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一会儿,贝聿铭的航班降落了,他们接上贝聿铭之后,先把他送到友谊宾馆休息,然后第二天一早一起前往香山施工现场。
“香山的红叶只要看过一次就让人难以忘怀,这次来得正是巧了,又是香山的红叶季!”贝聿铭一路上对风景赞不绝口。
到了施工现场门口,他并未停留,而是继续向上,到了山顶才停下来,然后站在山顶俯瞰这座已经落成了的酒店。
“小林啊,你当初的意见太正确了!如果按照我的老方案,那么大的建筑放在这样的环境中确实不合适!现在就好多了,建筑规模正好合适,不大不小和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既不显得突兀,也没有被景色完全掩盖……”贝聿铭对这座酒店非常满意。
下去的时候,顾为民和他聊起了典礼的安排,贝聿铭也很赞同他的想法,说着说着就笑了,“那就是十二月了,我记得我三年前确定在这里修建一座酒店的时候,也是十二月;那天刚下过一场小雪,山林覆盖着一层薄雪,山上的凉亭、宝塔分布得错落有致。”
“我们顶着凛冽的北风,沿着一条陡峭的小路爬到半山腰的一座小亭子,从那个角度望去,香山公园俨然一幅画卷,当我们看到那个地方时,我丝毫也没有犹豫,当时我就说了,我们就在这儿建吧。”
“如今三年时间过去了,这个计划终于成为现实,而且落成的时间也是在冬天,这实在是太巧了!”贝聿铭兴致勃勃地说道。
如果不是改了方案,香山饭店要到明年的十月底才会试营业,但是因为林楼的缘故,贝聿铭缩小了香山饭店的规模,同时林楼利用电脑绘图缩短了前期筹备的时间,之后在工地上严格督促李兰舟,让项目建设避免了许多返工的缓解,所以项目才能提前十个月时间完成。
进入酒店内部,看着各种细节,贝聿铭就更高兴了,他指着飞云石说道,“北方的石材太粗糙,南方的又太精细,不够大气;云南石林中的石头则兼具大气与精细两种优点,放在这里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中国园林就像是一个迷宫,置身其中,你很难一眼望尽,永远不能领悟全局。一进园林,你就会被美景吸引而驻足流连——这美景也许是一棵树、一块石头或者一隙光影。你漫步小径,或踱过小桥,沿着蜿蜒曲折的园路,永远步移景异……它关乎尺度、关乎散点透视,也关乎偶然——那种出人意料的欣喜。”
贝聿铭看这座酒店就像是看自己的孩子一样,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喜爱;他固然做过不少比香山饭店更伟大的项目,但那些都是西方式的,而这座饭店则让他找回了自己的根,走在庭院里,似乎回到了童年在狮子林园里生活的岁月……
逛完之后回到友谊宾馆,贝聿铭依旧显得精神抖擞,看上去一点儿也不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和他们兴致勃勃地说着方才的见闻,对林楼和施工方也是不吝夸奖。
顾为民和刘桐原本想着看完施工现场后,贝聿铭肯定很累了,所以打算明天再和贝聿铭聊仪式筹备的事情,但是一看他精神这么好,顺势改了计划。
于是他们就在饭桌上就和贝聿铭说起了香山饭店落成暨试营业典礼的事情,贝聿铭听了连连点头,“要的,要的,一定要搞得热热闹闹的。”