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锦海是京都薛家的独生子,薛家是靠实业发家,对薛锦海很是看中,十多岁时便被送到了国外。家里人本想让其定居国外,可惜薛锦海不想,在读完博士后便回了国。
刚回国时,薛锦海曾有一段时日在家中企业任职,但也只做了不到半年便从家族企业里脱离,与此同时,同薛家的关系也在那个时候开始恶化。
至于为何会恶化,于当归没有查出来,只知道这薛锦海离开前同家里人做了个三年对赌,如今,只剩下一年。
再之后,薛锦海便开始辗转于各大中小企业,不到两年时间,先后共在五个企业中任职,但最长的也不超过半年。
这种看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职场履历若是放在现代定然是被各大老板所不喜的,只会一致认为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在自家企业里呆得太久,更不会对自家企业有归属感,所以,更多人在看到这样的履历后会大手一挥,人都懒得一见便将其拒之门外。
不过,于当归却从薛锦海这里看出了一些本质不同,这还要得益于王厂长之前对薛锦海的评价。
不愿屈服妥协旧制,希望能够吸取西方某些先进制度中的精华将企业重新打造,这种精神在当前社会是最为紧缺和宝贵的。只可惜,许多人受多年的习惯桎梏,不愿去蹚前方那些看不到的风险,这种做第一个吃螃蟹人的事情还是让别人来吧!
万一,螃蟹没吃到,嘴巴被咬破了怎么办?
薛锦海努力了两年,然而,两年过去却不见任何成效,自己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