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1213】无意偷听(三更)</h1>
“怎么请不起?他还能叫出天价了?”
周教授不以为意。
“呵呵,那你可就不知道了,像他们这样的,如果帮人鉴宝,那必定是有熟人介绍,或者人家出了天价。”
“就节目组那抠抠索索的样子,出得起这个数,顶天了。”
录制一期,刘云生比了个“五”,五万。
五万,就算对方看在董老的名头上,给十万,但也不足以让人家出一次山的。
“还有,到了他们这个阶段,已经不缺钱了,钱财都是身外之物了,所以,他们更爱惜自己的羽毛,绝对不会做落人诟病的事儿。”
刘云生自己就在这个鉴宝栏目里,自然也知道里面添了不少水分。
比如,一个农村老汉报名参加鉴宝节目,在家里带了一只瓦罐。
他们想挖掘的不是这个瓦罐的年代价值,而是通过这个瓦罐,讲述出来的故事。
比如,那个灾荒年代,全家的铁锅都被没收了。
年近七十的奶奶,以前是地主家的小姐。
唯一的爱好就是插花。
家里的贵重花瓶,都被没收了,也就这一瓦罐,人家看不上眼,所以留下了。
奶奶见没锅煮饭,就放弃了她隔三差五在外面采一捧野花,或者折几根绿枝回来的爱好,把瓦罐拿出来,给我们煨了一锅也鸡汤。
那野鸡,是大半夜,爷爷去山上套的。
我们一家,已经大半年不见一点荤腥了。
全家人靠着那一锅野鸡汤吊住了命。
结果呢?
瓦罐煨汤还被邻居举报了,说我们占用公家财产。
毕竟,野鸡也算是公家的,那时候叫做割尾巴。
最后,瓦罐里的汤被端走,只给家里剩下了这么一只瓦罐。
那只瓦罐保存至今,是对老人的一份念想。
总之,故事要编造得好,才会有人看。
越催泪,越能引起共鸣。
当然,有的故事也是真的,不全然是编造。
可如果故事情节不够生动,节目组还是会要求润色加工。
这就是节目效果。
但如果你请的是董老,你要让人家配合你,他愿意吗?
他是什么身份,岂会受一个节目组辖制?
到时候故事没编好,漏洞百出,被他当场拆穿了怎么办?
她这么一说,周教授也知道了,确实有自己考虑不周的地方。
第一个,他轻视了董成瑞。
他把董老当成和他自己一样的人了。
有半吊子的水平,沽名钓誉,靠着吹捧,走到了高位。
却不知道,真正有才学的人,往往都是低调的,谁会去做电视节目呢,又不是迫于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