凝医棚外面的青石板路上,都是很激动地问她:“姜大夫,看病真的不需要卖田卖地吗?”
姜宜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