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272节</h1>
左挑右选,研招办的老师总算将五十个学生挑选了出来,把之前已经填好的录取通知书拿到一边,又数了四十五张空白的录取通知书,一边盖章签名,一边同苏禾说,“苏教授,今年这些学生的质量都不错,咱们本校的那几个学生自然不必多说,水平毋庸置疑,京城理工大学和苏南金陵大学的那些学生也不差,有好几个学生的笔试成绩比咱清大机械系自己的学生都高,你今年算是捡大便宜了!”
苏禾笑了笑,道:“学生质量高,将来带的时候也省心一些。这就没有什么别的事情了吧,如果没有的话,我就先回去了。”
研招办的老师想了想,还是例行公事地说,“苏教授,你这次属于超额招生,需要填一张表格,登记一下自己手中的科研经费情况,研招办这边得确保招收在你名下的学生都能有足够的实验预算。”
苏禾反问,“我还用得着填这个?”
“我手里的科研经费多到花不完,不说这次才招了五十个学生,就是一次性招五百个,那我的学生也犯不着为科研经费的事情担心。未来城的科研经费足够,如果我招收到的这些学生足够优秀,那莫说是几万几十万的科研经费,就是要一百万一千万,那我都会大力支持。”
研招办的老师被苏禾的口气吓得噎住了,她脑子转了好久才回过神来,咂摸咂摸嘴,从书桌抽屉里拿出一张表格来,又给苏禾递了一支笔,“那您也还是填一下吧,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等苏禾把表格填好,确认无误之后,研招办的老师这才去忙别的事情。
研招办的招生工作很快就结束了,因为苏禾大力扩招的缘故,今年研招办招收的研究生人数约莫有往年的三倍那么多,录取通知书都比往年多出很厚一摞来,一张张录取通知书寄了出去,研招办的工作总算尘埃落定,她们可以暂时放一个假了。
等再过一个月,新生们来学校报到之后,研招办的工作才会重新启动。
机械系这边如此,医学系自然也不例外,唯一的差别就是苏禾没有在医学系搞扩招,但是医学系内因苏禾而掀起的风浪却一点都不小。
为什么呢?
因为即将在十二月份办法的诺贝尔医学奖。
既然诺贝尔奖基金委的人都已经公开承认了苏禾即将获得‘诺贝尔双奖’的消息,那这件事便等于是板上钉钉,跑不了了。
诺贝尔和平奖是授予个人的,没人敢染指,但是诺贝尔医学奖不一样,人家诺贝尔奖基金委的人说的明明白白,医学奖的授予对象是清大医学系苏禾教授的研究团队。
在研制‘百疫消’的时候,清大医学系连组建都没有组建出来,苏禾更是孑身一人,连打杂的人都是她从机械系拉的,哪有什么研究团队?
如果非要说有,那同她一起去青州港博仁医院划水的张青霉能算是一个,可是加上苏禾以及打杂的彭锦程在内,整个研究团队一共就三个人,这样说出去会不会有点寒碜?
在得了空闲的时候,苏禾也会抽时间想这个问题,她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注定要有人从她这里蹭光,为什么不便宜自己的团队?
给未来城忙前忙后的顾长铮得算是团队内的一个成员,直接关系到科研报账工作的彭锦程也算是团队中的一个成员,还有帮她在博仁医院带本科生写论文的张青霉也算是一个,再加上她本人,一共四个人,可诺贝尔基金委给出来的团队最大人数是十四个,还有十个空余名额。
苏禾在犹豫,要不要去京大和清大医学系问一下,那几个跟着她做本科毕业论文的学生考上研究生了没有?
如果考上研究生的话,苏禾倒是可以让那几个研究生也跟着她一同去斯德哥尔摩蹭一下诺贝尔医学奖的光辉。
在苏禾这边还没有做出决定的时候,清大医学系新招到的那些副教授和讲师们就吵翻了天,个个都争先恐后地给医学系科研办提交立项申请。
那些讲师们大多数都是荣誉从海外名校挖掘回来的博士毕业生,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他们在做事方面要大胆多了,直接同科研办的人说,他们想要进入诺奖大佬的团队进行科研工作,希望科研办能够解决一下。
对于刚刚任教的年轻讲师来说,清大医学系是有规定的,这些新人必须在‘正教授’职称的老师团队里从事够一年的科研工作,然后才具有成立个人课题组以及研究室的资格,这也就意味着荣誉挖来的那些年轻讲师们都必须找一个教授,好将自己挂靠出去。
清大医学系刚刚组建,不论是教授、副教授、还是讲师,都是荣誉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从各地挖来的,可以说除了苏禾这个名誉系主任之外,其他人都是清大医学系的萌新,那些讲师们怎会放着一个诺奖大佬的团队不挂,而是去找一个科研实力据说也不错,但实际上有几斤几两还需要时间来验证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