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宁王党和保皇党在是战是和这一决策中史无前例的意见一致——打,必须打!
但谁去打,就成了问题。
保皇党认为莫家军是大慕的王牌军队,由莫惊风帅军出征必能大获全胜,扬我国威。
而宁王党则列举了莫家军过去几年里和承澜国的战役中失败的案例,又说了几个延浩涆对上承澜国时取得的「辉煌」战绩。结论自然就是延浩涆才是克制承澜国的最佳选择,应该将兵权交给延浩涆,让延浩涆做为主帅出征。
而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这要是将兵权给了他,他直接倒戈,揭竿而起怎么办?
照着现在得回来的消息,承澜国这一战至少得是十万规模的战役。
这样大的兵权,怎么可能交到延浩涆的手上呢?
于是保皇党骂宁王党狼子野心,宁王党骂保皇党诬陷忠良。
双方吵得狠了,甚至还有当廷动手互殴的,可谓场面混乱至极。
而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连滚带爬的跑到一舟耳边急切的说了两句什么,一舟登时脸色就变了,一贯老神在在的大内总管竟然也慌慌张张的小跑到了君珩面前,附在君珩耳边低语着什么。
君珩连听都没听完,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提着轻功便离了龙椅,连一声退朝都没来得及喊。
廷下面红耳赤的双方也是茫然,还有什么比前线战事更紧要的事呢?
承澜国都在家门口屯兵要动手了,也未见龙椅上那位失了分寸啊。
--
180打,必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