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行了,上课吧。先回一遍我给布置的练习曲。”莫言着,把钢琴让给了刘宇凡,自己则搬了一把椅坐在边上。
打开了莫言亲笔写的那本琴谱,翻开了第一页,刘宇凡开始“回课”。
莫言给刘宇凡留的钢琴练习曲一共三十条,每一条大概有两页左右,真正演奏起来每首也就是需要一分钟左右的时间。不过在这一分钟里,手指所需要的运动量却是极大的。
就拿这第一首来吧,用的是最简单的大调,主要的旋律也在右手,按这是一首最简单的曲。可弹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在曲中,莫言加入了许多的临时升降记号,而且每个音都标注了详细的指法,那些指法并不是常规指法,演奏起来十分别扭。虽然刘宇凡觉得如果换一种习惯的指法会更容易弹,但他没敢这么做。因为莫言上次留作业的时候就跟他强调过指法的问题。
从字二组的开始,一连串迅捷的十六分音符回旋上行,刘宇凡的手始终保持着紧缩的手形,因为这一段旋律中有许多都是变化音,而且音符之间都是密集排列,再加上有些别扭的指法,弹起来并不是特别顺畅。
好在左手的难度不大,只是中规中矩的半分解加柱式和弦。
弹了没过四个节,莫言便叫停了。
莫言有个“坏习惯”,喜欢打断别人演奏。一般老师在学生回课的时候,如果不是遇到大的问题,一般不会打断学生的演奏,因为训练曲的完整性也是一项重要内容。但莫言不这样,起码对待现在的刘宇凡不是这样,似乎只要微微有些不符合他的心意,就马上要停下重弹。
“看那个腕僵的,整个的力量都下不去,声音听起来干干巴巴,一点都不润。要这样,看着!”莫言就那么站在刘宇凡的身后,右手朝琴键上一搭,十指便如同“粘”在琴键上一样,灵活地动了起来。
还是那条旋律,还是那个速度,不过每个音都似乎渡上了一层明亮的光泽,有了生命一般。
看着莫言那只在琴键上“如鱼得水”般的右手,刘宇凡眼里除了羡慕还是羡慕,哪怕是每一个细微的抬指动作,都是那么恰到好处,绝不肯浪费多一丝一毫的力气,而且又是那么稳键,就算在比较快的速度下,仍然有一种不徐不疾,尽在掌握的味道。
“弹琴要动脑,要把的注意力集中到每一个动作,每一条肌肉的感觉上。要对每一次触键有预见性,预先在脑里形成印象,想象出自己想要的声音。不能随意而弹,机械地做动作,如果那样练琴,哪怕一首曲练一千遍,也不会有什么进步。”莫言做完了这段示范,站在刘宇凡身后道。
“动脑,有预见性,难道?”脑海里回味着莫言刚刚的话,想象着莫言刚刚的动作,刘宇凡似乎悟到了什么。
将右手放在琴键上,轻轻地抬起大指,刘宇凡将注意力放在掌关节处,感受着它的用力,将手指抬起,然后再落下。大指的侧面接触琴键,下落,琴键带动击弦器,敲打琴弦发声。
很奇妙的一种感觉,将动作放慢以后,刘宇凡有一种可以掌握声音的感觉,似乎那声音就是自己心里想要的,这种感觉让他觉得很愉悦。
仍然是那一条旋律,这一次,刘宇凡不知道把速度放慢了多少倍,怕是连庄板都不到了吧。每一次抬、落都缓慢无比,刘宇凡在心里想象着手指的动作,以及作用在琴键上的效果,想象着钢琴的音响,想象着每一个音都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中,慢慢地,他迷上了这种奇妙的感觉。
脑海中,又浮现出刚刚莫言用一只手弹琴的画面。那只手如同“粘”在钢琴上一样,之前刘宇凡无论如何模仿,也找不到那样的感觉,现在放慢了这么多倍,他突然有了一点点感觉。
力量的传递,不,应该是重量的传递。
上一次,莫言和他强调的重量的运用问题,他一直觉得很玄,毕竟整个身体是一个整体,哪能分得那么清楚?哪一块儿是手指的重量,哪一块儿是臂的,哪一块儿是大臂的,怎么分?割下来吗?
可这一次,刘宇凡隐隐觉得,在自己慢慢将大指敲下去时,似乎真的有“一块”重量被自己“送”进了琴键里,而随着另一根手指的抬起,这股“重量”又顺着一条看不见的线,被传递到了第二根手指上。而当第二根手指弹下去的时候,敲出来的声音竟然像是和第一个声音相互呼应一般,衔接得是那么紧密,那么舒服。此刻,刘宇凡感觉到,为什么之前无论江雅还是莫言,都自己弹的音不连贯了。一开始自己还不服气,觉得已经弹得很连的,现在明白,自己到底差在了哪里。
那一条看不见的线,完美地搬运着那一块重量,而且将每个音都连在了一起,如此,整条旋律终于如同一条完整的丝带,听上去是那么协调、舒服。
“原来是这样的感觉!”刘宇凡捕捉到了那一瞬间的感觉,心里莫名地激动起来,这一激动,手下的动作就忍不住快了起来,刚快了一点儿,刚刚那种玄妙的感觉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莫言一直在后面看着刘宇凡的演奏。这次刘宇凡弹得这么慢,他却没有打断。以他的眼光,自然看得出刘宇凡此刻悟到了什么,虽然嘴上没,心里却微微点了点头,暗道这悟性还行。
不过看到刘宇凡越弹越快,最后突然停下来,他的脸又开始“阴转多云”了。
“哼,刚摸到点门儿就得意忘形!”莫言不满地想道。------------------------------------------------------------(刚接到编辑通知,明天上架。实话比芦苇之前的预期要早了一些,但这是站的安排,所以,呵呵。这已经是芦苇的第三本书了,但要上架了,芦苇还是有些紧张,因为写的多了,对上架的认识也就更深了。芦苇知道,每一份订阅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代表着对芦苇劳动的认可。还是那句话,如果大家觉得芦苇的书写的还行,就请大家支持正版阅吧,这也是对芦苇的一种支持和鼓励。芦苇将一如既往认真写书,把更多更精彩的章节奉献给大家!同时再喊一声,新书上架第一个月,大家给芦苇多砸些月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