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里怀瑾最好是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事,不然她把他逮回去就砍了他的狗头!
她眼睁睁地看着相里怀瑾直接撞开一扇房门钻了进去,也很快意识到他是去做什么的。
因为那门一被撞开,孩子的哭声瞬间被放大许多。她没听错,是有小孩在哭。
姜莞低低骂了句“麻烦死了”,果断闪身跟了进去。
窗檐上趴着个看上去一岁大点的孩子,正被风吹雨打地放声大哭。从姜莞的角度看这小孩几乎悬在空中,整个身子只有一点扒在窗台上。
相里怀瑾已经直立起来,缓缓向着窗边去,生怕惊动小孩害他摔下。
姜莞同样小步挪动跟着过去。
一阵风至,小孩被风吹得迷住了眼,停下哭泣打了个嗝,抬起瘦巴巴的手要去揉眼。就是这一抬手,重量倾斜,小孩头朝下栽去。
姜莞反应快,相里怀瑾却反应更快。
他一下跃出窗外,双手拉住小孩的腿脚。
姜莞扑了过去上半身在窗外,双手抱住相里怀瑾的一条腿。
狂风大作,将她的帷帽几乎吹掉。在雪雪轻纱飞舞中,她看到相里怀瑾头朝下还有余裕冲她回头笑,可见他颈椎极好。
姜莞又冷又气,不明白自己怎么要蹚入这浑水中。她低眸瞧了眼客栈下滔滔水流,思忖起这时候直接松手相里怀瑾摔死的可能性是多少。
她脑子好使,身子却是不爱锻炼的,就这么抱着人腿的须臾功夫,她已经累得双臂生疼,直想放弃。
她就不该管这作死的小孩儿!更不该管救人的相里怀瑾!
姜莞后悔极了。
零零九看见她电光火石之间的举动陷入沉默,人在下意识时候的反应最骗不了人。姜莞虽然平时嘴巴坏极了,可看到小孩摔下去时,她第一反应是要救人的。虽然阴差阳错救了相里怀瑾可能让她心情极其糟糕,恨不得在此时松手放人。
可它看见她是想救那孩子的。
它好像有些明白为什么女主爱和姜莞在一起玩了。
索性后面的百姓们跟上来也快,见到这一幕顾不得惊讶,赶紧过来帮忙。
姜莞终于能够松手,一张脸臭到极致。沈羞语和主簿以及其他凑不上前的百姓们簇拥着她七嘴八舌,紧张无比,生怕她受了什么伤。
百姓们接过相里怀瑾的腿,一齐使劲儿,缓缓将人拖了上来。
人们这便看到他怀中抱着的孩子,齐齐发出一声“哎哟”。
“多亏这少年和郡主,要不然娃娃可没命了!”
“哎哟,真是叫人后怕啊!这摔下去怎么得了!”
“郡主真是活菩萨,手下的护卫也这样厉害,我根本没听见什么动静。”
”我也是。”
……
被挤在门边的羸弱女人见了孩子后不要命地挤过来,百姓们瞧见是她,都很通情达理地跟她让路。
她接过相里怀瑾手里哇哇大哭的小孩,心疼地将之一把搂在怀里掂来掂去,还用袖子为他擦拭雨水。
哄着孩子,她也没忘救命恩人。
她抬头看向相里怀瑾,眼里流露出万千感激,张口便道:“恩人,多谢你,多谢!若不是你,我们家就完了!”她说到最后终于后怕起来,抱孩子抱得更紧了些,两行眼泪从她凹陷的眼窝中淌了出来。
众人也是一阵长吁短叹拍拍胸口,既同情这孩子,又觉得他幸运极了。
相里怀瑾对眼下场景显得手足无措,回头去找姜莞。
人们看他不说话,又见他去找姜莞,顿时曲解了他的意思,以为他在暗示主要功臣是郡主。
百姓们用胳膊推搡起要对着相里怀瑾下跪的中年女人小声提醒:“王婶,还有郡主,郡主!”
抱着孩子的王婶立刻想起那位菩萨心肠的郡主,又赶到姜莞身边千恩万谢:“郡主娘娘,多谢您,谢谢您,我给您磕头!”
姜莞径直将斗篷解下丢在她身上,阻止了她下跪的动作。
王婶下意识接住披风,受宠若惊惶恐不安,倒是没法再跪。她一跪就会把这珍贵的披风弄脏,这可不行的。
姜莞一言不发,沈羞语知她脾气,明白她这时候只怕气得要命,于是聪慧出言解释:“郡主是怕孩子冻坏了,让你用这斗篷为他取暖呢。”
王婶结结巴巴:“这……这怎么能行,郡主,我们乡下人哪里能用这样金贵的东西。”她手中摸着斗篷上柔软的皮毛,十分爱不释手。但又深刻明白自己的身份,因而不敢接受。
郡主救人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她怎么能再厚着脸皮收下郡主的斗篷?
姜莞早就厌烦听小孩哭,更讨厌被一群百姓围着,她从来没有这么平易近人的时刻,更没有一下子接收过这么多炙热而朴实的谢意。
这是一种很陌生的感觉,她不喜欢陌生。
是以她径直开口:“这斗篷已经淋了雨,我不要了。我不舒服,你们莫要在这里吵我。”她强忍着没说出那句“不然砍了你们的脑袋”,自认为修养已经更上一层楼。
百姓们却很理解。他们自动忽略姜莞的前半句话,关心起她的身体来。
郡主是贵人,救了人身体不适是应当的。
“大家先离开,各去做各的事,叫郡主歇息一会儿吧。”沈羞语生怕姜莞忍无可忍,一个“刁民”脱口而出,急着把大家从现场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